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诗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2、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3、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4、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5、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薛逢《长安夜雨》
6、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7、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
8、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周邦彦《六丑·落花》
9、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江南春怀》
10、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1、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12、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吴文英《生查子·秋社》
1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14、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15、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6、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17、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18、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19、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
20、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吴琚《浪淘沙·岸柳可藏鸦》
21、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22、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2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24、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25、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2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7、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28、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
29、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30、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白《长歌行》
3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2、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
33、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34、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35、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36、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37、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3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39、鬓发已甘尘路白,**犹送塞垣黄。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0、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41、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2、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李白《江南春怀》
43、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44、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45、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46、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
47、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48、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李觏《秋晚悲怀》
49、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50、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51、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52、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53、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李白《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54、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55、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56、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李白《怨歌行》
5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58、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59、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60、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杜甫《百忧集行》
61、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尹式《别宋常侍》
6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3、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64、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张先《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65、顽老情怀,都无欢事,良宵爱幽独。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6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