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最近周杰伦粉丝疯狂打榜刷数据一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首先,我想对事件做一个简单的复盘。
事情的起因是来自豆瓣小组的一个帖子,有人质疑:“周杰伦的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
在当今年轻人眼中,“数据”、“流量”就是人气的重要维度,其实提出这样的疑问也无可厚非。接着,这篇帖子在互联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和传播。
不久,名为周杰伦粉丝团官方微博的账号回应了此消息并表示:“(至今),周杰伦在(Apple Music)国语流行榜单上几乎是屠榜”、“周杰伦南京两场演唱会门票不到一分钟售罄,周杰伦粉丝普遍成家立业,有经济能力购买,数据不等于人气”。▼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周杰伦的老粉们开始不服气了。于是纷纷在社交网络上发起话题,宣布要开始为周杰伦“刷数据”,去微博超级话题上做任务,要帮助周杰伦拿下“超级话题”的第一名。
这波声音迅速扩大,在几天之内形成了一股热潮。
此时排在数据榜第一位的是蔡徐坤,面对这些自嘲为“夕阳红粉丝”的80、90后粉丝们的刷数据,最初还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抵挡了一阵子,但是随着全网的Kol、明星、大V,以及其他明星粉丝团的加入之后,还是败下阵来。
7月21日零点过后,周杰伦的话题热度终于超越了蔡徐坤,并在不久之后创造了破亿的微博记录,接着蔡徐坤的粉丝团在22日发布的声明,表示不再参与到数据的比赛中以后会更加在意艺人的作品本身。▼
对于这件事情,我们该有什么态度?
我想把官媒的评论放到最前面▼
我非常认可这篇评价,在这里可以摘出来两句聊聊。
“这不是代际冲突,更无关价值观断裂”
可以试着从传播学的层面解读这个事件。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表现对自己偶像喜爱的方式,比如80、90后小时候可能的方式是购买杰伦音乐的卡带,买周杰伦的海报;而现在会更直接些——直接花钱参加杰伦演唱会,尽量离偶像更近一些。
如今的时代就是流量和数据的时代,有流量,才能让更多的厂商注意到自己的“偶像”,偶像以后就会接到更高端的代言,更有排面。刷数据,是00后粉丝们对于偶像支持最直接的方式。
而豆瓣的这个帖子正好戳到了“夕阳红粉丝”们的集体记忆,唤醒了他们的怀旧行为。同时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去中心化让这个怀旧情绪迅速发酵。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用00后的方法解决80、90后的问题,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中。
无论蔡徐坤的粉丝还是杰伦的老粉丝,都没有错,这更多的算得上一次周杰伦老粉的“集体记忆”的狂欢。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
我们这代人成长时,互联网还没有这么发达。很难通过“我是杰伦粉丝”找到一个明显的认同感。
而这一代的粉丝成长于互联网最蓬勃的时期,可以很容易的找到自己的应援组织,并配合着官方粉丝团进行活动。在杰伦与蔡徐坤粉丝争夺第一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粉丝团有明确的分工,专业的“做数据方法论”。在这样一个社群中,他们有着互相之间的强烈认同感,这是杰伦粉丝以前可能没有的。
于是大家在“周杰伦粉丝被迫营业”和更多的话题下也寻找到了自己的“社群认同感”,并凭借“哄睡了孩子给杰伦投票”、“夕阳红粉丝团”等标签迅速把这件事儿变成了一件亚文化的狂欢。(这可能也是有些朋友对于这件事儿无感的原因)
杰伦的粉丝们不久会慢慢散去,各忙各自的生计。而“蔡徐坤们”的小粉丝们也许会继续为偶像做数据,因为“数据是面子”一时还改变不了。
对于这件事情,我们该有什么思考?
虽然我们很厌恶,但是一时间还是无法改变“流量是原罪”这件事儿。
这件“为周杰伦”刷榜的事情有些戏谑,可在深层次这里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
20 世纪初,一位艺人想说“我是一位歌手”,首先要做的是有几首传唱度较高的作品。歌手的主要任务是发专辑,用作品说话。杰伦的老粉们应该也知道,在有一个时间段,杰伦也被媒体批评“江郎才尽”了,在那一年杰伦专辑的销量也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断崖式下跌。
▲2007年《我很忙》风评不佳直接导致杰伦专辑台湾销量大跌
对于周杰伦来说,首先他是个歌手,其次他才是个艺人。
而随着中国迎来了“流量为王”的时代,无论是电影还是音乐处处存在着崩坏。尤以近些年来的国内音乐榜单为甚,最受欢迎的音乐不是大众投出来的而是粉丝做数据做出来的,让无数乐迷不解。近期的新闻还有吴亦凡的粉丝去iTunes上面为偶像打榜,震惊了老外......流量经济,本末倒置,成了一个大问题。
我不否定蔡徐坤是个努力的艺人,我个人喜欢他的《wait wait wait》,近期还关注到过他的《Bigger》中的EDM风格,甚至我能看得到他的作品都是欧美的路数,一直很有野心。
但是,如果我问一个路人他知道的蔡徐坤的哪些代表作的时候,怕是多数人的回答应该是“鸡你太美”吧?很多朋友甚至可能不会知道这首歌叫《只因你太美》。
很多粉丝都会喊,我们偶像很努力,不喜欢是因为你们没有关注到他的作品!
这里我回到聊周杰伦。周杰伦为什么是大家共同的青春记忆且能被大多数人认可?
王力宏和陶喆都是有留洋背景,且在R&B音乐氛围中成长过的音乐天才。但是周杰伦当年没出过国却能玩出最能被华人认可的节奏布鲁斯旋律。他最初给张惠妹写说唱,张惠妹不认可,后来他自己写说唱且红了引领了当时的“说唱歌曲”热潮;接着更多音乐人开始试着玩说唱了,他却又回去接着玩芭乐情歌。
抛开音乐理念,仅仅一个“好听”的维度,在他巅峰时期也基本没失手过,可能某些年有些歌手某首歌能比过他,但是整体上杰伦就是屠榜。五月天、林俊杰、王力宏、陶喆.....哪个算不上是音乐天才?但是和杰伦比都是一时瑜亮。
这就是周杰伦的硬气。
国内的很多明星,比如三小只、归国四子,无不本身带着巨大的流量,我们显而易见的看到他们都在为证明自己而努力,王源在努力做原创音乐、易烊千玺参演了《长安十二时辰》、吴亦凡投身嘻哈音乐.......我相信他们团队本身也清楚,“流量明星”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话语权本应该属于有真正实力的人。
这次的80后、90后与00后的“狂欢”到此已经结束了,周杰伦以后“数据”一定还会掉下去。不过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一切结束之后,更多人可以意识到,流量不是永远的王道,实力才是。
也许不久以后,“蔡徐坤们”的粉丝们也能对新星的粉丝们说一句:“我们的idol行走江湖靠得是作品,你们还嫩着呢。”
以上。
这就是偶像的魅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