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31岁农民工陈直,研究海德格尔哲学10余年,已经娶上老婆了……

31岁农民工陈直,研究海德格尔哲学10余年,已经娶上老婆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31岁农民工陈直,研究海德格尔哲学10余年,已经娶上老婆了……

最近有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在网上引起热议。在厦门有一位名叫陈直的农民工在豆瓣上发帖咨询如何出版自己翻译的哲学著作《海德格尔导论》,在陈直那条求助帖的底下,有一条评论是“感觉你不像农民工”是啊,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农民工和哲学本来就是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所以农民工加哲学这个组合的能量非常大,这件事情迅速发酵走红网络。

因为他农民工的身份,使得人们非常惊讶,媒体也蜂拥而至纷纷报道。关于这件事情呢,当事人是这么表示的,她说:“如果我的故事能够改变人们对于‘农民工’身份的一些看法,我很期待。”

陈直,1990年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市的农村,在他18岁的时候考上了一个二本学校的数学专业。他是最早的一批九零后了。还考上了大学,为什么会走向农民工这条路呢?陈直本人是这么回答的:“一直对感觉的本质,意识的本质等问题感兴趣,对于这些问题的困惑促使我走向哲学,在图书馆中几乎所有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的书,我都读过,包括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但在当时连目录都看不太懂。”他本人表示,由于太沉迷哲学,忽略了学校的课程,在学校的建议和自己想法的权衡下,主动办理了休学。

农民工不配读哲学?

大家还记得在诗词大会走红的快递哥吗,曹中希。出生在山东农村,在三十多年前的高考中发挥失常与大学失之交臂。虽然上不了大学了,但是生活还在继续,他先是在家务农,后来又开过书店,学过裁缝。后来他加入了北漂大军,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北漂人员,远在他乡,生活不易,他先后做过送水工,服务员等工作,后来在一位老乡的介绍下,成为了一名快递小哥。

曹中希从小就非常的喜欢看书。小学的时候,他和同学一起去集市上的旧书摊。就是在旧书摊上他邂逅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书,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父母本来叮嘱他去集市上买一些日用品回家。最后他把钱都花在了买书上。从最开始读唐诗和宋词,到后来慢慢的接触诗经、乐府诗、明清的诗歌、晋代的田园诗等等。他的肚子里装了越来越多的诗句。即使他在北漂的时候,生活已经很辛苦了,但是他还是会挤出时间去读诗词,工友们都嘲笑他,天天读这些有什么用,又不会换来钱。但是他却不以为然,依然沉浸在诗词的海洋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收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邀请函,第一次站到如此大的舞台上,他也十分的紧张,比赛规定必须在十秒钟之内答完题,不过得益于平时的积累,让他在紧张到令人窒息的比赛中,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正确率。曹中希的坚持也终于换来了回报。曹中希让我们明白,坚持自己的热爱,你会看到自己想要的山河湖海。

我们接下来再说回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陈直,他的事情引发了非常多的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哗众取宠的骗子,根本就不像一个农民工。还有的人说他才是真正的研究人员,我们要鼓励他。有的人甚至说他每天读这些哲学 ,不想着养家糊口,谁跟他一起过日子真的是倒霉透顶。我想说,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一件事情引发关注,显然是因为样本的特殊和稀少。

不能否认,一直以来人们都对农民工有着刻板印象,住着狭窄拥挤的出租屋,衣服破旧肮脏,坐地跌的时候都不敢坐到座位上,吃着廉价的盒饭,在过年的时候会背着印有化肥字样的编织袋,装着行李带着攒了一年的钱赶回家,去过一个团圆年。所以我们把“农民工”和“海德格尔”联系起来的时候,就会觉得并不适配。

其实“农民工思考海德尔”其实就是寻找一种精神上的食粮,我们大众也没有必要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他,写诗的余秀华,写小说的范雨素,还有我们上面举的例子曹中希,不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吗?每个人都有这个内心的坚持和追求,就像每个人需要吃饭一样,不同的人对待精神食粮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陈直的妻子刘缨对于他一直钻研哲学这件事情,也是保持支持的态度。她说陈直不是整天都搞哲学,只是每天花两三个小时而已,不然的话,仅凭我一个人也没有办法负担生活的压力。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陈直研究哲学,翻译《海德格尔导论》是来源于他内心的热爱和坚持,她可以坚持的翻译下来,也要得益于妻子在身后的默默支持。至于网上有人说陈直不爱妻子,不顾家等言论。我想多少是有点矫枉过正了,人家夫妻俩还是挺好的,我们这些人也没必要过于关注他的私人生活。

不要过度的贬低陈直的职业,对于农民工大肆评价。也不要过度的赞美,不免会有捧杀这样的嫌疑。我们只是静静的看着,尊重他的爱好和追求。让陈直在众多犀利关注的目光里,有一点点自由呼吸的空间,是对他最大的帮助了。就像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说过的:人是表现为言谈的存在者,言谈背后是人的生活家园。农民工陈直并不只整天研究哲学,而是拿出两三个小时学习,他是理性的,也是享受的。

我记得我很久之前看过一句话,说的是:“你不必非要长成玫瑰,你愿意的话,可以做雏菊,做向日葵,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

爸妈,怎么我才算成功啊?

我们到底要过哪一种人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呢?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告诉我们,好好学习,考一个好大学就好了,大学毕业了呢,还需要找一个好工作,好大学是有数的,世俗所认为的好的工作岗位呢,更是有限的,于是我们开始想要去寻找一个好的伴侣,上学不准谈恋爱,毕业马上就催婚。这是我们很多现代年轻人面临的问题。身家是否富贵,长相貌不貌美,都成了我们衡量考核的标准。在这样的生活下,我们真的开心吗?我看不尽然。很多人一次次叫喊着要逃离北上广,却又一刻不敢停的为工作奔忙着。

陈直他年少休学,更是辗转很多城市打零工,进电子厂来维持生计,在这其中的心酸更是不能为外人道也。他的父母想必也承受了世俗很多的压力。但陈直依然还能坚持着他所热爱的哲学,这不难看出他父母对他的尊重和支持,以及他自己积极乐观且坚持的生活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他和妻子是相亲认识的,妻子的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的妻子懂得尊重并欣赏她的爱好。这更是令我们感动的所在。我们有多少父母,以爱之名剥夺了孩子的天性,他们只能不停的奔波在各种兴趣班中学习着自己不太喜欢的兴趣。小小的书包里装满了大大的疲惫。多少伴侣以爱之名去不停的鞭策身边那个人努力上进多挣钱,从而疲劳不堪。难道我们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吗?当我们连信仰和坚持都失去的时候,再多的钱还有什么意义。

在一档名叫《奇葩说》的综艺节目里有一道辩题是这样的“伴侣一心只想当个咸鱼,我应不应该鞭策他”当时辩手傅首尔说了一段话令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她说她就是一个过于努力的人,并且时常鞭策她的老公。要求他和她一样努力。在她的鞭策下,他的爱人摆过地摊,卖过球鞋,卖过保险,也被别人骗过钱。他为了她努力的往前奔跑。可作为他的妻子,她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他停下。她有一次半夜醒来,看到自己的爱人在阳台上抽烟,她知道其实这样的生活,他并不快乐。那一瞬间她特别难过,她知道他还爱她。但一定不像当初一样喜欢她了。她说:“到了今天,她终于过上了比较理想的生活,但她从来没有问过她的爱人,这是你想要的吗?”当时听到这段话,我潸然泪下。是啊,没有一种生活是该被贬低鄙视,也没有一种生活应该被吹捧追求。过自己想要的日子,那就是最好的日子。那就是最值得的人生。

周国平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和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人。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的有滋有味。

在陈直翻译哲学著作《海德格尔导论》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农民工和哲学的不匹配,也不是他是真是有才华还是哗众取宠,更不是他不爱他的家,不爱他的妻子。我们看到的是他妻子的包容和爱,是他对心之所爱的追求和坚持。每天两三个小时精神世界的遨游,是陈直在这烟火人间里最浪漫的向往。

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有人回答:“为人有温度,处事有态度,自律有准度,眼界有高度,不枉此生。”希望我们在这滚烫的人生中,都能找到自己的浪漫与坚持。

(■ 文| 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