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竹罐疗法的作用有哪些 哪些是中医竹罐的拔罐技巧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中药煮罐:采用中药配方煮制竹罐,使罐内吸收浓浓的药气之后吸附于相关穴位之上,通过罐力和药气热敷渗透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祛除病邪的目的。
二、辨血辨症,根据病血的颜色、性状来辨别病因、病症:
1、血黑如墨,则为久病,瘀血阻络。
2、血中夹水,属风湿或肝病。
3、血出如丝,提示有高血脂、高血压。
4、血出如果冻样粘稠物质,属湿毒瘀积,凝滞日久。
5、血出如泡沫状物质,属风邪侵袭经络。
三、排瘀彻底:中医认为,瘀血为离经之血,离开身体后比正常血液凝固的更快。
煮制竹罐的秘方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有效地延缓瘀血的凝固,将瘀血彻底地排出体外。
普通的拔火罐直接作用于皮下,而对于深层次的病灶(例如深层次的软组织损伤)效果欠佳。而竹罐刺血疗法不但可以剥离组织粘连,而且还可将深层次的阻经滞络的病源呈现至皮下,而后施以药罐,将病源拔出体外,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从而恢复人体自身的愈病能力。
拔罐技巧和方法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的特色在于其操作技法、穴位配伍、药液药方。
进行壮医药物竹罐治疗时,首先要备足干净的竹罐及壮药药液,待充分暴露所需拔罐部位后,将浸煮好的竹罐捞出,迅速将水甩干,趁热将竹罐扣于皮肤上,每次拔5分钟~10分钟,第一次拔的时间可短些。
第一次拔出竹罐后即用锋利的三棱针在罐印部位轻刺3针~4针,然后迅取热药罐吸附于针刺部位。如此反复拔1次~2次,若皮肤、竹罐上出现白泡(白泡是竹罐将病邪驱除出身体的一种表现形式)较多可多拔几次,直至无白泡为止。
每次取罐后要用消毒纱布擦净后再刺再拔。
拔罐完毕擦净后再用药巾(用消毒的毛巾浸泡于上述药液,捞出拧至半干即成)热敷于拔罐部位3次以上,药巾变冷后再更换热的药巾。
疗程的第一天只敷不洗,第二、三天可用药液熏洗患处热敷患处以药巾变冷为度,每个人耐受不一样。一般为3分钟~5分钟。
罐口光滑,罐体透明,便于观察拔罐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从而容易掌握留罐时间,临床应用广泛,特别适用于走罐、闪罐、刺络拔罐及留针拔罐。
但因其导热快,易烫伤,且容易破损,使用时应格外留意,对有裂缝的玻璃罐应弃之不用。
轻便、可携带、实惠耐用,竹罐吸附力较玻璃罐大,不仅可以用于肩背等肌肉丰满之处,而且可应用于腕、踝、足背、手背、肩颈等皮薄肉少的部位。
竹罐既可通过负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还可借助药液的渗透起到局部熏蒸作用,强化治疗的作用。
但是,竹罐易燥裂漏气,且因吸附力较大,罐体不透明,难以观察罐内皮肤反应,为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使用竹罐时留罐时间不能太久。
拔竹罐减肥
1、竹罐袪瘀利水减肥
刺血可疏通肝气,宣畅肺气,祛瘀通调水道减肥通利膀胱,使水湿之邪得以正常趋于下焦,从而起到利水的作用。
临床实践表明,刺血对脂肪肝、泌尿系统炎症、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能使其小便次数增多,从而促进肥胖患者的脂肪代谢并减轻水肿。
2、袪瘀通便减肥
胃肠的湿热瘀滞可通过瘀血的袪除得到清泄,大肠的湿热瘀滞清泄后,肠道蠕动增强,可起通便作用。
大量实践表明,刺血有十分快捷的通便效果,特别是功能性便秘,多数病人泻血1次就会见效。
随着大便的通畅,使油脂通过肠道排出,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3、袪瘀解毒减肥可以起到行气排毒的作用
临床所见,一些经刺络放血治疗者面部的色素斑变淡、减少,脑血管病变的梗死灶得以修复,闭塞的输卵管得以疏通,这一切均说明刺络放血法不仅可调整患者的整体功能,还能从解剖结构上促进机体的修复。
4、袪瘀扶正减肥法可袪瘀通经
袪邪复正,不仅能使三焦的阳气通达,而且能调动人体的内分泌、神经、免疫等系统功能,从而促进水湿、脂肪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从而起到良好的减肥效果。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人体的脉络走向和穴位互相间的作用关系,采用药物煮的竹罐,将人体的淤阻去除,可以达到迅速减肥的效果。
拔竹罐的原理
拔竹罐也叫竹罐刺血疗法,属于刺血疗法的一种,千百年来一直是秘而不传的民间治病绝技。
和以往的拔罐器具不同,中药竹罐采用纯天然的竹子进行拔罐,效果更好。
1、采用的竹罐多为内径和拇指大小差不多的竹罐,俗称“拇指罐”。
药罐内水蒸气冷却成水产生的负压要比“闪火罐法”大的多,但由于药罐的口径较小,皮肤凸入罐内较少,所以基本上没有疼痛的感觉、不会留下难看的印记,而且拔罐部位基本上不受限制。
2、使用竹罐刺血疗法治疗。
竹罐内的水蒸汽温度降低后凝结成水,就产生很强的负压,吸力更强,同时用来煎煮竹罐的中药具有去风、活血的作用,拔罐过程中可以延缓瘀血凝固的速度,以便瘀血顺利排出体外。
3、经中药煮过的竹罐是热的。
可以有效阻止血液的凝固,同时竹罐随着降温吸力是逐渐增加的,防止吸力增加过快使毛细血管过快充血而影响瘀血的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