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毛洪涛的绝笔信,是谁逼死了他?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他不是输给了别人,是输给自己的心态;他不是败给了别人,是败给了自己的性格;他不是被别人逼死了,他是自己逼死了自己。
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政治地位不低,社会声誉较好的大学党委书记,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就这么不经事,不顶事,不扛事,一时打不开局面,解不开心结,“确实不得已,真正没有路”,就以命抗争,真的是“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用这样过激的方式来“自行了断”,以死明志,这种结局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毛洪涛留下的“绝笔信”,不是简单的绝命书,它所反映的情况,提供的信息,外延十分广泛,内涵相当厚重,这不是普通的后事交代,可以说,是对成都大学现实的真实写照;是对“校霸”邪恶势力的血泪控诉;是对大学领导管理体制改革的深沉呼唤。组织上查清了真相,解决了“绝笔信”中所涉及的问题,毛洪涛也死而无憾,或者说死的值得。
亡者为大,我们不是责备逝者,只是一点思考。愿逝者天堂安好!
不是谁逼死了他,而是他自己逼死了自己。
学过辩证唯物主义的人都知道,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是第一位的,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它是第二位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内因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外因只是起促进作用。前两任党委书记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但他们并没有选择自杀。
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想办法去克服、去解决困难,哭泣、沮丧、绝望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他自己说接受了,放下了,其实并没有,而是选择了一种逃避的态度。
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
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值得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