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矮身材(身高)的常见问题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我的孩子身高正常吗?——评价身高
二、我的孩子长得慢吗?——评价生长速度。
三、孩子长得快一定是好事吗?——评价发育年龄。
四、如何及早发现孩子生长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呢?——怎么监测儿童生长。
五、身高与那些因素有关呢?——身高的影响因素。
六、如何改变环境因素增加孩子的身高?——孩子长高的措施1、营养充足。2、体育活动3、充足睡眠4、防治急慢性疾病。
七、孩子身高的4种误区——早长、晚长、
八、怎样正确测量身高?——一切的基础
九、怎么才能知道孩子还能不能长个?——骨龄与身高
十、人体是如何调节、控制身高增长的?——生长激素是促进骨骼线性增长的唯一激素十
一、什么是矮小症(矮身材)十
二、造成矮小症的原因有哪些?十
三、生长激素缺乏症十四、性早熟十五、特发性矮小一、我的孩子身高正常吗?——评价身高所谓高矮是相对而言的,一个人身高175cm,是高还是矮呢?对于当今中国汉族男性而言175cm是中等身材,对于女性来说个子挺高的。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175cm可能就偏矮,对于南非一个叫俾格麦的部落来说175cm就是巨人了。所以,评价一个人的身高以及体重、头围、胸围等是否正常,需要选择一个标准参照人群,即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标准差法和百分位法。形象的表达方式为生长曲线,把自己的身高标记在生长曲线相应年龄身高的交点,就可以看到自己身高是高还是矮了。举个例子,小明是个10岁男孩,身高140cm,标记在生长曲线(百分位法)上可以看到正好处于第50百分位,说明这个小明的身高适中,不高也不矮。如果是标准差法,正好是0SD。二、我的孩子长得慢吗?——评价生长速度。除了看孩子目前是高是矮外,家长其实更关心孩子以后会不会长高。这就需要通过评价生长速度来评价孩子长得快慢了。所谓生长速度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值。对于身高来说可以通过年身高增长值来表示身高生长速度,即cm/年。例如,小明9岁时134cm,10岁时140cm,生长速度就是6cm/年。符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规律。三、孩子长得快一定是好事吗?——评价发育年龄。其实,孩子长得快,比别的孩子长得高,当家长的在高兴之余,需要警惕一件事,就是性早熟。如果发育年龄(用某些发育指标的水平制成“标准年龄”,来评价个体儿童的发育情况,就是发育年龄)大于实际年龄,需要警惕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虽然比别的孩子长个长得早,长得高,但是成年升高往往偏爱,甚至到达矮身材程度。所谓“早长的孩子个不高”就是这个道理。目前常用的发育年龄评价方法是骨龄(BA)。所谓骨龄就是骨骼年龄,是指骨骼发育的钙化成熟度,通常以X线摄片显示的儿童某一部位(常用左腕骨)骨骼的钙化情况(如各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顺序、数目、大小),骨块的发育(如骨块大小、外形变化、关节面出现等)以及骨骺和骨干的愈合过程来表示。如果骨龄大于实际年龄,提示生长潜力不多。多见于性发育提前。同时可以通过骨龄来推测生长空间及最终身高(FH)。BA(岁)完成FH%生长潜势女男剩余生长(cm)生长速率(cm/年)1190.680.415-1681292.283.410-125-61396.787.64-53-41498.092.73-4<2男:+5~10cm
四、如何及早发现孩子生长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呢?——怎么监测儿童生长。所谓生长监测即对个体儿童某些生长指标(体重、身高等)进行定期、连续的测量、并标记在以特定参照人群标准值为基础绘制的监测图上,通过对比与评价,早期筛查出生长偏离者,以便进一步明确原因,及时予以干预的儿童保健方法。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的儿童保健工作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提到的监测图就是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市面上有出售《0~36月宝宝生长监测图》的。其他孩子可以通过相关生长曲线自己绘制生长监测图。完整的生长监测应包括以下3个步骤。
(1)确定监测日期:通常生后第一年监测5次(1、2、3、5、8个月各一次),第二年监测4次(每3个月一次),第三年2次(每6个月一次)。必要时可以增加监测次数(小儿出现或怀疑发生健康问题)。
(2)准确称量体重、身高。
(3)绘制生长曲线。注意记录生病、饮食变化、环境变化等特殊事件。生长曲线的走向反映了小儿的生长变化趋势。与正常参考曲线相平行的上升是正常的(小明2~5岁时),低于正常参考曲线升高趋势的上升(小明5~7岁时)是异常的,需要寻找原因。原来小明在这两年身体不好,反复生病,多次住院,不爱吃饭,所以长得慢了。7对以后身体好了,不再生病了,营养充足均衡,出现了追赶生长,生长曲线又恢复到原来的生长轨道。如果生长曲线平坦或下降,往往提示生长发育出现严重的问题,需要积极造出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否则时间太长了,很有可能不能回复到原来的生长轨道了,导致成年后身高矮小。
五、身高与那些因素有关呢?——身高的影响因素。影响包括身高在内的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从受精卵开始,这些因素就发生了作用。其中遗传是基础,环境是条件,两者共同的作用决定着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最后达到的程度。
1、遗传因素。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决定着儿童的生长潜力、发展趋势和限度,形成个体间的差异。不同种族、父母的身高、体型、性格等对儿童的影响都非常显著。所以父母长得高,孩子长得高的可能性很大。遗传因素决定了一个人身高的70%左右。5岁以内不明显,5岁以后逐渐显现出遗传的特征。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也是我们通过自身努力能够改变的部分。如果一个人的遗传靶身高是175cm,环境因素决定了30%,也就是52cm,如果把这部分身高控制好,哪怕改变±5%,那就是10cm的变化啊!170cm和180cm的区别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环境因素。
(1)营养,营养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影响越大。胎儿时期孕母营养不良,常常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生长发育障碍,导致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的发生率增加。婴儿长期缺乏能量、蛋白质、各种营养素,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导致机体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所以我们要重视孩子的营养,这包括膳食的充足和全面两个方面。具体要重视孕期营养,尽量母乳喂养,适时(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不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铁、锌、钙、碘、维生素A、B族、D等)。不吃洋快餐,少吃零食,避免挑食厌食。可以到医院儿童保健科咨询喂养方法,评价膳食结构。
(2)疾病,各种急慢性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患病可以导致而能量代谢和器官功能紊乱,会导致发育迟缓。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俗称“缺钙”,其实不准确)、甲状腺功能低下、软骨发育不全等会直接阻碍骨骼的生长。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会影响生长异常,导致矮小。必须及早治疗这些疾病才能很好的促进儿童的生长。
(3)理化因素,药物、X线照射、环境毒物污染、吸烟嗜酒均会对胎儿和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比较明显的例子是肾病综合征的孩子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虽然人体中激素有很多种,我们平时所说的“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身材明显矮小,甚至身高停滞。铅中毒的孩子也会生长迟缓。
(4)社会因素,优越的社会环境能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良好的大环境。社会经济、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方面较好的地区和国家,儿童生长发育的水平较高。城市儿童较乡村儿童要高些,经济发达地区较贫穷地区儿童要高些。另外,家庭是儿童接触的最小社会单位。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父母职业、文化水平、家庭收入及保育条件等均能对儿童的身心发育和性格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其他因素。日光、新鲜空气、水源清洁、体格锻炼、合理的生活制度、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教养、开朗的性格均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产生影响。
六、如何改变环境因素增加孩子的身高?——孩子长高的措施
1、营养充足。
2、体育活动3、充足睡眠4、防治急慢性疾病。饮食方面:很多矮小儿童的家长,常常认为孩子矮小是因为平时食量过小或挑食过于明显造成,其实,现在的孩子,因为营养不足而造成矮小的几乎不存在了。反而是营养过剩者常见。营养过剩,是目前造成性早熟发病率逐年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身材矮小的儿童,由于生长缓慢,需要量就会比其他孩子少,多数食量不大。我们时常也会发现,原来食量较小的儿童,如果出现青春期发育后,食量就会明显增长,就是这个原因。无论是矮小还是性早熟儿童,在饮食方面,都是以平衡的饮食为好,即荤菜、素菜合理搭配,粗粮、细粮均衡摄入。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儿童营养过剩更常见。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由于过去自己未吃好,现在千方百计想让孩子吃得更多、更好,总担心成长期营养不足,甚至想方设法补各种保健品、微量元素或维生素,这种想法是明显错误的。去过日本的人可能知道,日本成年人中餐常常只是六、七个寿司,中国留学生刚去常常都吃不饱。但日本人并未出现营养不良,反而是平均身高已经高于中国人,且肥胖比例也比其他发达国家明显低。因而,对食物总量、荤菜量和不健康食品都需要适当限制。不过,有些家长在发现孩子性早熟后,限制孩子饮食过度也不好。由于是生长发育期儿童,基本营养素还是要保证的。建议每天能坚持喝1~2袋牛奶,1个鸡蛋(不管采用何种烹饪方式,也不管是单独食用还是通过加入菜中还是汤中,只要烧熟就行),其他荤菜需要适当限制。虽然牛奶、鸡蛋也不能保证安全,但过于限制肯定不利。对于一些较胖的儿童,吃饭前最好能先吃点水果或喝点汤之类,并减慢吃饭速度。虽然这不是非常合理的饮食方式。因为,我们对肚子饱、饿的感觉,并不是通过胃的空与满而感觉到的,而是通过血糖的高与低而感觉到的。血糖偏低时,感觉肚子空空。如果吃饭过快,虽然已经达到正常食用量,但由于血糖还未来得急升高到正常水平,还会感觉未吃饱,就会吃更多。由于各类广告宣传等原因,也时常有家长认为孩子会缺乏锌、缺钙等等。其实,除婴儿期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防止缺钙外,正常饮食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缺乏。且,既然是微量元素,决非多多益善!过多反而会造成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