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为什么并入昆明"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因为国家在1998年12月6日,撤销地级东川市,设昆明市东川区。
东川区,国土面积1674平方千米。东川区东邻会泽,南接寻甸,西连禄劝,北与四川省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距离昆明市区150公里,素有“铁胆石之乡”和“天南铜都”的美誉。
矿业经济是东川区的支柱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矿种主要有铜、磷、铁、黄金、铅锌、河沙、汉白玉、墨玉和石灰石。2010年,东川区生产总值为46.5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485元。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东川历史悠久,秦朝属靡莫部族,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堂狼县,唐中叶设东川郡,辖今天的巧家、会泽、东川、禄劝和四川省会东县、宁南县等部分地区,隶属四川。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土归流划归云南。1958年设地级东川市,辖东川、会泽。1964年会泽由东川划出归曲靖专区。2000年,东川区辖4个镇、10个乡。
2001年,全区辖4个镇、10个乡,2005年,东川区撤销新村镇、碧谷镇、绿茂乡和姑海乡,设立铜都镇,铜都镇管辖原新村镇、碧谷镇、绿茂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姑海乡管辖的姑海、达德、新村、野牛4个村委会,共38个村委会、7个社区居委会。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原先东川是地级市,与昆明同级,后来矿业没落后,东川经济崩溃并入昆明,如不设区,只能设县或县级市,但是东川是工业城市,农业人口不多,只能设为飞区。
扩展资料
东川区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国土面积1674平方千米。东川区东邻会泽,南接寻甸,西连禄劝,北与四川省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距离昆明市区150公里。
东川素有“铁胆石之乡”和“天南铜都”的美誉。矿业经济是东川区的支柱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矿种主要有铜、磷、铁、黄金、铅锌、河沙、汉白玉、墨玉和石灰石。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会泽县,后改东川县。
1958年,设地级东川市,辖东川、会泽。
1964年,会泽由东川划出归曲靖专区。
1998年12月,撤销地级东川市,设昆明市东川区。
参考资料:
99年前还是"市"的,主要原因是昆明城区扩大,曲靖片区缩小.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决议关于撤销东川市设
立昆明市东川区及将寻甸县划归昆明市管辖后有关问题的
决定
【颁布单位】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 19990402
【实施日期】 19990402
一九九九年四月二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章名】 全文
根据国务院国函〔1998〕104号《国务院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
东川市设立昆明市东川区及将寻甸县划归昆明市管辖的批复》和昆明市人
大常委会的请示,经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
议,现对有关问题作如下决定:
一、原东川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为昆明市东川区第一届人民
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仍为187名。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按有关规定重新
确定为19名;另增2个名额,执行至本届期满为止。
二、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由曲靖市划归昆明市管辖后,因行政区域未
变,其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届次不变,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其选举
、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再重新选举、任命。已划入昆明市的该县的
曲靖市人大代表资格终止,另由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席昆明市第十届人
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三、鉴于昆明市行政区域扩大,依法重新确定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的
代表名额为460名,新增名额由昆明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分配和安排选举
。
四、鉴于曲靖市行政区域缩小,重新确定曲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
额为437名。
五、东川区和寻甸县行政区域内的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继
续履行职务,为昆明市出席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1 东川降级的背后
吃饭财政乱飞“乌纱帽”区划调整直顶“泥石流”,一个地级市被降格成为县级区。
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对云南省的区划调整申请作出批复:“同意撤销地级东川市,设立昆明市东川区”,这项从八十年代初就曾经被提出过的改革方案,几经周折,终于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同时进行的还有撤并了县级畹町市。
过去与昆明市平级的东川市,如今变成了昆明的一个区,级别上也从地级变成了县级。
正如云南省政府一位干部所说:区划调整中要是“升格”,就是皆大欢喜,一片欢声笑语的事。如今是“降格”,就意味着必然到来的机构上的相应调整——部门要缩减、编制要精简、人员要分流、“官衔”要降低。直接牵涉到数千干部的切身利益。
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云南省省长李嘉廷针对本省存在的严重的“吃饭财政”现象发表了感触深刻的看法——云南地处西南一隅,社会经济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工业农业,科教文卫等方方面面都亟待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却“吃”掉了大量财政收入,许多县成了财政赤字县。
根据云南省民政局的一份报告,云南每年地方性财政收入150亿几乎全部“消化”在“吃饭财政”上。
在省委省政府的策动下,由区划调整入手,一场旨在解决“吃饭财政”,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打破“铁板一块”的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开始了。
本报在1996年策划的关于“贵州现象”的调查和讨论中,几乎所有的著名专家和有关人士都认为,机构改革的最难点就在于“动人”。贵州一位深陷“吃饭财政”苦海的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发出了这样的呼声——“让混混干部也下岗”。 但最后在一片“谁让我下岗,我就先让他下岗”的叫嚣中,他的改革措施不了了之。
改革的勇气也许来自于中央政府振聋发聩般的举措,国务院“第一刀”就把41个部委砍的只剩29个。而云南方面的改革勇气将在针对东川市的改革中受到考验——这次改革直接牵涉到数千名干部脑袋上的“乌纱帽”。
原东川市是著名的“泥石流”的灾害区,东川市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泥石流”抗争的历史。而该市整个财政面临崩溃边缘的“吃饭财政”的现状,被比喻成了滚滚而来的“泥石流”。
是拿出长期与“泥石流”苦苦抗争中形成的所谓“东川精神”再作一次哀兵之斗,还是如一位领导担心的那样——“东川干部的心象山河一样破碎”,并随着几乎无可抗拒“泥石流”崩塌而下?
我们这一篇调查报道得到云南省政府、昆明市政府和东川区区委的大力协助,他们认为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云南东川。东川是一个问题集中的典型,也是一个好的教材,没准会为举步维艰的机构改革带来思路和灵感。
矛盾
原来的东川市在党政机构编制方面占据着好几个“全国第一”。
原东川市是全国规模最小的地级市。在云南本省的17个地州市中,东川市的国土面积最小,只有1858平方公里。人口最少,只有29.29万人。而根据云南省民政局提供的数据,全国平均每个省设有地级行政区划建制约12个,每个地级建制下辖人口约为320万。县级区划建制90个,下辖人口约43万。
也就是说,东川作为一个地级市,其管辖的人口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0%,比一个正常的县管辖的人口还要少三分之一。同时被撤并的畹酊市在这一点上更为典型——作为一个县级建制,人口仅仅1.22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十分之一,也是全国最小的县。
云南全省的地级建制平均下辖人口235万,县级平均下辖人口31万,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三分之一。这些名不副实的建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与机构改革“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截然相反的“小社会、大政府”的局面。
云南省民政局堪界办主任杨树斌.参与了这次区划调整的策划,他指出云南省在区划建制上的这种不和理的“倒挂”现象已经成为全省上下长期头痛的问题,客观上造成的政府机构设置过多过大,使作为一个“吃饭财政”大省的云南不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