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庄晓莹:德国留不住的天才,获得1246万奖金后,毅然回国效力

庄晓莹:德国留不住的天才,获得1246万奖金后,毅然回国效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庄晓莹:德国留不住的天才,获得1246万奖金后,毅然回国效力

学生时代的庄晓莹,对于人生和学业的规划有清醒的认知。至少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她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尤其她还是一个女性的身份,在学术造诣上的不懈追求,更成为同龄人不同凡响的一面。看来,有作为的人,从来都是有清晰的认知和见解,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什么。

世俗生活中的另类选择者

1983年,全社会洋溢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尤其在上海地区,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经济发展的不懈努力,已经有了相当清醒的认知。社会整体处在激荡变革的前夜,在彼时社会主体的人们,开始彻底转变观念的时候,也将这种昂扬的精神,一点点地传递给了下一代。

庄晓莹虽然不是上海市内人,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她还是对这里的环境非常熟悉的。不过按照世俗社会约定俗成的界定,上海的郊区或者农村地区就不算是上海的主体了。但庄晓莹从小就在江南水乡纵横交错的小路,连着池塘和小河沟渠的环境中长大。

和所有的80后一样,她小时候也爱玩爱闹,而且当时社会整体的氛围已经放松,各种新鲜的事物鳞次栉比的出现,因此她和小伙伴的精神面貌,已经彻底摒弃了上几代人,那种紧张的精神状态,她小时的生活环境是轻松而和谐的。

而且靠近上海的优势,能够让她和周围的小伙伴,始终能够接受到多种新鲜事物。这意味着,一方面她们的成长环境,要远远地高于同时期内地的其他人,另一方面,这些新的社会思潮和变革,也会渐渐地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份影响,随着庄晓莹学业的开始而逐渐地显现出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社会上对于知识的渴求是非常强烈的,也正是因为这种整体上的学习热情,因此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年轻一代人的身上。无论是社会的大希望,还是小家庭个人的希望,都彼此交织在一起。

庄晓莹的学业生涯,同样也面临着两者的相互期盼。在那个提倡文理分科的年代,大多数人的意识里,男生的理科知识要远远高于女生,而人们近乎天然地认为,女生就该天生学习那些只需要背一背,记一记的文科。

然而这种情况,在庄晓莹的身上似乎出现了逆转。从小学时期开始,她的数学成绩,似乎就异常优秀,周边的女生为公式或者某个图形的理解非常吃力的时候,庄晓莹却对文理科的知识点丝毫没有兴趣。这种情况,随着她年龄的逐渐增长,愈加明显。

中学阶段,她的偏科情况似乎更加明显地显露出来了,数学方面的成绩好,而其他的成绩相对一般。不过由于初中时期还没有分文理科,因此她的情况虽然已经出现了苗头,但她依然尽量保持着课业的平衡和稳定。

然而到了高中时期,随着课程和知识点的相对复杂化,庄晓莹彻底一头钻进了理科的海洋遨游起来。那时候还提倡文理分科,没有丝毫的犹豫,庄晓莹学的是理科。这种选择虽然在同龄人中显得很另类,但是她已经不在乎这些,因为,她渐渐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当然,周围人是相对不理解的,人们并不知道一个女孩子,为何会对那些高深的数字和公式情有独钟。尤其是看重世俗生活的人看来,女生嘛,随便学点知识,然后就可以成年嫁人了,搞学术甚至是科研的事情,是男生应该去做的。

终于,第一次分歧出现在了高考毕业后的专业选择上。家里人想让庄晓莹学习医学,因为医生虽然很累,但是职业稳定以及后期的规划却很好,再加上庄晓莹的理科成绩不是很好吗?学医肯定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然而庄晓莹的志向却不在医学上,她的内心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就这样,怀着和家人的意见分歧,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她选择的是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

大学建筑系里的"搬砖"女生

现阶段人们经常调侃,读土木工程专业的,以后都是工地上的搬砖人。更不要说在2001年前后,那个时期人们对某些专业的了解,还是非常粗浅的。同济大学的医学专业非常出名,同样,它的土木工程专业也非常出名。庄晓莹的成绩,顺利进入了土木工程系。

女生尤其是美女,去学医成为了社会上一种固有的认知,一旦有人打破了,这种认知的固定习惯和模式,就会引来大众的侧目。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涯,庄晓莹面对的就是这种的认知氛围。虽然家里人以及其他的一些同龄人,不理解自己,但是她却沉迷于奥妙的知识体系中不能自拔。

而且由于成绩优异,连续三年,庄晓莹都获得了同济大学优秀本科生奖学金。"美女学霸"成绩不错,关键选择的专业,也突破人们的认知,自然就会引来众多的侧目。在2005年本科毕业的时候,她的论文,还获得了同济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

"搬砖"4年,家里人都以为她大学毕业,应该考虑找份不错的工作,然后以一个女人固有的身份结婚生子。可惜,庄晓莹自己的学业规划,才刚刚开始。

本科毕业之后,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庄晓莹以免试推荐入学的方式,开启了自己的硕士学习生涯。2007年硕士毕业后,她又顺利考入了英国杜伦大学,而且,还拿到了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的奖学金全奖。

3年的博士学习生涯,庄晓莹都是在海外度过的。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本质上又是无国界之分的。而且在博士毕业后,她又短暂地在挪威科技大学,进行博士后的相关研究。当国内的很多同龄人,都已世俗生活为己任的时候,庄晓莹则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而这条道路对于庄晓莹,则是越来越宽阔。

一千多万奖金的青年科学家,33岁成为同济大学教授

2010年,27岁的庄晓莹结束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涯,正式回国成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一名讲师。或许在其他人看来,10年的学习生涯,最后仅仅做一名教师太不值得,但是在庄晓莹的眼里,学业结束,最重要的就是将所学反馈给社会。而且更重要的是学术上的精进,庄晓莹的学术生涯,已经开始蜕变并迎来成长。

尤其在2015年,已经成为同济大学副教授的庄晓莹,获得了德国洪堡基金会颁发的大奖。该奖项从2002年设立,主要是奖励全世界最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获得奖项的科学家,可以到德国开展为期5年的前沿课题研究。

在建筑工程领域,庄晓莹是全世界第三位,我国首位获奖的科学家。在整个奖项所奖励的学科领域,庄晓莹则是第7位获奖的得主。而且更诱人的是,奖金高达165万欧元,折算成人民币将是一千多万。

庄晓莹获奖之后,她表示所有的奖金将用于组建4到6人的团队,并且建设实验室为接下来的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得益于奖金的资助,她还可以到汉诺威大学的研究所,与彼得·乌利格斯教授教授进行合作研究,后者是计算力学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

2015年,洪堡基金会主席赫尔穆特·施瓦茨在颁奖仪式上向媒体表示:"我们希望获奖者能留在德国搞科研,但如果他们走了,我们也希望他们是德国的朋友。"言语间都是对像庄晓莹这类人才的不舍。

对一个以学术为己任的青年科学家而言,庄晓莹的研究方向是: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有了资助以及便利的学术交流条件,庄晓莹今后的科研和教学之路将会更加的顺畅。2016年,庄晓莹正式成为同济大学的教授。33岁的年纪,如花正茂,庄晓燕的科研和教学,也一如她的年龄,将要绽放出最绚丽的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