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中国的沙尘暴是从哪里刮来的

中国的沙尘暴是从哪里刮来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中国的沙尘暴是从哪里刮来的

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沙尘暴是风蚀荒漠化中的一种天气现象, 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减少及其沙源。人类活动因素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以后, 导致沙尘暴爆发频数增加。

在中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区。

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三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

第二个多发区在华北,赤峰、张家口一带,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我国沙尘暴日益严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华北地区土地大量开垦,草原过度放牧,人为破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沙尘暴

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人为因素: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气象因素:沙尘暴的形成是以东亚特殊的大气环流为背景,并与冬季风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发生主要与冬半年西伯利亚-----蒙古高压驱动下的冷锋过境有关,属冷锋型沙尘暴

不同时期的沙尘暴,起源点也不同。就最近一次沙尘暴来说,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监测中心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这次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蒙古国。

专家指出,一般沙尘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沙尘源、大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状态。沙尘源是物质条件;大风是动力源;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为热力条件。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监测中心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本次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蒙 古 国。2021年3月14日上午,蒙 古国西南部发生沙尘暴天气,沙尘随气流向南移动,于14日傍晚,在蒙 古国与内蒙 古中西部交界处入境。内蒙 古巴彦淖尔、二连浩特、包头等地相继发生沙尘暴,能见度低于1000米,空气质量等级均为严重污染。15日凌晨,沙尘开始影响京津冀地区,北 京受上游沙尘传输叠加大风扬沙作用影响,PM10浓度明显上升,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

据气象专家介绍,3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偏高,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沙尘天气的生成。本次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由于蒙 古气旋发展强盛(15日2时中心气压达980百帕),沙尘随着气旋后部的冷高压东移南下,影响了我国北方大部地区。

针对受沙尘天气影响地区的公众,专家提醒,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尽量不要到室外活动;公众外出时请佩戴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外出归来应清洗面部和鼻腔。

此外,专家提醒,15日北方多地北风强劲,天干物燥,须注意防风防火;注意加固室外搭建物和广告牌,户外高空作业注意安全防护。

沙尘暴成因,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1981-2010年平均,下同)沙尘日数为2.4天,最多为12天(1954),2000年以来最多9天,出现在2001年。最近一次沙尘暴出现在2015年4月15日。2020年3月18日曾出现扬沙天气。

如何防御应对沙尘暴?

待在门窗紧闭的室内,特别是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婴幼儿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

如果因需要必须在室外活动,尽量避免骑自行车,可用湿毛巾、纱巾保护眼睛和口,最好穿戴防尘的衣服、手套、面罩、眼镜等物品。

如果在室外,要远离树木和广告牌,蹲靠在能避风沙的坚固矮墙处,趴在相对高坡的背风处,或者抓住牢固的物体。

一旦发生慢性咳嗽伴咳痰或气短、发作性喘憋及胸痛时,均需尽快就诊。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大风、沙尘源、空气不稳定条件。张碧辉表示,此次沙尘的成因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受下垫面条件影响,热力条件好。前期蒙古国以及我国西北部气温明显偏高,降水较少,地表逐渐解冻,沙尘粒子容易起沙。

二是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动力条件充足。从新疆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甚至包括华北北部都先后出现了9-11级的阵风,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动力条件。

应该是从大西北或者是内蒙古大草原那边开始的。至于时间的话,起源很早了,古代就有沙尘暴了

韩国韩国全境遭到史无前例的最厉害的“超级沙尘”袭击。这场沙尘暴20日下午来袭,持续到21日凌晨,韩国全境被黄黄的沙尘吞没。空气中悬浮微粒浓度达到平时晴天的100倍。

起源地:蒙古国南部沙漠

2015年2月24日,首尔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达到每立方米1044微克,为2009年12月25日以来的最高浓度。这也是自2002年韩国开始对PM10进行资料积累以来,浓度第四高的纪录

起源地:蒙古国戈壁沙漠

中国早已不是起源地

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这其中内蒙古的防沙治沙尤为突出,典型事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治理毛乌素沙漠(陕西与内蒙古交界)。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沙尘暴有记录史以来,诞生地主要集中于北方内蒙古、新疆,自从三北防护林建成以及内蒙古治沙环境改善,发源于内蒙古地区的沙尘暴基本不存在,而无论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库尔班通古沙漠起源的沙尘暴很难会刮到韩国、乃至日本。

例如:

内蒙古阿拉善盟的沙尘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3 ~ 5 年一见,70年代2年一见且强度都较弱、危害也较轻,但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几乎年年发生;到了90年代后期,每年发生数十次,发生频率明显加强,强度加大,2013年以后几乎很少发生。

新疆大范围沙尘暴发生的次数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逐年减少,近10年(2010-2019)我国沙尘暴基本都是新疆或者受蒙古国诞生的沙尘侵袭所致。

韩国矛头为什么不指向蒙古?

蒙古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8.02%,远远低于中国的22.5%,更别说世界平均水平(30.72%)了,也就是说蒙古国有大约12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这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如此小的森林覆盖率导致蒙古国境内超过70%的土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和荒漠化。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韩国矛头对准中国的根本原因——韩国国内的“泛蒙古主义”

历史上的蒙古族和朝鲜族都发源于我国东北,都属于通古斯人种,而后通古斯人分化,一部分西迁到蒙古高原,另一部分则南下到朝鲜半岛,形成韩国人的祖先——三韩。因为有共同的祖先,所以韩国人和蒙古人高度相似。

尤其是语言方面,韩语和蒙古语都属于阿尔泰语系,包括助词的意义和用法也基本相似,所以蒙古人学习韩语非常轻松,即使初学者也能运用自如,这也就导致了旅居在韩国的蒙古国人数高达4.7万(蒙古国总人口不过三百万出头,比例高达1.5%),韩国民众对于蒙古国人有这“同种”的亲和力。

“泛蒙古主义”最典型的事件:2007年3月20日蒙古国和韩国共同举办了关于成立“联合国家”的国际学术大会。在会议上,两国专家们一致认为,韩民族和蒙古民族,在外貌,语言,文化风俗(生活方式),人种,血统,情感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公元413年,当匈奴后裔赫连勃勃来到今天的陕西靖边一带时,呈现的他眼前的,是一个水草丰美、“临光泽而带清流”的牛羊遍布之地,这位十六国时期的枭雄忍不住赞叹说:

“吾行地多矣……未见若斯之美。”

于是,这位大夏国的开国国君征发十万人,耗时五年在此营建都城,为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每建一小段城墙,赫连勃勃的手下就会让弓箭手在一定距离处对着城墙放箭,如果箭头穿入了城墙一寸,那么建筑这一段城墙的民工就会被全部杀掉,然后把尸体扔进城墙中作为筑城材料。

赫连勃勃的要求标准是,只有当弓箭射到城墙上被反弹落地,那段城墙才算修建成功。

五年后(418年),这座被称为“统万城”的匈奴都城终于竣工,当时,大夏国秘书监胡义周撰文称赞这座城市说,城池周边“石郭天池,周绵千里”,城里则是“华林灵沼,重台秘室,通房连阁,驰道苑园”。

但这座被赫连勃勃寓意“统一天下,居临万郡”的雄奇都城,并没能护佑匈奴人多久,统万城建成仅仅9年后(427年)就被北魏大军攻破,此后数百年间,这座城池几经战乱,到了唐代时,曾经水草丰美的统万城,在历经数百年的人类开发破坏后,周边的毛乌素沙地正在逐渐成型,此时周围已是“皆流沙”、“风沙满眼”、“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

到了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宋军在经历与西夏的反复争夺后终于攻占统万城,为了防止西夏重新争夺,宋太宗下令大军摧毁统万城,对于统万城(当时称夏州)当时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宋太宗曾经说:

“夏州深在沙漠”。

从公元418年建成,到994年成为“深陷沙漠”之地,统万城仅仅经历了500年时间,就成为了人类开发破坏的“经典之作”。

▲统万城遗址。

2

但中国人与流沙的邂逅才刚刚开始。

就在统万城深陷流沙之时,北宋帝国也开始困扰于沙尘暴的袭击。

就在父亲宋太宗下令摧毁统万城仅仅13年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三月,北宋首都开封遭遇了一场特大沙尘暴的袭击,“三月甲寅夕,京师大风,黄尘蔽天,自大名历京畿,害桑稼,唐州尤甚。”

当时,这场从今天的北京大名,一直吹到河南开封、泌阳(宋代唐州治地)的特大沙尘暴,让宋真宗苦恼不已。北宋立国167年间,后期100年记载的曾经席卷首都开封的沙尘暴就达13场之多,当时,这些主要来自西北的沙尘,不仅波及开封,甚至连远在江南的浙江江山县,都能感受到这些沙尘暴的威力,以致北宋时江南一带有俗语称为“黄沙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