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大厦倾颓(贾家大厦倾颓)

大厦倾颓(贾家大厦倾颓)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大厦倾颓(贾家大厦倾颓)

《红楼梦》讲的是一个集体性悲剧的故事,与贾家、与四大家族有关的人,最后都落得了薄命的下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红楼开篇第二回,我们从冷子兴的口中得知,贾家已经走了下坡路。那么我们不禁就会问,家族这么大,人这么多,就一定会有先知先觉并留有后手的人吧。

说到先知先觉,就不得不说说秦可卿了。

在秦可卿死后,魂魄走入了凤姐的梦中。她告诉凤姐,贾家面临着下坡路,甚至将来可能会被朝廷连根拔起,现在为计划后事就必须要先做准备。

此时凤姐已经管理荣国府五六年了,深知贾家只不过是旧日的空架子,皇家要开始清除世袭贵族,怎么可能心里不担心呢。只是凤姐毕竟只是个媳妇,有些话说不得,说出来也不见得有人听。当她听到秦可卿的预言之时,真是感到身心畅快,佩服不已。

这里也可看出,她们俩是真的闺蜜好友,都是有见识的人。

秦可卿却没有止步于提醒。她不仅提出了问题,并且还提出了解决方案。

为了防止将来贾家被抄家之后,家族发展会就此一蹶不振,她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第一点,是关于祠堂侍奉祖先的,祠堂一定不能让它落魄,因为祠堂在,贾家人就依然能够团结在一起。第二点,是关于财产的,在祠堂周围置办田产,可以防止被皇家给抄没,还可以以地养人,以地养祠堂。第三点,就是学堂之事,让贾家后代子孙依然能够上学读书,意图未来重振家门。

可以看出秦可卿的几点建议,格局不可谓不大,都是着眼于家族兴衰的。如果按照这个建议实施,贾家还能最后落到吃不上饭的地步吗?

所以贾家后来落魄潦倒,我们就会想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家当初没有听从秦可卿的建议。如果听了,或许就不需要等贾兰中年之时,才重振家门了。落得一个“玉”字一辈儿断档,贾家人靠别人接济过日子的下场。

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当初贾家人听从了秦可卿的建议,会有怎样的结果呢?能够让家族免于家族落魄的结局吗?

先不说祠堂的事儿,先说说最重要的财产的事儿。

如果贾家事先就预留田产,可以让贾家子孙在抄家之后,还能够以地为生,那么贾家人能顺利吃饱饭,甚至再次发家致富吗?

假作真时真亦假。当贾家被抄家之后,奴才绝大部分都会被遣散,女性奴才可能会有所保留,但是男性奴才不大可能继续选择留在贾家伺候。所以说,这些田地之事,就需要贾家男性主子亲自处理。这种情况像不像甄士隐的后半生?

甄士隐不懂得田地好坏,只知道有田就行,所以被老丈人在买田这件事儿上骗去不少钱。甄士隐本就是官绅,从来没做过体力活儿,更不懂得庄稼事儿,种出来的东西说不定都不够果腹的。致使日子过得越发穷下去了。

甄士隐如此,贾家子孙比甄士隐更是经历过大富大贵日子的,就更会如此无能,甚至更甚。

以贾宝玉为例,他在秦可卿送葬途中,去到一个村落里,见到锄头、纺织机什么的,连名色、用途都不知道。他也不是一个能够吃体力上的苦的人,还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何谈种庄稼。不仅贾宝玉如此,贾家其他子孙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说,贾家即使预留下来田产,也只是让子孙们饿肚子的日子晚来两三天而已。

再说说家中学堂的事儿。贾家历来有个规矩,家中立学堂,请族中有名望有学历的老儒教孩子们学习。为什么呢?为的就是族中子弟贫富有别,担心有的人家请不起先生,别再耽误了学业。所以贾家子孙以及亲戚家的子弟,多都上这个学堂来读书。

但是学堂里真的就是一片祥和,学习氛围浓郁吗?

比如贾芸这类的,他基本都没在学堂出现过,也不过略认得几个字而已。有一回里,贾芸与贾探春同时送了个帖子给贾宝玉,两相对比,探春的文采也好,措辞也好,意境也好,都远远高于贾芸。贾芸的文字呢,读来粗俗,毫无文采可言,完全不像是一个上学堂的公子。

可见,贾家即使有学堂给那些族中比较贫困的子弟,他们也未必就能利用好这个资源。

而那些上了学堂的,贾宝玉、金荣之流,上学不过是个名头,去那里混着,大家打闹过日子而已。贾环之流呢,按照贾探春的话就是,因为上学能得六两银子,为了这个才上学的。

贾家还未倒时,他们就已经不正经上学了,难道贾家倒了之后,他们就能够发愤图强了吗?未必。该不想学的,仍不想学。指着族中多出几个人才,那可真是做梦的事儿了。

这时候再说祠堂的事儿。有祖宗祠堂在,似乎就意味着能够把贾家子孙团结在一起,大家抱团取暖,众人拾柴火焰高。

但是,祠堂里供奉的是贾家的那些祖宗呢?无非就是国公那一代,以及之后的三四代,都是大富大贵之人。不懂经营又不学无术的后代们,连饭都吃不饱,看着大富大贵寿终正寝的祖宗们,心里哪会有好气儿?

说到底,要把族人团结在一起,还是得需要一个具有凝聚力量的人物在的。而贾家本姓人里,只有探春有这种凝聚力,其他子孙都是摆设。

且不说探春是个女性,不好出面,只说她远嫁,就不可能再发挥凝聚族人的力量。所以说最后的最后,贾家子孙必然是一盘散沙,树倒猢狲散。

总结一句,即使贾家最开始就已经做好准备了,最后也避免不了穷困落魄的结局。

覆巢之下难道这就无完卵了吗?有没有单个人物,最后做到全身而退,摆脱薄命命运的呢?

女性人物里是没有的了,男性也有薄命,那么男性人物有没有摆脱薄命命运的呢?

若说贾兰后来不是中举了吗?那不算全身而退吗?

那咱们就再分析分析贾兰。

贾家被抄家的时候,估计贾兰不过十岁的样子。也就是说,贾兰无忧无虑的,可以心无旁骛专心读书的时间只有这几年而已,之后都要在慈母李纨的压力之下,过拮据的生活。

那么贾兰什么时候中举,扬眉吐气的?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

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

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晚韶华》里就明白讲到,李纨晚年贫困,直到最后的岁月里,儿子金榜高中,她才扬眉吐气。什么时候算是老年呢?六七十岁?如果李纨六七十岁的时候,贾兰才中举。也就是贾兰四五十岁,他才中的举。

看看岁数,是不是让我们想到了范进中举?

也就是说,贾兰为了中举,在贾家落魄之后,独自奋斗了三四十年,才让人生有了点儿起色。这得是多大的压力?

那么贾兰中举之后,会不会就直接走上人生巅峰了呢?

怎么可能。且看贾雨村就知道。贾雨村因为性格原因,还被革职过一次。

贾兰的性格也不大随和,并不适于当时的官宦名利场。比如,有一次贾家宴席,贾政没看见贾兰,就问贾兰怎么没来。李纨回答说,贾兰说了,没人请他,他就不来。那时候贾兰不过几岁而已,就如此执拗傲慢,之后他又经历过家族大起大落,又在屋里憋着读书数十年,他的性格是否会发展得更加偏执苛刻呢?

贾兰的人生也不见得就算全身而退。至于其他人,就更别提了。

袭人指出“黛玉不是贾家的人”,黛玉听了怕是要乐开花儿

癞头和尚用3步手段,把没人理的石头营销成通灵宝玉“大品牌”

领教过贾赦的性情,宝玉:我非出于蓝,却似蓝、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