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孩子非得过西方的圣诞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我家楼下是本地最大的一家公立幼儿园,晚十点许回到家从窗外望去,一棵棵圣诞树上挂满了闪烁着的小彩灯----这才想到圣诞节快到了。第二天,4岁的女儿问我圣诞节会给他什么礼物,而且还提醒我下个星期的一个非常具体的时间一定要给她一个礼物。我便问:“你喜欢圣诞还是春节?”女儿眨巴着眼睛回答:“我喜欢圣诞。”我接着告诉她:“春节很好啊,有压岁钱,有新衣穿,还有好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在一起吃饭,放烟花也很好玩呢。”她还是说喜欢过圣诞,因为圣诞有圣诞老人,圣诞节这一天,老师会带他们做好玩的游戏,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过。我不禁疑惑,老师到底施什么样的魔法让这些孩子之于圣诞产生了如此之大的魔力。我的第一个圣诞是在一种被迫的情形下过的,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那个时候还在恋爱,因为女友的浪漫要求,花费不菲的买了两张酒店的圣诞PARTY门票,一些不熟悉的人围坐在一起不熟练地拿起刀叉听由一群中国孩子组成的唱诗班不伦不类地唱着《哈利路亚》,还好,那天晚上圣诞老人现场抽奖为我送来了一箱啤酒,算是弥补了物无所值的门票损失,给自己的内心找到了一种平衡。从此我便对圣诞没什么好印象,那样的一个圣诞让我懂得这个世界无所谓浪漫,所谓浪漫是用金钱堆起的。往后每年的圣诞节看到满大街圣诞树的那一刻,我常会下意识地按紧口袋----不要让口袋里的钱飞走,成了送给圣诞老人的礼物。尽管我自己对圣诞没什么好印象,但丝毫阻碍不了圣诞的流行,记得后来发现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圣诞比春节要热闹。或因为是移民城市,移民们得回老家过年导致没了春节气氛,或因为不过圣诞就不能体现城市的国际化。疑惑的是,因为所谓国际化而把春节边缘化了。这是一种中国文化包容性的体现,还是一种对自身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至今仍未找出答案。同事过两天要请假,说幼儿园老师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圣诞节这一天参加幼儿园的活动,我戏言道,圣诞节这一天所有的幼儿园都在组织培养汉奸的活动。虽然不过只是戏言,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西方文化的强势。看一种文化是否强势,在于这种文化是否能潜移默化地传达一种价值观。圣诞,孩子喜欢,他们幻想圣诞老人包里的那份神秘礼物,哪怕包里空空如也,因为那个空包满足了幻想;肯德基、麦当劳,孩子喜欢,他们每买一份汉堡同样会收到一份玩具,哪怕玩具质量是何等地低劣,他们可以在餐厅里玩滑梯,可以由一个姐姐引领着又唱又跳……一种文化就这样喜闻乐见地被潜移默化,好奇的是,这些跟着肯德基、麦当劳姐姐又唱又跳的孩子其中一个会不会成为未来的汉奸。汉奸与汉堡无关,与潜意识有关。加之漫天飞舞的免费宣传,一种强势文化就变得越来越强势。只是不希望这样的一种越来越强势的文化一步步剥蚀我们的本土文化。圣诞到了,中国的孩子非得过一个西方的圣诞吗?点评: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强调作者的观点,论据充足。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