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我想换个“新人设”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上周,大连突然登上了热搜。
根据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公布的“首届大连文化创意和旅游纪念品大赛”评选结果,作为唯一获奖的“大连城市LOGO设计”被质疑抄袭迪士尼LOGO字体。
在舆论发酵一天后,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组委会通报,将“大连城市LOGO”改称为“大连有好礼LOGO设计类获奖作品”,并称获奖“不等于确定使用相关标识”。
事实上,近年来,这座曾经的“明星城市”显得愈发低调,偶尔引发关注的,多是外流的人口数据和在国内城市中逐渐失去领头位置的经济“高地”。如何摆脱这些“旧标签”,大连需要打造自己的“新人设”。
日前,大连启动公示《大连2049城市愿景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愿景规划”),除“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外名城”这些“老生常谈”的目标外,大连再次强调,将建设“大气磅礴兼具时尚浪漫气质的海洋中心城市”。
不只大连,与其相距紧密的天津、青岛两市亦有动作:近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天津将推动陆海统筹发展,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苟团年在述职中亦提到,将争建国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和这些“强邻”相比,大连紧迫感不小,胜算又有几何?
01
说起大连,当地人总习惯以“过去”开头。
作为东北仅剩的计划单列市和首个沿海开放城市,优势条件的叠加让大连走出了不同于东北其他城市的发展路线。到现在,城叔询问东北当地人对大连的感觉,仍有人认为,大连的城市特质比起“东北城市”更像一个“沿海城市”。
沿海开放的经济,让大连赢得了与其他沿海城市类似的发展先机。有人梳理,改革开放初期,大连GDP一度位列全国第7,直到1988年,仍处于第8的位置。
然而,近年来,大连的发展势头可能远远谈不上令人满意。数据显示,从2012年以来,大连经济增长率几乎连年放缓,去年其GDP排名已经掉到了19位,与曾隔海堪称双璧的青岛相比,大连难免有些失意。
但是横向对比,大连还是稳坐辽宁省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头把交椅。今年前三季度大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4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将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四座东北城市放在一起比较,大连前三季度在经济总量和增速方面均领先另外三城。
具体来看,此次大连经济增速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第二产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连第二产业增加值2274.9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6%,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首位。
但对于当前的产业结构,大连并非完全无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是此次《愿景规划》的核心技术团队,该院规划研究室成员张亢曾评价,
大连“山海格局独特、产业基础雄厚,是国家战略重地、东北振兴支点”,然而,“在国内新一线城市竞相发展的当下,大连的城市地位不进反退,面临着区域孤岛、产业过重、人才流失、空间过散等及其突出的问题”。
这样的观点在此次的《愿景规划》中亦有所涉及,从大连产业体系和发展历程来看,产业结构过重、门类迭代升级慢、创新转化不足,未能形成对城市转型发展的带动力。与此同时,城市还面临着人才不断流失的压力,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
根据此前百度地图慧眼团队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大连在全国100个主要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排名中,位列第60位,同比下降12位。排在大连前面的是江苏盐城、广东江门以及江西赣州。
图片来源:《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
如何提升城市的发展动力,提高吸引力?这次大连提出了三个分项目标,包括建设面向亚太地区的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产业示范价值的科创中心城市,以及大气磅礴兼具时尚浪漫气质的海洋中心城市。
02
这不是大连第一次提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城叔搜索发现,早在2017年起,大连就已将此提上日程。
当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对外发布,提出建设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其中北部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山东半岛沿海及海域组成。
截至目前,南部海洋经济圈的深圳和东部海洋经济圈的上海均已获支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特别是在今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政策出炉时,有关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更是被再次强调。而在北部经济圈的天津和青岛也已提出相应的概念。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标准是什么?作为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北京大学汇丰商学会海上丝路研究院秘书长、高级研究员张春宇认为,
要是全球航运中心,且港口物流业发达;要是全球海洋科技中心;要具有完备的海洋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海洋服务业;要具有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能够吸引国际高端人才;要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城市发展后劲大;要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和青岛、天津的“野心”相比,大连显得更为谨慎。与其在《愿景规划》中提出的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城市不同,规划中并未明确大连是要建成全球性,还是全国性的“海洋中心城市”。
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大连海洋资源可谓丰富:海域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倍多;全市海岸线长2211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1371公里,占辽宁省大陆岸线的65%,是全国大陆岸线最长的城市。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大连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20%。2017年,大连港(601880,股吧)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列全国第7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列全国第8位。
但在浙江海洋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公共管理和政治学教授黄建钢看来,“海洋中心城市”应是一种以“海洋意识”构建起来的城市,不只是沿海经济,而是要做海洋规划。大连更多算是“内海城市”,离深海还有一定距离,打造“海洋中心城市”并非易事。
而仅从产业经济角度来说,海洋中心城市面向的是一种“未来经济”,它与过去以渔业为主的海洋经济,现在以船舶、港口、贸易、渔业等为主的海洋经济有所不同。如何利用海水、潮汐能,如何发展海上旅游观光都是未来海洋经济的方向。
“海洋中心城市不仅像过去那样利用海洋、还要兼顾保护海洋。”黄建钢指出。
对于大连而言,产业的掣肘十分明显。作为一个以环境知名的滨海旅游城市,石化行业仍是大连最主要的制造业产业之一。
早在10年前,有关重化工战略与海洋经济的矛盾就曾展现在大连面前——当时,大连新港海域油污事件爆发,在其90公里处打造“海洋牧场”的獐子岛(002069,股吧)渔业不得不发布公告,说明其不会影响养殖安全。
在此次《愿景规划》中,大连将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内容置于“建设蔚蓝时尚滨城,打造更具魅力的宜居城市”一条之下。将开展全域生态修复,包括海洋自然保护区污染治理与生物多样性恢复、废弃矿区的矿山生态修复与再利用等。
图片来源:《大连2049城市愿景规划(征求意见稿)》
这些规划策略,是否能助大连实现目标愿景,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