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氯化钠的作用介绍 氯化钠注射液的用法及用量_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理学及适应症 药理毒理 氯化钠是一种电解质补充药物。
钠和氯是机体重要的电解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对维持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常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占血浆阳离子的92%,总渗透压的90%,故血浆钠量对渗透压起着决定性作用。
正常血清氯浓度为98~106mmol/L。
人体中钠、氯离子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和肾脏进行调节,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稳定。
药代动力学 氯化钠静脉注射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在体内广泛分布,但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钠离子、氯离子均可被肾小球滤过,并部分被肾远曲小管重吸收。
由肾脏随尿排泄,仅少部分从汗排出。
适应症 各种原因所致的水中毒及严重的低钠血症。
本品能迅速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内液的水份移向细胞外。
在增加细胞外液容量的同时,可提高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二、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的用量及不良反应 用法用量 严重低渗性失水时,脑细胞内溶质减少以维持细胞容积。
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迅速回升,可致脑细胞损伤。
一般认为,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治疗使血钠上升速度在每小时0.5mmol/L,不得超过每小时1.5mmol/L。
当血钠低于120mmol/L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可给予3%~5%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
一般要求在6小时内将血钠浓度提高至120mmol/L以上。
补钠量(mmol)=[142-实际血钠浓度(mmol/L)]×体重(kg)×0.2。
待血钠回升至 120~125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或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钠注射液。
不良反应
(1)输液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
(2)不适当地给予高渗氯化钠可致高钠血症,甚至出现急性左心衰竭。
三、生产氯化钠的方法介绍 工业方法 由海水(平均含2.4%氯化钠)引入盐田,经日晒干燥,浓缩结晶,制得粗品。
亦可将海水,经蒸汽加温,砂滤器过滤,用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进行浓缩,得到盐水(含氯化钠160~180g/L)经蒸发析出盐卤石膏,离心分离,制得的氯化钠95%以上(水分2%)再经干燥可制得食盐。
还可用岩盐、盐湖盐水为原料,经日晒干燥,制得原盐。
用地下盐水和井盐为原料时,通过三效或四效蒸发浓缩,析出结晶,离心分离制得 。
实验室方法 将粗盐溶于水中,去除不溶性杂质,再加精制剂如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使SO42-、Ca2+、Mg2+等可溶性杂质变成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纯盐酸将pH调节至
7,浓缩溶液即得纯氯化钠结晶。
在实验室的制备方法是将等量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生成氯化钠溶液。再把溶液蒸馏,可得氯化钠晶体。
此外,金属钠在氯气的环境中点燃也会产生氯化钠。
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四、氯化钠注射液的用法用量 1. 高渗性失水 高渗性失水时患者脑细胞和脑脊液渗透浓度升高,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过快下降,可致脑水肿。
故一般认为,在治疗开始的48小时内,血浆钠浓度每小时下降不超过0.5mmol/L。
若患者存在休克,应先予氯化钠注射液,并酌情补充胶体,待休克纠正,血钠>155mmol/L,血浆渗透浓度>350mOsm/L,可予0.6%低渗氯化钠注射液。
待血浆渗透浓度<330mOsm/L,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
补液总量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作为参考:所需补液量(L)= [血钠浓度(mmol/L)-142] ×0.6×体重(Kg)。
一般第一日补给半量,余量在以后2~3日内补给,并根据心肺肾功能酌情调节。
2. 等渗性失水 原则给予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但上述溶液氯浓度明显高于血浆,单独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症,故可将0.9%氯化钠注射液和1.25%碳酸氢钠或1.86%(1/6M)乳酸钠以7∶3的比例配制后补给。
后者氯浓度为107mmol/L,并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补给量可按体重或红细胞压积计算,作为参考。
(1) 按体重计算:补液量(L)=[体重下降(kg)×142]/154;
(2) 按红细胞压积计算: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为42%。
3. 低渗性失水 严重低渗性失水时,脑细胞内溶质减少以维持细胞容积。
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迅速回升,可致脑细胞损伤。
一般认为,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治疗使血钠上升速度在每小时0.5mmol/L,补超过每小时1.5mmol/L。
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可给予3%~5%氯化钠注射液缓解滴注。
一般要求在6小时内将血钠浓度提高至120mmol/L以上。
补钠量(mmol/L)=[142-实际血钠浓度(mmol/L)]×体重(kg)×0.2。
待血钠回升至120~125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或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钠注射液。
4. 低氯性碱中毒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氏液)500~1000ml,以后根据碱中毒情况决定用量。
5. 外用,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洗涤伤口、冲洗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