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湖南省石门县六大名人:第一位是中科院院士、第三位是开国少将

湖南省石门县六大名人:第一位是中科院院士、第三位是开国少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湖南省石门县六大名人:第一位是中科院院士、第三位是开国少将

石门,隶属于湖南省 常德市 ,是湘西北门户,地形呈现弯把葫芦状,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236条。境内年平均气温16.7℃。是湖南省矿产资源大县,有储量居世界之冠的雄磺矿、居亚洲之冠的矽砂矿、磷矿。石门县面积3973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其中县城城区面积172平方公里,人口20.6万。2019年全年完成 地区生产总值 295.6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居民有土家族、回、苗等16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历史上是添平土司统治的中心区域,土家族占全县总人口比例的51%,土家传统习俗浓郁。 当然湖南省石门县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名人众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那些璀璨的明星。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其中较为知名的六位,也欢迎各位朋友补充并指正,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名人。

第一位:黄宏嘉

黄宏嘉,祖籍湖南省石门县新铺乡,微波和光波导学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现任上海大学名誉校长,博士生导师。光纤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黄宏嘉长期从事微波与光纤传输研究,创立了“超模式”概念,取得理论上的突破,使微波与光纤研究的模式耦合理论建立在理想模式、本地模式和超模式的完整理论体系上。他是我国单模光纤技术的开拓者,最早研制出了中国的单模光纤,为我国微波技术及光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事迹入选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传记大辞典》。

黄宏嘉教授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电机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生院,获理学硕士学位,旋即回国。1950-1979年先后任北方交大、中科院电子所、光机所教授、研究员。1979-1987年任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87年任上海科技大学名誉校长,1989年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学科学院院士,1991年被授予美国欧罗理工大学名誉科学博士,1994年任上海大学名誉校长。

第二位:郑洞国

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 汉族 , 湖南 石门 人, 黄埔军校 第一期毕业,曾参加 东征 和 北伐 ,是最早参加 抗日战争 的 国民党将领 之一,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33年率部参加了长城 古北口抗战 ,“ 七七事变 ”后,相继率部参加 保定会战 、 台儿庄大捷 、 武汉会战 、 昆仑关大捷 、 鄂西会战 、 第二次长沙会战 等战役,屡创敌顽,战功卓著;1943年调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率部会同盟军收复缅北,扬威国外;1945年回国,历任第三方面军副司令、东北保安副总司令、代总司令等职,1948年于 辽沈战役 的重要时刻,脱离国民党阵营。建国后,他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委,第五、六、七届民革中央副主席,黄埔同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祖国建设与统一事业。1991年1月27日,郑洞国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去世后受到两岸共同追悼。

第三位:李元明

李元明(1918( 戊午 年)—1999.10.24) 湖南 省 石门 县崔家井村人,土家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师长、师长, 沈阳军区 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参谋长、参谋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连长,山西忻崞游击大队大队长,三五九旅教导营队长,七一九团营长,南下支队独立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鄂北军分区副团长,359旅干部大队大队长,晋绥军区第七军分区参谋长,第八军分区四十九团团长,第四旅参谋长,晋中军区独2旅参谋长,第一野战军七军二十一师参谋长。

第四位:易法琛

易法琛(1890-1933),男,汉族,今石门县蒙泉镇易家桥村人,1890年4月出生。其父亲易善宝、叔父易善庆均为前清秀才。1898年,他随父读私塾,专习国学,还跟师学得一身好武艺。1926年8月,积极投入全县兴起的打击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的工农群众运动,在孔家庙带领学生封闭了三家鸦片馆,捣毁了三丘田的鸦片苗。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2月,任中共鹤峰县委委员。1930年1月,任石门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4月,调任五峰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2年10月,他随部队到洪湖,任师粮秣股长。12月下旬,又随部队回鹤峰,不料,突然以“改组派”的罪名被逮捕。1933年4月,他被拉到鹤峰县城郊后坝,人还有一息没有断气,就被推进土坑,不幸惨遭活埋。安葬在湖北省鹤峰县城郊。

第五位:龙天武

龙天武(1906—1983),字啸云,出生于湖南省 石门县 一个书香世家。 黄埔军校 第五期炮兵科,后入 庐山军官训练团 第一期、 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 中央军官训练团将校班第四期、 陆军大学 参谋班毕业。8月13日 淞沪会战 开始,在上海南北塘口之战中,一日之间,龙天武两度负伤,他裹伤再战,阵地失而复得者再予敌重创。1938年,龙天武参加了 武汉会战 。1939年底,龙天武任第 五十四军 第十四师第四十二团团长,驻 英德 ,参加 粤北战役 ,取得大捷。 中国远征军 新六军第十四师师长。后任新编第三军军长。1983年因病逝世。

第六位:龚柏龄

龚柏龄,名世宗,号锡先。1881年古历11月12日出生,石门县望羊桥广洞山(现荷花村)人。其父龚万表是前清秀才。他英武魁伟,聪慧机敏,刚毅果敢,廉洁忠勇。自弱冠投新军肇始,经“滦州起义”、“首都革命”,历抗日战争,转战南北,驰骋疆场,久经战阵。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或身冒敌矢、血染战袍,或指挥师旅、运筹帷幄,涉艰历险,处变不惊。因战功累积臻至中将。在抗战时不幸以身殉职,追赠上将衔。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石门县为国损躯的热血志士甚多,而以中将衔殉国者,仅柏龄将军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