瓦剌太师也先和明朝的建交为什么称是叔侄之邦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历史上瓦剌与明朝建交是臣属关系,并非叔侄之邦。(宋代与少数名族的关系有叔侄、伯侄之称)
衍生知识点:
1、隆庆和议
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世宗死,穆宗继位,改元隆庆。此时奸臣严嵩已被弹劾下台,高拱、张居正先后入阁担任首辅,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清除嘉靖时的腐败政治和积弊,也开始反思前朝拒绝与对北方蒙古俺答部通好的政策。在高拱、张居正的力促下,明朝与蒙古达成了对俺答汗的封王、通贡和互市的协议,史称“隆庆和议”。
马市图隆庆五年(1571年),明穆宗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封俺答之弟昆都力哈和长子黄台吉为都督同知,其余子侄和部下63人分别为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等官,俺答每年向朝廷贡马一次,每次不超500匹,贡使人数不超150人,由朝廷给予马价,另加赏赐;在大同、宣府、山西三镇的长城附近开设互市市场。
议和后,俺答召集诸部首领严定规矩:若有那家台吉进边作歹者,将他兵马革去,不着他管事,散夷作歹者,将老婆孩子牛羊马匹尽数给赏别夷”,明朝也约束将士严禁出边攻扰。
2、瓦剌
明成祖北征,鞑靼势衰,瓦剌乘机南下。攻杀鞑靼的本雅失里,进而南下攻明。随后北征瓦剌,直至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图拉河)。翌年,马哈木等贡马谢罪。不久马哈木死,传子脱懽。
宣德九年(1434),脱懽袭杀鞑靼部的阿鲁台,正统初又杀贤义、安乐两王,统一蒙古帝国。他立元皇室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自为丞相。正统四年(1439)脱懽死,子也先嗣,称太师淮王。至此,瓦剌势力极盛。
正统十四年,也先大举攻明,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败于土木堡,明英宗被俘(见土木堡之变),也先直犯京师,但被于谦所却,只好与明讲和,送还英宗。此后,也先与脱脱不花间的矛盾加剧,也先恃强,杀脱脱不花,自己取而代之,日益骄横,景泰六年(1455)被杀。
对于历史上的有关文献查询,确实没有查到相关文献,如果在文艺作品中有这样的描述,原因可能是以下两点:
1、其时瓦剌沉浸在土木堡之变的自信之中,打败明朝50万大军,挟持明天子,因而自觉国立强盛,因而戏谑般的称之为叔侄之邦,也展现了也先作目中无人,为其后杀脱脱不花自立为汗埋下伏笔,也与其弟弟伯颜帖木儿的温良性格形成对比。
2、第二个原因应该是最为明显的原因,朱祁镇被俘后,与也先其弟伯颜帖木儿交好,还给他的四个儿子赐了汉姓,因而有兄弟之谊,朱祁镇回朝后,朱祁钰随软禁了他,但名义上让朱祁镇当了个太上皇,序贯来看有一辈之差,所以用这样的所谓“叔侄之邦”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朱祁钰夺其兄长帝位表示不屑。
朱祁镇被俘后,与也先之弟伯颜帖木儿交好,还给他的四个儿子赐了汉姓,因而有兄弟之谊。朱祁镇回朝后,朱祁钰随软禁了他,但名义上让朱祁镇当了个太上皇,因此有一辈之差,即也先是朱祁钰的叔辈。用这样的所谓“叔侄之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朱祁钰夺其兄长帝位表示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