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轰下台的于丹,在跌落神坛后过得咋样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俗话说:“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这句话不仅仅是形容一般的亲戚、朋友之间疏远功利的关系,在现在这么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大家相处之间好像都凭好处而论,人与人交往心里都在暗自计算交往的成本与价值,“真心”这个东西显得异常的珍稀、可贵。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有时候就连夫妻之间也是因为谋求利益而结合,因为利益不均而分离。又有多少人,恪守当初神圣的婚姻誓言“不论顺境或逆境,不论贫穷或富有,都不离不弃。”
即便年少时,为了爱结合,人到中年人变得世故圆滑,唯利是图,当初的真挚的誓言又有多少人能坚守呢?
然而还是有一些人,他们让我们看到爱情的坚韧,对于感情的忠贞,即便是被轰下台跌落神坛,丈夫仍旧默默付出不离不弃,她就是于丹。
从学者到明星
说起于丹,不得不提起一个经典栏目:中央10台的《百家讲坛》。这个从2001年开始播出的文化式栏目在10多年前非常受欢迎,许多学者更是由于参加了《百家讲坛》变得家喻户晓,袁腾飞,纪连海,蒙曼。
这些本来在学术界外默默无闻的学者,教师开始有像明星般的影响力和效应,于丹也是在这个节目中火起来的一位国学大师。
于丹《论语》心得''专题讲座以后,她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凭借生动地解说,深处浅出地讲述,将《论语》的课程描绘得有趣,活泼;因此于丹受了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更称她的爆红是“于丹现象”。
一时之间,民众的鲜花、媒体的采访、巡回的学术演讲、甚至是大量的商业活动都穿插在于丹的行程中,这不禁让人感觉这就是冉冉升起的“文化明星”。
明星跌落神坛2009年一篇名为“于丹伦敦街头撒泼记
看着条理分明、中英对照的指责文章人们对这位镜头温婉睿智的国学大师大失所望,虽然事后于丹有理有据地澄清了事情经过。
2012年11月17日,于丹更是在北京大学的一场关于宣传昆曲的活动中被轰下了台。
结果,于丹被底下观看的学生大呼“下去”而尴尬下台。
在在场的北大学生们心中,于丹这种所谓的文化明星对昆曲并没有深入的研究,然而却在众多昆曲名家面前对国粹侃侃而谈实在太不尊重。
这种名利和光环堆砌起来的“网红教授”没资格代表那些一生时间花在昆曲教学传授的老艺术家们,于是于丹唏嘘而尴尬地走下来,也从那一刻开始意味她开始从民众的追捧中逐渐淡出了!
丈夫不离不弃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于丹鸡汤式的国学讲授成了“伪国学”从万人空巷,热烈吹捧到万人鄙夷,一沉百踩;许多商家、广告、邀约访谈纷纷拿起之前对于丹抛出的“橄榄枝”。
面对周边的伙伴、朋友的远离,丈夫乔达峰还是义无反顾地在身边支持她,陪伴她,“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句话在“爱”面前被完完全全地击碎。
于丹的丈夫乔达峰和于丹认识是在意气风发的大学校园内,与于丹家深厚的“书香门第”的家庭背景不同,一般工人家庭出身的乔达峰在那个年代考上全国知名大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尽管是这样的“门不当,户不对”,但二人还是坚持将爱情进行到底。在于丹眼里,他们各自不同的家庭出身却形成了日后共同生活最好的黏合剂。
于丹是独生女,“富养”出来的孩子,父亲是做文史研究工作的,她自小在这种文人家庭里被精心呵护长大;而丈夫则是普通工人家庭,家有四子,身为长子自小就是承担家庭责任,给三个弟弟带好头,这样差距较大的成长背景却达到了日后婚姻关系中很好的对称和互补作用。
而在妻子经历了“国学超女”式的走红,到跌落神坛,乔达峰的一路以来的支撑与陪伴足以证明于丹的眼光,这个男人并没有因为妻子的境遇不同而离开。
相反不管顺境逆境他始终承担起一个丈夫的责任,体贴于丹,维护家庭,一直扮演一个完美丈夫的角色,一直背后默默付出默默关心自己的爱人,给予了于丹最大的支持。
当年还在高峰期的于丹曾经接受过《艺术人生》的采访,被问到“你先生为你骄傲吗?”于丹回答道,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她丈夫一个男的需要为了她骄傲什么吗?
因为不管自己拿的是鲜花奖杯还是扫帚拖把,自己在丈夫的眼里都是一样的,下了班回到家都是自己的妻子,孩子的母亲。
的确,管他是明星还是领导,是普通白领还是清洁工,回到家庭的就应该是简简单单的夫妻俩,鲜花和掌声是在家门外的,家里只要有爱和理解就够了。
在跌落神坛之后过的其实也不是特别的好,因为没有任何的资源了。
她的口碑日益低下,而且很多高校里面的学生根本就不尊重她,认为她就是在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