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在历史上存在吗?我国一地发现悟空墓,还出土了金箍棒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我也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何以比人不同?”——《 西游记 》
四大名著,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巅峰之作。
《西游记》身为其中之一,里面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之中,喋喋不休的唐僧、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通天晓地的佛祖等等,都是书中的经典形象。
不过,
要说哪个形象最受人们欢迎,那必然就是那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敢爱敢恨的 齐天大圣 孙悟空 。
孙悟空是一只石猴,天地孕育而生,受高人指点再加上自身悟性极高,拥有了七十二般变化,神魔皆惧。
他身为妖,却不害怕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天生拥有一颗反抗世俗的心,自号齐天大
圣,大闹天宫、地府,差点抢了玉帝老儿的宝座,最后还是佛祖亲自出手,才将其制服在五指山下。
五百年后为唐僧所救,跟随他前往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有大成,是为斗战胜佛。
相信不少读者和笔者一样,
儿时都
将孙悟空视作心中的大英雄。不过,你知道孙悟空这一英雄形象究竟是源自于何处吗?
关于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形象
并不是他凭空捏造来的,而是
综合了前人在文学和戏曲等方面的成就,才创造出来这么一个经典形象
。孙悟空的原型究竟为何?学术界一般尊崇三种不同的说法,分
别是“本土说”、“外来说”以及“混血说”。
提出“本土说”的学者,是我国近代大文豪鲁迅先生
。他通过研究认为,
孙悟空原型应当是古代传说中的淮水水怪无支祁。
该水怪从外表上看去与猿猴相似,拥有塌鼻、凸额,白头青身,火眼金睛,经常在大江大河之中兴风作浪,危害一方百姓,后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被治服。
“外来说”则由另一位民国大师胡适先生所提。他认为孙悟空的原型应当是印度经典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
哈奴曼也是一个神猴,而且它的故事经历与孙悟空类似,再加上佛教最初是从古印度传过来的,因此这种说法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混血说”是改革开放之后,新时代学者提出的一种新说法
,它综合了前代学者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说法,认为孙悟空这一形象的最终形成,
是多元文化影响下兼收并蓄的一个艺术结果。
还有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所谓的“悟空墓”,一度被人认作是孙悟空真身的墓穴,而且里面还出土了“ 金箍棒 ”,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孙悟空在历史上存在吗?我国一地发现悟空墓,还出土了金箍棒。
2005年,考古学家们在福建省顺昌县偶然发现一座合葬墓穴,
里面两座墓碑分别写着“通天 大圣 ”和“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不用笔者多说,自然就是孙悟空了,那么通天大圣又是何人呢?前面我们提到过,吴承恩写的
《西游记》是借鉴了元朝杂剧的。
元杂剧中就有描写孙悟空的相关事迹的故事,
是这么说的,
他一共有四位兄弟姐妹,
有两个姐姐分别是骊山老母和巫枝祗,它自己则是老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齐天大圣,除此之外
还有两个弟弟,分别是通天大圣和耍三郎。
通过该戏曲的描述我们就可以知道,墓中的通天大圣是孙悟空的亲弟弟,而吴承恩所塑造的孙悟空形象,是将这五人融合起来的结果。
讲到这里,肯定会有读者感到疑惑,那这墓中的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吗?
当然不是,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
孙悟空形象的最终形成,是多种形象来源融合的结果,而这个所谓的双圣墓,则是后人根据元杂剧当中的形象打造而成的
。
值得一提的是,
双圣墓中还有“金箍棒”,经过专家的鉴别,是用一种极为珍贵的稀有金属打造而成的,
直到今天,将其放在太阳光之下依旧能金光闪闪。
不管怎么说,孙悟空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影响了不少中国人的价值观。关于来源,说法众多但离不开一点,那就是它是众多形象汇聚而成的最终形象,我们看待它的形象来源,绝对不能够孤立的以某种原始形象作为唯一基础。
参考资料:《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