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野生雄狮一般是怎么死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在非洲大草原上,狮子被称为“草原之王”、“非洲一哥”,它们与其他猫科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群居的习性,在狮群中雄狮是“领导者”,被称为“狮王”。而且雄狮是非洲战斗力最强的食肉动物,没有之一。但是,在自然界中,再强的动物也有不止一只死法,那么非洲雄狮一般都是怎么死的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非洲雄狮的死亡原因一:竞争
在开始我们就说过,狮子是唯一群居的猫科动物。在一个狮群中,主要的成员是由母狮和幼狮组成,雄狮仅有1-2头,其中,母狮是整个狮群的核心,因为狮群的整个关系网是依托于母狮建立的,而且母狮负责狮群的狩猎工作,这一点有点像人类的“母系氏族社会”结构,而雄狮很少参与捕猎,它们的主要职责就是繁殖后代和巡视领地。
在狮群中有一个共有的习性,那就是驱逐狮群中刚成年的雄狮。一般情况下,小雄狮与小雌狮会跟父母一起生活到2-3岁(成年),之后,小雌狮会继续留在狮群中,而小雄狮会被驱逐出狮群,从此过上流浪的生活,而这就是流浪雄狮的由来。
流浪雄狮想要结束流浪的生活,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挑战其他狮群中的雄狮。由于这场战争关乎到雄狮以后的命运和能不能繁衍后代,所以,无论是挑战方还是被挑战方都会拼尽全力。这时就会出现雄狮死亡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年迈的雄狮被年轻的流浪雄狮挑战,年迈雄狮的死亡率还是很高的。据统计,一个狮群“狮王更替”的频率平均在2年一次左右,而且拥有狮群的雄狮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流浪雄狮的挑战。
非洲雄狮的死亡原因二:捕猎
非洲雄狮虽然是非洲战斗力最强的食肉动物,但是,也仅限于食肉动物之中,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体型庞大且蛮力十足的食草动物,比如犀牛、河马、非洲水牛、大象等等,在这些食草动物中,狮子最喜欢捕猎的就是非洲水牛。
在非洲狮的食谱中,约有80%是由非洲水牛构成的。而非洲水牛并不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的,它们有着平均3米的体长以及650公斤的体重,这个体重数据已经超过了非洲雄狮的3倍。但是,正所谓“富贵险中求”,非洲雄狮与非洲水牛的大战通常爆发在非洲雄狮流浪的时间段内,为了提高生存几率,流浪雄狮们会自发的组成2-3头的小团体进行捕猎。
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正是经常沦为猎物的非洲水牛,却是每年杀死狮子最多的动物。因此,非洲雄狮死亡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被非洲水牛“反杀”。
非洲雄狮的死亡原因三:传染病
作为野生动物,它们对一些烈性传染病的抵抗力几乎为零,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们没有防范意识,也没有医疗条件。比如河马最大的杀手并不是狮子、鬣狗等食肉动物,而是炭疽病,河马属于群居动物,一旦族群中有成员感染了炭疽病,那么就意味着整个族群的覆灭。
对于同样是群居动物的狮子来说也是一样的,威胁非洲狮的传染病主要有两种:艾滋病和狂犬病。其中狂犬病主要来源于流浪狗,流浪狗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这让远在大草原上的狮子也没能幸免,一些携带狂犬病毒的流浪狗跑到草原上捡食食肉动物留下的猎物残骸,此时就会被食肉动物猎杀。当这些携带狂犬病毒的流浪狗被狮子吃掉,狮子就会被感染,最后死掉。
其次是艾滋病。英国的动物学家曾经对非洲狮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而研究的方向就是找到非洲狮锐减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非洲狮最大的“杀手”不是别的,正是一种为““lentivirus””的病毒,这是一种只在狮子之间传播的艾滋病毒。至此,动物学家找到了20年内非洲狮数量锐减20万头的根源。
非洲雄狮的死亡原因四:猎杀
在自然界中生存的食肉动物都逃不过一个命运,那就是被人类猎杀。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纠结的根源在于食肉动物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人类是一种威胁,但是在人类的疯狂猎杀下,现存的许多食肉动物都已经成为了濒危动物甚至已经灭绝,这严重的破坏了生态。
非洲狮也不例外,按理说,非洲狮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非洲大草原上,对人类的威胁很小,但是仍然遭到了大规模的猎杀。尤其是雄性非洲狮,几乎占人类猎杀狮子比重的90%。
但是,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发现,非洲狮的被猎杀严重影响了狮子的种群数量,而这里说的影响不单纯是雄性非洲狮的死亡,还包括雄性非洲狮被猎杀后引起的“化学反应”。
众所周知,狮子是群居动物,而在狮群中,雄狮的主要职责就是巡视领地、抵抗入侵者,一旦雄狮被猎杀,其他流浪雄狮就会趁虚而入,成为新的“狮王”。新狮王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繁殖,但是许多狮群中有之前狮王留下的后代,此时,这些后代就会被新狮王残忍的咬死。
下图为动物学家统计的人类猎杀6岁以下雄狮,对后代的影响,从表格中我们能够看出,如果猎杀6岁以上的雄狮,对狮群影响不大,但是一旦猎杀低于6岁的雄狮,随着年龄减小,狮群后代的成活率越低。
总结
表面上看,非洲雄狮是“非洲一哥”,总是威风凛凛的,而且“妻妾成群”,但是它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是用生命为代价获得的,在流浪时,要面对食草动物的疯狂反扑,在想要拥有狮群时,会与同样强悍的雄狮拼个你死我活,同时在看似高枕无忧时,还要警惕猎枪的枪口和传染病,而以上这些都是能够导致雄狮死亡的因素。
生老病死是每个生物必然要面对的,草原霸主狮子也不例外。
据统计野外狮子的寿命仅仅是10-14年,而圈养情况下寿命可达20余年。充分证明,狮子在野外并非自然老死,而是有外界因素导致狮子死亡。
野外的雄狮一般是怎么死的呢?
1.种内竞争而死
狮子是群居的动物,一个狮群约有8到30个成员,平均为17头。其中往往包含连续的几代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狮幼仔。雌狮构成了狮群的核心,它们极少离开出生地。狮群包含2头成年雄狮,但是肯定只有一头是领头的。成年雄狮往往并不和狮群呆在一起,它们需要在领地四周常年游走,保卫整个领地。一般它们能够在狮群中做几个月到几年的头领,这要看它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击败外来雄狮。再与外来雄狮激烈的打斗中,必然是一场腥风血雨,最后胜利者会接管狮群。而作为失败者的雄狮,一部分会因为伤势而病死或者饿死!
图:雄狮打斗争夺领地
图:被驱赶出狮群即将饿死的雄狮
2.捕猎受伤而死
一般情况下外出猎食是雌师的任务,雄狮则是守卫领地。
成年雄狮喜欢伏击猎物。和草原上的各种食草动物相比,狮子并没有速度优势,所以它们在捕猎时常要采取悄悄逼近猎物再发动攻击的方式,容易暴露自己,所以如果雄狮参与一般的捕猎行动,常常会老早把猎物吓跑,所以它们很少参与狩猎。
但是当遇到野牛、长颈鹿这样的庞然大物时,它们会采取“消耗战”的方式。这个时候,奔跑速度相对较慢、不擅于隐藏自己的雄狮就不会坐等母狮捕猎了,而是主动出击,把自己的体型优势派上用场。雄狮的体型和力量较大,更容易把猎物撂倒。猎物只要倒下,就很容易被狮群捕杀。在捕杀这样的猎物时,雄狮的表现欲望很强。
而和猎物进行厮杀的时候,难免会遭到这些大型动物的反击。野牛的角,长颈鹿的腿都是致命的武器。
图:雄狮猎杀长颈鹿
图:雄狮与野牛斗争
图:因捕猎野牛而死亡的雄狮
3.染病而死
爆发在草原上的传染病能在很短时间内夺去数万头动物的性命,例如肺结核和猫类艾滋病(FIV)。不只是我们人类会感染肺结核,狮子也会感染。当狮子感染肺结核时他们并不知道,只是体质衰弱,但它们也会自动远离狮群。这点,比我们有些人的素质还高!
猫类艾滋病和我么人类的艾滋病(HIV)是类似的,也通过性、体液传播,动物在交配或者打斗时都可能被传染猫类艾滋病。被传染后也是免疫力降低,其它病原乘虚而入。
4.人类猎杀而死
事实上狮子之前并非是非洲的特产。2万多年前,狮子才开始逐渐走出非洲,最远到达了印度等地。早年狮子遍布整个非洲大陆以及南亚大部分地带,在阿拉伯、俾路支斯坦、南高加索等地都可以见到其踪影,但是历经沧桑变化之后,如今的狮子分布范围大大缩小,非洲狮只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地,呈现分散状,而亚洲狮则仅在吉尔森林国家公园里面。
图:最后的亚洲狮
过去20年中,非洲狮子的数量减少了90%,使狮子近乎灭绝。美国加州大学野生动物专家佛兰克说,野生狮子现在只剩下20000多头,20年前,这个数字则是20万(03年数据)。
人们的猎杀绝大多数和生存毫无关系,只是为了满足不正常的杀戮欲。正是在它的驱使下,非洲的两个亚种莫名灭绝,亚洲狮则几近灭亡。
图:被猎杀的雄狮
非洲的野生雄狮的死因一般如下几个方面:
年老体衰,控制同一个狮群超过十年就算是非常成功的雄狮了,由于单身雄狮有结群的习惯,某些年老的雄狮会被外来的其他雄狮或者内部的年轻雄狮攻击,即使当场不会死亡,但是被赶出狮群的雄狮一般很难活的长久。
意外受伤。雄狮一般不参与捕猎,但有时候非常大型的猎物雄狮也会参加,因为雄狮体重比母狮更重,某些不容易被制服的猎物雄狮只要上背一般都能搞定,但由于这种捕猎对象一般都是野牛、河马、大象这类体型,很容易被这些大家伙反击造成重伤而亡。
猫科动物某些专有疾病,这种疾病引起的死亡是大面积的,一死就是好几个甚至好几十个狮群,很多年爆发一次,原因至今不明朗。
人类捕杀,分当地人和狩猎客,旱季食物紧张时,雄狮会偷吃当地人放牧的牛羊,偶尔吃人,当地人是不会允许这类事情发生的,所以会捕杀雄狮。此外,雄狮威武的形象也为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美国人,欧洲人对这种形象的变态追求,导致非洲狮种群质量的整体下降,现在很多雄狮鬃毛已经很稀少了,因为有多鬃毛基因的狮子被干掉了。
最后幼狮的身体一般比较脆弱,大到鬣狗小到昆虫都可致命。
综上所述,目前非洲的野生狮子生存很不容易,希望人们对这些大猫多一些关爱!
非洲的野生雄狮一般是怎么死的?
非洲雄狮是处于非洲大草原食物链顶端的存在,它们以庞大的身躯、快速的奔跑、强大的撕咬、密切的合作,成为非洲捕猎能力最强的食肉动物,这种能力要甩出位于第二的斑鬣狗远远一条街。但是,即使是战斗力强大的非洲雄狮,也免不了死亡的自然规律,一方面生死病死是宇宙万物谁都逃脱不了的法则,另一方面是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它们在生存过程中面临着多种死亡的威胁。
首先,非洲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决定了狮群不能大面积地扩张。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如果想要维持平衡,其实都需要物质和能量的相对稳定输入和输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分解者都在这个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环出现问题,整个系统都将出现紊乱。而且对于生物的食物链来说,遵循着“能量金字塔”的原则,越是处于食物链上层的动物,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转化效率就越低,这就从根本上注定了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其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
非洲大草原的气候类型为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旱季和雨季分明,植物的生长随着降雨量的多少呈现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而许多食草动物在植物丰盛和枯竭的转换过程中,形成了定期迁徙的习惯,包括狮子在内的绝大多数食肉动物,也会随着食草动物的迁徙而经常变换栖息区域,这就使得一些狮子面临着食物短缺、体力跟不上以及相互竞争食物等问题,特别对于那些年老力衰的雄狮来说,所受到的挑战会更大。
第二,狮群领导者的残酷竞争。狮子虽然是群居动物,但是一个狮群中只有1个狮王,在狮群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那些刚出生的小雄狮,在被母狮养育到2岁左右时,就会被狮群所驱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方面是狮王的绝对统治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小雄狮的生存能力,使其在严酷的环境中能够真正成长起来,这是狮子长期进化所选择的一种结果。
被驱逐出去的小雄狮于是就成为了流浪雄狮,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一些流浪雄狮会结成“联盟”,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捕猎效率来维持生存和生长的需要。待这些雄狮长大成年之后,就会分别对其它狮群中的“老雄狮”进行挑战,一旦挑战成功,则会代替原来的狮王位置领导整个狮群。在与狮王搏斗的过程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即便老狮王或者挑战者没有立即死亡,也会身受重伤,从而需要经受更加严酷的生存挑战,很多雄狮在此过程中被无情地淘汰了。
第三,被捕猎对象所伤。非洲雄狮的捕猎对象十分广泛,不但包括小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更多的是猎取体型较大的动物,比如食肉的尼罗鳄,杂食性的河马、犀牛,食草类的野牛、羚羊、斑马、非洲水牛、长颈鹿、大象等。对于非洲水牛、野牛和大象等体型特别庞大的动物来说,它们也不甘心被雄狮轻易地吃掉,有时迫不得已会与雄狮拉开架势大干一场,虽然结局十有八九会沦为狮子的美餐,但是狮子赢得也不会太轻松。特别是拥有较长犄角的非洲水牛和巨大象牙的大象来说,也会有一定的几率造成狮子身体的伤害,偶尔还会直接用长角贯穿狮子的身体,所以非洲雄狮在捕猎时最大的对手,往往是这些体型庞大的食草动物。
第四,被人类无情的捕杀。要各种利益的趋势下,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强度居高不下,位于非洲大草原的狮子也不能幸免,同时加上栖息环境的破坏,食物来源的短缺,诸如开普狮等一些非洲狮种类已经慢慢灭绝了,现存的狮群数量也大大减少,据有关机构统计,非洲狮在过去的20年间,其数量锐减了五成。而非洲雄狮数量的减少,会波及种群的生存状态,特别是狮王被捕杀之后,新狮王上位后,会残忍地将原有狮王的后代一一咬死,整个狮群的质量会逐渐地下降,甚至逐渐消失。
以上四个方面,是非洲雄狮成长过程中,所主要面临关乎生死的重要挑战,也是造成雄狮普遍年龄不大、数量不多的重要原因。
新的狮王产生后,驱赶成了孤独老雄狮,饿死较有可能的多,狮群捕捉成功率大,单身追赶艰难。打斗也会致伤,难以活下去的多。
大部分未成年的时候就死了,能活到成年的也大部分死在同类手上。
下图是1975-2015年间萨比森私人保护区中狮子和豹子的死亡原因统计。
以小于2岁和大于2岁作区分。
小于2岁的死亡狮子当中,接近67%会死在同类手里,多数在王权更替中死亡;约3%的狮子死于豹子,豹子杀死的狮子平均年龄为3个月,最大为7个月;约10%死于其他动物,比如毒蛇、尼罗鳄、野牛、斑鬣狗等;约15%死于营养不良/疾病,包括16岁以上的年老个体和被遗弃的幼崽;其他自然死因约5%;人为原因几乎没有,萨比森是私人保护区,被人类猎杀的小狮子较少。
大于2岁的死亡狮子中,接近70%死在同类手里;被其他动物杀死的在15-20%之间;疾病死亡超过5%;其他自然死因不到5%;人为原因约1%。
萨比森算是条件较好的保护区,人类干扰少,被猎杀的狮子不多。但在非洲其他管理混乱的保护区,狮子被偷猎和毒杀的现象很常见。
非洲狮子栖息地太过分散,数量以万为单位,大部分狮子没有生活在保护区里,所以很难监测它们的生活状况。
牛津大学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所发布的《狮子的状态:旗舰物种的脆弱性》报告草案显示,非洲大约只剩22509只野生狮子。
非洲各国野生狮子数量由少到多依次为:马拉维5只、尼日尔20只、卢旺达22只、安哥拉25只、尼日利亚30只、赞比亚1095只、莫桑比克1295只、津巴布韦1709只、肯尼亚1825只、南非2070只、坦桑尼亚8176只。
只有40%的野生狮群生活在保护区内,14%的野生狮群完全没有与保护区重叠,它们的活动难以监测。
虽然目前野生狮子数量是野生老虎的5倍左右,但还需注意一个事实,那就是老虎的数量在上升,狮子的数量在下降。在未来的20年里,非洲狮数量还可能减少50%。狮子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人类对狮子的捕杀、人类对狮骨的需求。
非洲的“合法狩猎”产业对狮子数量的影响很大。非洲的贫穷国家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但野生动物又不能当饭吃,必须想办法将它们换成可使用的资金,这些国家会把将土地租给一些狩猎公司,狩猎公司建设狩猎区,土地上的所有动物都归该公司支配,欧洲、北美、中东的有钱人交钱就能在狩猎区里猎杀野生动物。所有动物都“明码标价”,狮子和大象是明星动物,价格最高,有时还会搞“买一送一的优惠活动”,打一只狮子,再允许多打一只豹子、水牛和疣猪等。
在2007年时,非洲共有23个国家开放了私人狩猎区,狩猎区的面积超过140万平方公里,比非洲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面积还大。每年约有2万名国际“猎人”前去消费。狩猎行业每年会给该国带来上亿美元的收入,有助于改善国民生活水平,也能用于维护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但很大一部分钱都进了狩猎公司的口袋。
2015年明星狮王塞西尔被猎杀后,网上超过100万人呼吁关闭狩猎区,停止“合法狩猎”。非洲的一些国家也推动立法,收回了一些狩猎区,但仍有很多狩猎区对外开放。
简而言之,狮子最大的自然死因是同类相残,最大的非自然死因是人类捕杀。
狮子群居的习性很容易造成它们数量很多的错觉,野生狮子大部分生活在贫困国家,那里的保护工作一塌糊涂,基本都是欧美人在牵头。欧美人拍摄大量纪录片让不明真相的人们以为非洲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在背地里,他们就拿起猎枪,对准那些野生动物。
基本没有雄狮能活到寿终正寝。
绝大部分雄狮在流浪中饥一顿饱一顿,过着营养不良的绝望生活,多数在5-10年内衰竭死去。
极少数幸运者能够夺取一个狮群的统治权,但它吃喝不愁的幸福生活平均不超过三年。在争霸斗争中直接搞出“狮命”的情况比较罕见,失利的雄狮基本没有机会再夺取另一个狮群,也只能过流浪生活。
很多雄狮在争霸打斗中受伤,伤口感染得败血症病死——也有比较倒霉的在狩猎中负伤致死。
即使熬过这一关,很快也会因为年老体衰抓不住羚羊角马饿死。
基本都是在自己的领地被抢地盘的年轻雄狮打败 受伤后一天之内死亡 被斑鬣狗和秃鹫们几个小时之内消灭干净
自然淘汰的,岁数一大被年轻雄狮抢走领地,幸运的被当时杀死。。。不幸的要独自流浪许多时间,最后到抓不动猎物或者被鬣狗之流偷袭。。。最后要么饿死要么受伤得病而死
年老体衰,无力捕猎,饿死的;遭鬣狗群围攻被吃;自不量力,攻击大象,河马,犀牛之类比狮子强的动物,遭反击而死;捕猎野牛,被牛角顶死;捕长颈鹿,被踢死;捕斑马被踢,伤重而死;过河,被鳄鱼所吃;雄狮争覇受伤不治而亡;狮子不能受重伤,影响捕猎,或者感染都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