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单反镜头基本知识

单反镜头基本知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单反镜头基本知识

版权声明:此文章的图片均为百度图片搜索所得,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和隐私,欢迎联系我进行撤换,谢谢!

距离自己踏上摄影之路已经过去12年了,从各类胶片机到尼康佳能数码单反到索尼的微单,一路过来片没拍多少器材倒折腾了不少,钱都在倒进倒出中哗哗的流了

,关注张大妈也有些时候了,一直都是潜水的状态,今天兴趣大好,决定写自己的第一篇原创文,文笔功底有些差,逻辑混乱,就将就着看吧,留言不用给面子,只管喷,我也会在非工作时间和大家互动。啰嗦就到这。

写文背景:

最近在关注大法的微单,A6300是个不错的机子,距离上次折腾器材居然已经过了5个年头,科技日新月异,很多知识都过时了,特别是近几年大法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摄友的知识积累明显不够,逛了几个摄影相关的原创帖,也看了大家的评论和留言,发现有些基本的摄影知识居然不知道,而且还在用错误知识互相开战,就想写些基础知识和大家分享!

文章太长不想看版:

被誉为摄影圣经的《纽约摄影学院教材》是本好书,建议有摄影兴趣的摄友应该入一套,我当年的售价259元,现在只要100+,多少万的机身镜头都在入了,买本书瞬间可让自己的器材价值翻倍,这个投资值得!

一些买镜头的常见疑问和谬误:

这篇文章主要聚焦镜头购买,先来看看有些啥常见的摄友疑问或谬误:

1、买镜头就是要一步到位,非牛头不买!

2、光圈越大越好、体积越大越好、口径越大越好!

3、老师,我想买个镜头,要能拍“风景、人物、夜景、娃、旅游”,要轻便光圈大!

4、老师,你照片拍的这么好,是用啥镜头的,我的镜头太差了,拍不出你的片子美!

5、残幅(阉幅)就是渣,要上就上全画幅!(好像是机身问题,但不是)

6、等效画幅、等效光圈、等效快门决定了全幅是王道!(同上,不是机身问题)

正篇开始:

一、什么是镜头,为什么需要镜头

基本上能逛张大妈的都学过这张图片吧

这是世界上所有摄影摄像技术的源头,光线通过小孔在另一侧显影,用不透明的白布是因为白色是全反射的颜色,这样你的眼睛就能捕捉到全部反射图像信息,如果把白布换成感光材料,就能把这些光线记录下来。所以世界上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图中土黄色木块上开的小孔。

在摄影器材中引入镜头有两个目的和一个副作用:

1、让通光量增大:上图1、2中红线部分可以看到,如果说小孔成像只有一条线通过,现在用了镜头可以让两条红线中间所有的光线通过,通光量激增,早期拍张照片要曝光几天,19世纪拍个全家福是摄影师把镜头盖拿下来,看看怀表,差不多了再把镜头盖盖上就行,被拍对象需要在镜头前保持不动几秒、十几秒甚至几分钟,当代摄影的速度通常是1/X秒,这和感光材料升级、镜头工艺提升都有关,镜头从最早的F16、F11最大光圈现在居然能做到F0.95,价格只要几千块,不得不感慨科技发展太快了;

2、让通关量可控:上图2中可以看到一个现在镜头必备的元件——光圈,如果说镜头在设计之初就决定了最大的通光量,那么光圈就是决定最小通光量,这个看上去和大家通常的认识是相反的,许多摄友都关注镜头的最大光圈,以为镜头的最大光圈和光圈有关系(好绕啊

),其实镜头的最大光圈和光圈元件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注意看上图1、2,假设我把那块镜片增大一倍,是不是通过的光线就可以越多?所以大家发现同样设计、同样焦段、同样用途(记住这三个“同”,下面会解释为什么先要这三个“同”)的镜头口径越大、镜头的最大光圈就越大。所以镜头的最大光圈是由镜片组(哪怕这个镜头就一块镜片,现在也叫1个镜片1组,简称“1片1组”)中最小的镜片决定的,所以前面我说要三“同”,你不能用平时看得到的最前端玻璃来判断,就武断的认为“单反镜头光圈一定比旁轴(现在是微单)镜头光圈大,因为单反镜头的最前端玻璃口径更大,进而引申出单反镜头肯定比微单镜头好(其实单反的镜头成像是最差的

,这个以后说)。 设定最大最小值可以让镜头在拍摄时控制通光量,让镜头有更多的适用性,而早期的镜头连快门也是安装在镜头上的:

我们来看一枚早期设计的大画幅镜头,在中间位置有个拨杆,这就是快门,这种设计被称为”镜间快门“,另一种我们现在常用的快门放置在感光材料前,由于感光材料和焦平面在一个位置,这种快门叫”焦平面快门“,由于现在快门已经移到相机里,所以镜头上很难再看到快门组件了。(这里吐个嘈,很多摄友在纠结大法微单只有1/4000快门,不给力啊,很多专业机都是1/8000快门。且不说两者就差一档,大家高速快门能用几次,你让最快1/500的镜间快门怎么活?)

3、副作用——控制景深:高潮来了,每次器材党和键盘侠大战的关键点来了,还是先放图:

所谓景深,是指对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从科学理论来说:镜头采集到的光线是四处乱窜的,但必定有个点的光线是聚合在一起投入镜头的,这个点叫”对焦点“,现代镜头可移动镜片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一个对焦点,这个动作叫“对焦”。只有这个点在显影面(就是小孔成像显示出蜡烛图像的面)上是清晰的。

但人眼毕竟不是机器,它通常有”宽容度

“。也就是这个清晰点的前后一定范围虽然不是最清晰,但在人眼里也是清晰的,超过这个范围在人眼里就模糊了。从上图可以得知:(1)对焦点离镜头越近,光线进入的路径越陡峭,景深范围就越小;(2)镜片越大,同一个焦点光线进入的路径越陡峭,景深范围就越小;这两个还可以叠加,镜片更大距离更近则景深更小。上面说过光圈元件可以控制通光量,它也可以控制光线路径的陡峭度,光圈元件收的越小,路径越平直,景深范围就越大。有人说镜头焦距越大,景深也越小——其实这和焦距没关系,是焦距大了,对焦点离镜头就越近,对焦点和镜头的距离不仅仅是物理距离,也包含焦距。这个部分太复杂,不继续展开了。

结论:照相机镜头的主要作用是控制通光量,使保存影像的能力增强,通过三个方面:镜片决定最大通光量,光圈决定最小通光量,快门决定凝固哪个瞬间。副作用是带来景深的概念,使影像和人眼存在区别。为什么摄影师喜欢用浅景深拍摄,除了突出主题这个摄影的主旨外,拍摄人眼不常见的影像是影像成功的秘诀之一。

二、镜头焦距的秘密

初学者问的最多的问题:“老师,我该买什么镜头?”这个问题应该是问:”我需要什么焦段的镜头?“

通常我们可以听到这些术语”风光镜头、人文镜头、人像镜头、微距镜头、打鸟镜头、标准镜头、广角、长焦......“这些都是指的镜头的焦距,按照适合的题材进行分类,这种分类你可以说有道理、也可以说毫无道理

”镜头的焦距就是焦距,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

一枚50mm焦距的镜头就是50mm焦距,用在任何照相机上就是50mm焦距,没有谁规定”85mm焦距的镜头只能用来拍人像“,也没有谁规定”50mm焦距的镜头是标准镜头,不适合拍风光“。焦距就是焦距,决定镜头题材契合度的是使用习惯和视角

当代摄影经过100多年的早期摸索和100多年的现代发展,形成了以135画幅为中心的摄影体系

一般135胶片的片基厚度为0.135毫米。135胶卷源于35mm高度的打孔电影胶片,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将其用于他发明的徕卡(Leica)牌小型照相机上,由此形成标准。其名字来源于产品编号,并非是因为其片基厚度为0.135毫米。 ——百度百科

德国是个牛逼的民族,徕卡是这个民族里牛逼的牛逼,徕卡使用135胶片是一种自信——德国的胶片感光剂比美国先进。当上世纪20-30年代美国人还在用格拉菲大画幅相机进行新闻照片采集的时候,德国人用上了轻巧100倍的徕卡旁轴联动测距相机,效率高了100倍都不止,这种结构直到今天还在使用。135胶片在便携性和画质达到了高度平衡,二战后依照胶片的两大客户的需求诞生了两种用法:

1、照片用户:将胶片横置过片采集每一帧(也就是每张照片),每张照片的曝光尺寸是:36mm×24mm(熟悉吧!)

2、视频用户:电影拍摄者由于需要高速大量曝光,且对画质要求没有照片拍摄者高,他们将胶片竖置过片,这样能高速采集,也方便放置大胶盘,每帧的曝光尺寸是:24mm×18mm(更熟悉吧!)

还有很多变种:18mm×12mm(熟悉吧)、12mm×9mm、9mm×6mm等等,这些就是当今各种画幅的由来,比如当初奥林巴斯的半幅胶片机演变成现在的M43,8mm胶片演变成今天的家庭DV等等。

正是由于135系统的普及以及很长一段时间的垄断,现在摄影理论许多都以135系统为参照物,比如135画幅的对角线长度是43.3mm,我们就把40-60mm焦段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原则上小于40mm焦距的镜头是广角镜头、大于60mm焦距的镜头是长焦镜头。今天由于镜头体系越来越庞大,进一步细分把28mm以下焦距的镜头称为广角镜头,小于24mm的称为超广角镜头,35mm的镜头最适合街拍,很多大师的社会题材照片都是这个焦段镜头拍的,所以我们称35mm镜头为人文镜头,由于85-135mm镜头最适合拍单身人像,所以85mm镜头叫人像镜头、135mm镜头叫人物特写镜头。这些都是依照135系统和使用这个系统的不计其数的摄影大师的作品共同构建的现代摄影理论,甚至由于这个理论太深入人心,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标准,一种摄影师都能沟通的”摄影语言“。

比如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看一位朋友拍的照片非常好,就详细讨教了他的拍摄经历(不仅仅是问他光圈快门多少,这个没有意义),最后不忘问一句‘啥焦段拍的’,回答‘标准镜头’拍的。下次我也去了相同的地方,决定模仿一下这位老兄的拍摄过程,那次我用一台禄莱双反相机,这是一种120系统的中画幅相机,它的标准镜头是80mm焦距,结果我用这台相机模仿成功。

为什么朋友用50mm镜头拍的东西我用80mm镜头可以模仿成功?就是因为我们都是”标准镜头“、都是焦距和画幅对角线接近的镜头,所以视角差不多。如果今天我用林哈夫大画幅相机拍,我就应该用150mm焦距镜头拍,视角和他的50mm镜头视角差不多,如果我用一台APS-C画幅,我就应该用35mm焦距镜头拍摄。

PS:我很排斥截幅、残幅甚至阉幅这种歧视性词语,APS-C是种严肃的画幅,就像120画幅和4×5大画幅都是一种画幅。如果有人用这些中大画幅相机拍照片,他们叫用135全画幅的摄影师是残幅、阉幅,你会高兴吗?就因为他们底片比你大?

上面列举的35mm、50mm、80mm、150mm镜头,他们的焦距不一样,而且这些焦距的镜头就这个焦距,仅仅因为使用在不同的画幅上,带来了相同的视角。但是不是视角相同了内容就一定一样呢?我们还要考虑景深

上述我的拍摄视角虽然一样,但焦距不同,相同对焦点到镜头的距离不一样,原则上来说”焦距越大,相同物理距离的对焦点到镜头的距离越近“(你可以想象为镜头焦距把对焦点吸过来了,所以你会发现广角镜头拍东西,前后景距离变大了,长焦拍东西前后景距离变小了,其实景物的距离怎么可能会变呢,是焦距的大小决定了这种奇特的现象),景深和对焦点距离有直接关系,越近越浅,要获取相同的景深我就应该反向收缩光圈,这样一浅一深正好抵消。

所以用上述镜头拍同样的东西,画幅越大景深越浅,假设我用50mm镜头用F4拍的东西,我在80mm镜头想获得相同景深,我应该把光圈收缩到F5.6甚至更低,用150mm镜头我就要收缩到F8甚至更低,而如果我用35mm镜头,我要把光圈开大到F2.8,这样我就能获得我朋友50mm镜头用F4拍到的相同视角和景深的照片。但还有一个问题——透视

上面我讲过:镜头焦距有对对焦点的吸引力,焦距越小透视感越大、反之正好相反。所以我在同一点用不同画幅拍的照片透视是不一样的,APS-C画幅的照片虽然视角和景深一样,但前后景的距离总是更大一点,如果你直接看大画幅的照片,感觉会更明显。透视是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如果我要完全模拟我朋友的照片,我也应该用135系统50mm镜头拍摄。但是——摄影不是复制,如果希望得到和朋友一模一样的照片,我把他的数字文件拷过来不就得了。为什么我一定需要拍摄一模一样的照片呢?我不能有自己的风格吗?朋友用135系统50mm镜头拍到好照片,我不用和他一模一样的设备就拍不到好照片了吗?

现在我在各种论坛听说了一个全新的单词——等效光圈,这个东西和当年的等效焦距一样无厘头,光圈就是光圈、焦距就是焦距,何来等效一说,其实换一种说法更直观:

等效视角:这个镜头的视角和135系统的XXmm焦距的视角是一样的,APS-C的35mm镜头的视角和135系统(全画幅)的52.5mm焦距的视角是一样的。为什么要这么咬文嚼字,因为焦距不但影响视角、还影响景深和透视,还关系到镜头的设计(通光角度、最近对焦点等等),是什么焦距的镜头就是什么焦距的镜头,用等效焦距即不直观、也不严谨,请问35mm镜头用在APS-C上和50mm镜头用在135系统上,除了视角接近其他一样吗?

等效景深:这个镜头在此档光圈的景深和135系统同视角镜头的FX档光圈的景深是一样的,参加上述的例子,等效光圈的概念很容易误导别人,因为光圈除了景深,它还有更重要的功能——控制曝光,你用了等效光圈,那是不是意味着曝光也要跟着改?光圈就是光圈。

三、*级镜头和一般镜头的区别,我到底该怎么挑选镜头?

如果上面的内容还没让你懵逼的话,我们继续

。大家可以看到:我没有使用好镜头、坏镜头来形容不同价位的镜头,我也不会用”牛头“和”狗头“来形容他们,什么是牛头?什么是好镜头?我有一只28-135奇葩焦段的镜头,最大通光量F4,这个镜头卖价1.48万人民币,是同焦段摄影镜头的3倍——那我能不能说用各种大小三元镜头的摄友都是垃圾?但有可能这些”垃圾“拍的照片可以各种花式吊打我

在讨论镜头的时候,我们先要了解定位”民用的、市场上常见的、个人消费的起的镜头“这些因素来考察,价格是最大的区分区间,高价位的镜头一定用了更大口径的玻璃(影响最大通光量、中心边缘画质差异)、更复杂的镀膜技术(影响抗眩光性和内部多镜片的反射损耗)、更多的异型玻璃(影响畸变性、色散、色差)、更高级的研磨技术(影响反射率,提升分辨率),但也意味着质量重、焦段变化小(如果是变焦镜头的话)、后期投入更大(口径越大的滤镜更贵,需要更重的支撑系统),当然最直观的是更贵,贵的离谱(好处是**范更高,坏处是更没借口拍出解毒片了

)。

如果有钱有闲,拍摄条件允许的话,我当然建议入手*级定焦镜头,24mm/50mm/85mm来一套就可以,许多电影公司就用这套焦段的镜头拍摄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电影(当然价格不一样,cns家这三个镜头一套45000铁定拿得下,如果换成电影镜头要12-13万)。

来看看它的结构:

1、PLANAR结构诞生已经快100年了,这是一个对称结构,光路平稳,很容易做出高素质的镜头;

2、PLANAR结构的镜片口径一致性好,最大通光量容易做大(还记得最大通光量是由最小镜片决定的吗?);

3、镜片数少,不需要太多异型镜片,减少内部反射带来的画质损失;

4、不需要考虑变焦设计,镜片组不会大幅度移动,画质稳定性高。所以同价位变焦镜头和定焦一比就输,没办法是先天的,当然还是要在一个层面的对比,你硬说飞机比超跑快所以开超跑的是SB,我没话好说。

5、即使如此镜头口径还是达到了72mm,说明富裕了大量的镜片面积,仅靠中心部位聚光,进一步平稳光路,中心和边缘画质差异减小,最大光圈和最佳光圈画质差异减少,这些造就了最强135系统标准镜头。

所以好镜头的特征:分辨率高、一致性高(中心和边缘、各档光圈)、畸变控制、色彩和光线控制佳(色差、色散、眩光)、通光量大、焦段实用。

PS:吐个嘈,这镜头成本+利润顶多卖5000,敢卖这么贵,还是对手不给力啊!!!

PS2:买这个镜头一定要买E卡口,一定要上A7RIII,把画质玩到极致!!!

那么一般镜头呢?

由于我那枚镜头停产了,我们取一个规格相近的镜头来展示,我原来的镜头售价850,和*级镜头差了11倍。首先说个打击人的话,他们的画质并没有差11倍

1、它的口径只有52mm,说明玻璃口径小很多,造成中心边缘画质差异大;

2、镜片组大小差异很大,42mm端的最大光圈才F5.6,通光量少了2的4次方就是16倍;

3、第二片镜片和第三片镜片中间有大量空余,是为变焦留的,造成光线在镜头内出现漫射和反射,考虑成本因素没有大量使用异型玻璃必然对色散和色差有影响;

4、变焦镜头的镜头组居然比定焦镜头更少,光路不稳定,直观造成分辨率下降。

但这镜头也有好处呀:轻便只有116g,焦段适用度高,加上防抖和小光圈大景深在手持拍摄时成功率不输给*级镜头,有时拍到了和没拍到是两个概念。

所以一般的镜头一般也存在这些问题:最大通光量小光线不足的环境有限制、景深比*级镜头大难以满足小白奶油般焦外的喜好、本身分辨率不高中心和边缘还差异大、或多或少存在色差色散和眩光鬼影。

PS:要用好一般镜头,记得缩两档光圈,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适用范围等于进一步缩小了。

说完*级镜头和一般镜头的区别,最后我们来聊聊我们到底需要什么镜头:

1、需求是第一位的:我喜欢使用NEX5C+1650扫街,它足够低调、焦段合适、我不需要太浅的景深(有时需要盲拍我会白天开ISO1600,然后用F8-11的光圈配合1/500-1000的快门抓拍),画质不是我关心的,拍到才是最重要的,我生活的地方有很多场所拿出单反就会招来保安、被摄对象就会扭头、其他人就会旁观。

我用过X100,它的23F2镜头素质很棒,但还是有局限性,用了微单入门套成功率提高不少;

我曾经的风光、旅行、LP生活照、**套是5D3+2470+70200,这个套装已经足够我进行严肃摄影创作。为了拍出好照片我更需要*级的三脚架、快门线、高速CF卡、专业显示器和校色软件,需要学习PS、LR,买画册学习,烧大把的钱定明显会被宰的摄影团或自助游去游客不会去的地方采风。现在我5D3出了,准备入大法7系,不是感动家差,是大法进步太快了。如果我入了A7或A9,我会采购35和85两个镜头,我大多数的自我感觉良好照片都是这两个焦段拍的。

我也接拍商业活,基本是视频内容,我用FS5+28-135,不在乎画质,就是要有范,客户认可。

以上是根据我的需求买的不同的机身和镜头,我很清楚不同的应用场景该用什么,我会用入门套街拍,感动牌单反创作,专业摄像机赚钱。需求决定一切。

2、要考虑经济因素:我的第一台数码单反是尼康D50,一台很久很久以前就被淘汰的数码单反。因为当时我并没有把摄影当作我的职业(现在是我一部分的职业

),我也不知道我在摄影这个兴趣爱好有多长久,我也很肯定作为一个低收入实习生(当年工资1800元/月)我消费不起*级器材和镜头,或者说我的技术和器材不匹配,用*级器材去拍旅行到此一拍是不明智的。最后,每个人的影像风格是需要长期拍摄养成,我最疯狂的一年拍40-50万张照片,但也是10年后才敢说我需要什么样的镜头。

3、脑袋决定器材:一般镜头不是不能用,比如收2档光圈分辨率就很高,不输给*级镜头,要用遮光罩,不要冲光拍摄。*级镜头在极端条件下远远好于普通镜头,可为什么我们要极端呢?我看到很多人在炫

”F1.4 ISO3200拍夜景;靠防抖用1/10快门说没虚吧“

你放大试试还不虚;为什么不用三脚架、为什么不用快门线,买个桌面小支架也比手持靠谱,ISO能低就低,我倒不信*级器材的ISO3200比你一般机器的ISO100画质更好?F1.4能拍全景深?现代照相机的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拍出好片子需要的是眼力和经验,多思考角度、构图、时机比每天念叨我改用定焦还是变焦,我该上全画幅还是APS-C,SONY好不好、佳能好不好、尼康怎么样?都是好机器,就怕你拍不好。

4、给新手和初学者的建议:可换镜头相机(单反微单都可以),画幅不低于M43即可,品牌随便。随机配的套头就可以了,别忘了多配一块电池,配一张一次拍不少于2000张JPG的储存卡,别忘了三脚架和快门线(现在很多机器用遥控器,更方便),让自己放松先看、再想、然后构图、最后按快门。除非不允许用三脚架,否则把它用上,用尽可能低的ISO和适中的光圈(F8是个好数值),接下来就是眼力、审美和多看看别人拍的东西了。

后记:

来回答我最早的几个问题:

1、买镜头就是要一步到位,非牛头不买!

如果你钱多,不用考虑定焦来一套。如果你是普通人,初学者,还不知道自己在摄影上兴趣有多大,入门单反或微单+套头拍拍好再说,反正升级器材的代价也不大

2、光圈越大越好、体积越大越好、口径越大越好!

需求决定一切,还有体力和意志力,生态摄影师是我认为摄影界最牛逼的人物,扛着大炮早出晚归彻夜通宵。过大过重的器材是阻碍很多人摄影进步的元凶,看着一个几十斤的大包,很多人就放弃了。还是等技术高到必须要这些镜头的时候再升级吧,升级的代价并不高,灭门才是

3、老师,我想买个镜头,要能拍“风景、人物、夜景、娃、旅游”,要轻便光圈大!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入门机型的套头倒可以上述都能拍,也轻便就光圈小。等拍一段时间知道自己的取向和风格再侧重升级吧!

4、老师,你照片拍的这么好,是用啥镜头的,我的镜头太差了,拍不出你的片子美!

眼力+审美+技术,手机都能拍好,自己拍的不好,先不要怪器材,多想想别人是怎么拍的。还有:用手机拍片的大师用了三脚架和遥控器,用专业显示器修图,不要只看表面。

5、残幅(阉幅)就是渣,要上就上全画幅!(好像是机身问题,但不是)

你适合使用大画幅相机拍照,如果你能忍受必须用三脚架,最大光圈必须小于F8。否则APS-C的轻便性和低调可以胜任很多全画幅不能胜任的拍摄场景,存在就是道理,永远不要用器材大小衡量对方的专业度。

6、等效画幅、等效光圈、等效快门决定了全幅是王道!(同上,不是机身问题)

什么叫等效,从没有这个说法,构图、审美和技巧才是王道!

不知不觉这篇文章整整写了一天,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之后我也会再接再厉再更新一些好的知识和建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