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人教版小学思想品德论文

人教版小学思想品德论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人教版小学思想品德论文

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下面小编给你分享,欢迎阅读。

篇一

我是一位本学期才开始教《品德与社会》的【新老师】。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已经很喜欢的这门课了,它与生活息息相关,每讲到一个知识点,通过我的点拨,都会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让学生通过书本,认识了社会,学生学到了很多的生活和社会知识。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创设情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正因此,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如在《56个民族是一家》中,我首先播放的不是老歌曲《56各民族56只花》,而是《最炫民族风》,通过这首网络神曲,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还通过学生小品表演的形式来感受和体验民族团结。然后让学生思考:在与各少数民族交往中应注意什么?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

二、联系生活,体会乐趣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现在学习的第二单元是《消费与生活》,我就设置了好多有趣的生活体验,如和吃饭时和父母谈一下父母的工作,体会她们的辛劳;和父母一块去买菜,做饭,体会生活中处处要节俭;课堂上模拟卖商品,让学生学会砍价等等。再将《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我就亲自上阵,当起了买东西的商贩,和学生做起生意,气氛相当的热烈,学生个个都想来买我的东西,学会了挑毛病,往下压价,软硬兼施,让我这个卖东西的哭笑不得。

三、时政热点,理性爱国

【钓鱼岛事件】是当下人们讨论的热点,学生也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很有必要的。在《祖国有多大》这一课的的学习中,新课本与原来的旧课本在政区图上就有了新变化,特别标注了黄岩岛和钓鱼岛,我就根据现在的新闻热点,把它作为为一个重点知识讲给同学们,这时有个同学就大喊打倒小日本,我就告诉同学们应该现在我们应作是好好学习,相信我们强大的中国政府会解决问题,以此来安抚学生的情绪,我们小学生要理性爱国。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

篇二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之所以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虽然备受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花了大力气,但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因此,这一次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加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这一次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而要使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教师注重细节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一、 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注重细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 关注生活,细节入手

相信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是深有感触。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一蹴而就,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而要靠老师们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地,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之境界,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天时地利人和】并非可以信手拈来,只要有一点时机的不成熟,都会导致失败。

篇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而《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最好的引导启迪就是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真情融入,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激情,产生兴趣。而激情的传递则需要不同的环境和意境,【触景生情】就必不可少了!

一、点燃激情,以情激趣

真情可以感染,激情可以传递。只有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奏动人的乐章。教学中教师要先入题入境,才能真情流露,以自己乃至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感染学生引其入题,以真情教学点燃学生的激情,从而引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激情中可创设生活情景、故事情境、游戏情节、角色扮演等来引发兴趣。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

二、触景生情,以境促情

人的情感往往受情景气氛渲染,特别是孩子们,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氛围下产生,触景生情。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想适应的具有激发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以境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把课本中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适用图像,再现情境,使内容具体形象,例如,《马路不是游戏场》,通过介绍交通事故在社会中的频繁现象,引导学生观看一组,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图片,在指名同学以小记者的方式报道一组安全隐患的资料,以当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会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达到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幻灯、影音、图片等来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化抽象、枯燥为形象、生动,使学生学习热情与情境产生共鸣。同样是这一课的教学,在新课伊始,借助现在教育技术手段,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欣赏一首名为《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的优酷视频,感人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事故的现场,十三岁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每个学生都留下了伤心的泪水,从而感受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遵守交通规则,能够给社会带来一份安宁与和谐。

三、【情】【境】互激,升华教学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需要爱,教学情为先。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一叠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载了他从出生到现在,关于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还有许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长牙,第一次站立,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生病的经历„„可以说这是伟大的母亲用她平凡的文字写下的一首爱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