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这习俗是什么时候有的?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这习俗是什么时候有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这习俗是什么时候有的?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节日民俗年画: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这个节日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述到距今约7000~5000年前的伏羲氏时代。

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了周朝武王时期,每年二月初二还要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

唐宋时期,二月初二已成为皇室和民间的都比较重视的节日了。但这个时候主要是以吃食为主,唐朝有“迎富贵”之说,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因此,在这此前的二月二,并没有和龙抬头关联起来。

到了元时期,二月二才明确成为“龙抬头”的日了。

由于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原来冬天蛰伏休眠的昆虫、动物都开始出蛰活动,更有,冬天少雨无雷,二月二前后,如果再下雨就有了雷声了,人们就认为,龙到了冬天也是蛰伏的,二月二要抬头活动了。

元代的熊梦祥所著的《析津志》一书,是现存最早记述北京及北京地区历史的一部专门志书。书中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至于为什么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好?除了讨个“龙抬头”吉口,祈祷一年头有光,脸有面,运大发之外,更与“正月里不理发”习俗有关。这里有两个说说:

一是养生。“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中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其意思就是说在春天里,头发世间万物一样,也要开始结束“蛰伏”开始生长,如果剃早了,就会使稚嫩的“发芽”暴露于外,而可会伤及“发芽,因此,这个时候,应当让头发自然、自由地生长;同时,正月里冬春交季,天气多变,今天天热得令人出汗,明天则又可能水能结冰,而这时捂了一冬天厚衣服的人们,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而作为人的最高指挥长官的“头”更是如此,如果过早理发,没有了头发的保护,就难以应对暖寒的变化,因此,“春捂”是个硬道理。但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过了二月二,天气逐渐趋于平和,气温骤降的时候少了,于是,人们就借“龙抬头”也把捂了一月的长发去掉,让自己的最高“长官”抬头向阳了!

另有一说,与清军入关相关联,有一种民族精神在里面!

据传说,清朝入关以后,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中原人怀念明朝,不愿剪发,但公开对抗是不行的。“思”与“死”、“旧”与“舅”谐音,因此,有人就把“思旧”演化成了“死舅”,于是就有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这个说道人们之所以成立,那是因为,舅舅与外甥除了血缘关系近外,在不少地方,还有着舅舅是外甥的“克星”,如果外甥不孝顺,舅舅是要替姐(妹)“行道”,因此,这一说道就成传统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守护者,试金石。直到今天,在不少地方,有人如果在正月里剃了头,不仅当舅舅的不高兴,邻里百舍也会舆论纷纷,进行指责!

所说,二月里,龙抬头,大人孩子去剃头,不仅是个人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载体,更体现着中华民族争取独立,不屈不挠精神,还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的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要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清朝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蜇”了。等到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像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梦中惊醒一般因此这节令为“惊蛰”。二月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期望龙出镇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最早的“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了!二月二剃头有300多年历史了,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官方要求所有男子留那沙壶头四周没有头发,中间一撮,还要编小辫,汉朝时期,十八岁以下小孩要剃光头,等到十八岁,加个帽子,这头发就不能理了。清兵入关以后强迫理发,人们相约正月不理发,理发死舅舅,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借龙抬头的喜气一起去理发!这样就这样就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