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免疫系统缺陷的概述是什么 免疫缺陷病的迹象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所谓免疫缺陷,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某些方面因素,由于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造成的免疫功能障碍。
由此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称为免疫缺陷病。
小儿免疫缺陷病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这是由于孕妇在怀孕初期感染了病毒,并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的宫内感染,从而导致胎儿免疫系统先天性发育不良。
另一种是因后天受某些因素刺激、疾病及某些药物作用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这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大多有遗传倾向,患者从婴幼儿开始起病。
临床特征为全身抗感染功能低下,容易反复出现各种系统的感染,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最为常见。
此外,也有些患儿会出现合并湿疹、血小板减少症、贫血、手足抽搐、癫痫、心血管畸形、过敏性疾病等。
而且年龄越小,病情越重,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治疗难度较大。
1.感染
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是免疫缺陷最主要、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表现和后果,感染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年龄越小,感染频率越高,病情也越重。感染可表现为反复的或持续的,急性的或慢性的。两次感染之间无明显间隙。
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感染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免疫缺陷的类型,如体液免疫、吞噬细胞和补体缺陷时的感染主要由化脓性细胞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引起,临床表现为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和脓皮病等。细胞免疫缺陷时的感染主要由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和原虫等引起。
免疫缺陷者体内正常菌群及空气、土壤和水中无致病力或致病力很弱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均十分易感,这种类型的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
2.恶性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T细胞免疫缺陷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群高100~300倍,以白血病和淋巴系统肿瘤等居多。
3.伴发自身免疫病
伴发自身免疫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者有高度伴发自身免疫病的倾向,正常人群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为0.001%~0.01%,而免疫缺陷者可高达14%,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恶性贫血等较多见。
4.多系统受累和症状的多变性
在临床和病理表现上,免疫缺陷是高度异质性的,不同免疫缺陷由免疫系统不同组分缺陷引起,因此症状各异,而且同样疾病不同患者表现也可不同。
免疫缺陷时可累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黏膜等,并出现相应功能障碍的症状。
5.遗传倾向性
多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遗传倾向性,约1/3为常染色体遗传,1/5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
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三大功能:一是防卫感染;二是识别自身、清除异己、维持稳定;三是免疫监视、防止失控。
而免疫系统的缺陷必然会造成这些功能分别或同时发生故障。
“活疫苗就等于模拟了一次潜在的感染,自然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功能就产生了;
另外一些多糖或者蛋白质制成的灭活疫苗,它们对某个免疫细胞有特异性的刺激功能,这些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或者细胞免疫,再次接触到这种细菌的时候,细胞就会大量分泌这种抗体,杀灭细菌,由于减活疫苗本身还残存有一些毒性,免疫缺陷病的孩子无法抵抗,很容易发生感染。”
陈同辛说。
那原发性免疫缺陷是否可以被提早发现?
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孩子防卫感染的能力明显降低,但感染的表现情况与普通感染不同,具有反复、严重、持久的特点,并且大多感染一些平常不致病或致病力低而弱的病原体。
那原发性免疫缺陷是否可以被提早发现
大约40%的孩子1岁以内就有感染表现,如T细胞缺陷和联合免疫缺陷病在出生后不久即发病。
以抗体缺陷为主者,在六个月内,靠胎儿期从母体得到的抗体保持免疫力,一般在出生后六个月原有抗体耗竭时就易遭感染。
一般而言,抗体缺陷时孩子易发生化脓性球菌感染,T细胞缺陷时则易发生病毒或结核杆菌、沙门菌属等胞内菌感染,也易发生真菌和寄生虫感染。补体成分缺陷者易感染革兰阴性球菌,尤其是奈瑟菌属。
B细胞缺陷,包括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和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等疾病。
这些疾病患儿不能服用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活疫苗,即糖丸。
免疫缺陷病治疗
1.免疫缺陷病的一般治疗
需要超常量的医护以维护最佳健康和营养状态,处理感染发作,预防与疾病有关的情绪问题(参见第151节),妥善安排医疗费用。
必须尽量不让病人接触感染,睡卧在自己的床上,最好有自己的卧室。在有一定抗体功能的情况下,应定期给予死疫苗。牙齿有病需妥为修复。
抗生素治疗感染发作至关紧要。
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与通常相同。然而由于免疫缺陷病人可能迅速死于感染,因此出现发热及其他感染征象都要考虑是细菌性感染的继发表现,需立即开始抗菌治疗。
如果感染对最初选用的抗生素不敏感,或者感染的是非常见微生物时,尤其必要在治疗前作咽喉,血液及其他培养。
持续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治疗,对于免疫缺陷常是有利的,尤其是当有突发摧毁性感染的危险(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无脾综合征);
或其他类型的免疫治疗不能奏效(如吞噬细胞缺陷)或无效(如无γ球蛋白血症的反复感染用γ球蛋白治疗无效);或者当有特殊感染(如细胞免疫缺陷时的卡氏肺囊虫病感染)的高度危险时。
2.抗病毒治疗
包括用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rimantadine)治疗感染,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感染(包括水痘-带状疱疹),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呼吸道合孢病毒。
3.替代疗法
免疫球蛋白(IG)是对绝大多数类型抗体缺陷病有效的替代疗法。这是一种含16。
5%IgG和微量IgM,IgA的溶液,供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或是3%~6%的静脉注射液(IGIV)。常用量为200mg/kg[16。5%制品为1。4ml/kg,5%制品为400mg/kg(8ml/kg)],分2或3次,用药2~5日,此后每间隔一个月再给予100mg/kg[16。5%制品为0。7ml/kg或5%制品为200mg/kg(4ml/kg)]。较小剂量无治疗效果。因为100mg/kgIgG仅使血清IgG浓度增加大约100mg/dl。某些病人需更大剂量或更频繁给药。一个部位的最大肌肉注射量成人为10ml,儿童为5ml,因而可能需要在不同部位作多点注射。某些抗体缺陷病人对常规剂量反应欠佳,可改为每月给予400~800mg/kg的较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可能有效,特别见于慢性肺部疾病。给高剂量IGIV的目的是使血IgG能达到正常水平(即>500mg/dl)。缓慢皮下注射IgG或10%IVIG每周间隔一次,已用于作为高剂量IgG治疗(即每月>400mg/kg)。
血浆曾用来代替IG,然而因有传递疾病的危险,现已少用。
血浆除含各种免疫球蛋白外,还含多种因子,因此对失蛋白肠病,补体缺陷和顽固腹泻的病人特别有效。
无IgA的血浆已成功地应用于对IG制品中IgA过敏的病人。
4.其他疗法
包括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异丙肌苷);
生物制品(转移因子,白介素,干扰素);和激素(胸腺激素),治疗细胞免疫或吞噬细胞缺陷疗效有限。
将牛腺苷脱氨酶与聚乙二醇相结合(PEG-ADA)作为酶置换对少数腺苷脱氨酶缺陷病人有效。
干细胞移植,通常用骨髓移植有时可完全纠正免疫缺陷。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及某些多变型病人将HLA同型,混合白细胞培养(MLC)匹配的同胞骨髓进行移植而获得免疫重建的病人已达到300例以上。对细胞免疫全部或部分缺陷(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的病人,必须给予免疫抑制剂以确保移植成功。若不能获得匹配的同胞供者,则来自父母的半同型(半匹配)骨髓移植也可采用。在这种情况,移植前必须去除父母骨髓中可引起GVHD的成熟T淋巴细胞,可用大豆凝集素的凝集或用T细胞单克隆抗体成功地去除。
另一方面,也可应用经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的无亲缘关系但匹配的骨髓。也可从HLA匹配的同胞或HLA相容的库中取脐血作为干细胞的来源。这些特殊的操作只有在少数中心能够进行。
胎儿胸腺,培养的新生儿胸腺,胸腺上皮细胞和胎儿肝移植有时也成功,特别是用胎儿胸腺移植时对异常的DiGeorge综合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