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为清朝死节尽忠的汉族臣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肯定是有的,康熙年间的能臣廉吏于成龙就是汉人的典范。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于成龙这个人。自古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是没有道理的的。贪官污吏,诸如和珅之类,几乎无人不晓;但能臣廉吏,如于成龙者,却没几个人知道。
于成龙四十五岁出仕为官,第一任就是政治、地理环境极其恶劣的广西罗城县县令。于成龙行路三个多月,到了广西罗城,城中却鲜见乡民,只因罗城县盗匪猖獗,百姓无以为生。
于成龙上任后第二天,就修整只有三间破茅屋的罗城县衙,将角落里的门匾挂了起来。于成龙得知当地悍匪猖獗之后,联合当地的苗寨,设法捉拿了当时的山匪强盗,罗城的百姓得以归园置业。
不仅如此,于成龙还不畏强权,帮助当地百姓夺回了被乡绅夺去的三千亩藩田,使得罗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于成龙的事迹被时任广西巡抚的金光祖大人知道后,上荐朝廷,于成龙被康熙皇帝特简“卓异”之称。
后于成龙于湖北黄州,收抚岐黄四十八寨之头领刘君孚。后又特简至直隶巡抚,为救饿殍遍地的百姓于水火之中,不顾众官劝阻,私开皇家粮仓,救济灾民。在当时,这可是杀头的罪名。
康熙皇帝知道后,即言于成龙好大的胆子,但一转,又说,满朝文武之中、惟有于成龙与朕同心同德。此次,于成龙再获卓异。
而后,于成龙官至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一上任,就斩了徇私枉法的赫里将军(康熙皇帝的亲外甥)。此举,康熙皇帝非但没有怪与他,反而夸赞于成龙不畏强权,乃百官之榜也。
后来,于成龙累死在两江总督衙门的大堂之上,康熙听闻,痛心不已,亲自为于成龙墓碑题字。
于成龙这一生,三获卓异,官至一品,作为山西永宁来堡村的一个副榜贡生,于成龙的成就也算是为清朝鞠躬尽醉,死而后已了。
清末的华世奎,退位诏书就出自他的手笔,学颜体的大家。清亡,不出任民国官员,也不剪辫子,(至死)终其余身只做平民,卖字为身,天津劝业场几个闪光的大字现在还高悬在那儿呢。说是愚忠?也许未来的史学家会给出公正的答案的。古有终身不食周粟的前贤,后有一大批追随者,清初的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是华老的榜样!从一而终,正所谓好女不嫁二夫,好男不待二主也,有骨气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比如康熙王朝中的汉人臣子朱国治、周培公、魏东亭等。
王国维在清朝灭亡几年以后投水死节了,被废帝溥仪追谥忠悫。高晓松家的一个长辈在辛亥革命中担任山西巡抚也死节了(殉节?被殉节?),辛亥革命中革命军控制南昌的时候南昌的一个姓冯的汉人也自杀了。梁漱溟的父亲好像在清亡几年以后也投水了,其他的好像就没什么影响力了。
这是一定有的,像于成龙、施琅、朱国治等等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