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心肌病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药物性心肌病(drug-induced cardiomyopathy)是指接受某些药物治疗的患者,因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而引起的心肌损害,出现与扩张型心肌病或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相类似的心肌疾病。
drug-induced cardiomyopathy
循环系统疾病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有遗传危险因素
心血管内科
心脏,胸部
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呼吸困难、水肿
药物的心脏毒性作用
体格检查、血药浓度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冠状动脉CT检查、心内膜心肌活检、心脏放射性核素显像
药物性心肌炎患者明确诊断后遵医嘱停用致病药物,避免疾病进展。
接受某些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药物治疗期间药物剂量过大、输注速度过快、配伍不当、用药种类过多、疗程过长等均可能增强药物对心肌的毒副作用,造成心肌损害,从而引起药物性心肌病。
1、抗肿瘤药物 如阿霉素、柔红霉素等。 2、抗精神病药物 如奋乃静、三氟拉嗪、氯丙嗪及氟哌啶醇等。 3、抗抑郁药物 如氯丙咪嗪、阿密替林、三甲丙咪嗪等。 4、抗微生物药物 如磺胺类、四环素、青霉素等。 5、心血管药物 包括奎尼丁、异丙肾上腺素、洋地黄、甲基多巴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与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合用时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等。 6、其他 其他如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避孕药、杀寄生虫药、对乙酰氨基酚、有机磷农药等也可能导致药物性心肌病。
1、年龄 婴幼儿和老年人易患药源性心血管病,与婴幼儿血液中药物蛋白结合力较低、肝脏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不完善、排泌药物及代谢产物能力低下等相关。而老年人与心肌细胞Na+-K+-ATP酶活性降低、肝肾功能退行性变、易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变、服用药物种类较多等相关。 2、性别 女性药源性疾病的总发生率高于男性,而药源性心血管病的性别差异报道不一,这可能与男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患病率高于女性,而女性对药物的过敏性反应,对地高辛、肝素和卡托普利等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男性高等相关。 3、基础疾病 患者所患疾病可改变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当心肌有缺血、损伤、坏死、炎症、重构和/或肝肾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时,易发生药源性心血管病。 4、遗传 遗传基因差别是个体对药物反应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较常见的有遗传性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乙酰化代谢异常,血细胞结构、代谢、功能和凝血因子异常,免疫功能异常(如高敏感性)等,易诱发药源性心血管病。
药物性心肌病患者常表现为用药之前无心脏病征象,用药后出现心脏病征象,如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不全等。
1、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药物性心肌病最凶险的表现。症状差异较大,可仅有心悸、胸闷、头晕、恶心等不适,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可引起阿-斯综合征(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等严重后果。 2、心功能不全 (1)左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输出量低,患者常感乏力;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耐量下降,随着病情加重可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 (2)右心功能不全:表现为食欲下降、腹胀及双下肢水肿。
药物性心肌病的病情恶化时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栓塞等,对患者的生命产生直接威胁。
1、突发严重呼吸困难,仅能端坐位或半卧位; 2、夜间熟睡后突然憋醒,伴有呼吸急促、咳泡沫样痰; 3、面色灰白或青紫、大汗淋漓、皮肤湿冷; 4、出现意识丧失、晕厥等严重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1、反复出现心悸、胸闷、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2、服药后上述症状加重。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一般首诊科室为心血管内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着便于穿脱的衣服,方便检查。 3、可能进行血液检查,检查当天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4、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最好不要随身携带金属或磁性物品。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以将目前所服用的药物进行整理,必要时可携带药盒。 7、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8、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症状多久了?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什么原因会导致症状的加重或减轻? 4、您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吗? 5、您之前服用过哪些药物呢? 6、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7、您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过程大概是怎样的?治疗效果如何?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是什么原因可能导致了我的症状? 3、我现在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4、都有什么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呢? 5、药物治疗会有副作用吗?手术治疗有什么风险呢?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效果吗? 7、会有什么并发症吗?治愈后会不会复发呢? 8、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呢? 9、现在开始我应该注意什么呢? 10、我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呢?
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异常体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药浓度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冠状动脉CT检查、心内膜心肌活检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医生会对患者的心脏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心脏是否存在病变情况,作出初步诊断。
1、血药浓度测定 血药浓度测定能够检测到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有助于判断哪种药物过量或中毒。患者行血药浓度测定应注意检查前一天必须要正常按时吃药;在检查当天早上应先抽血检查血药浓度后再服药;在做血药浓度检查前必须保持空腹。 2、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包括心肌酶、肌钙蛋白等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有无心肌损伤。
1、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因为简单方便、价格相对低廉、易于操作、无创无辐射等特点,可以方便地测量心腔大小、室壁厚度,评估心功能,目前已经成为临床评价心功能首选的方法。但是在心肌受损的早期心脏很少出现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只有当心脏严重受损或其整体功能明显降低时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才会出现明显异常改变,才能够被超声心动图监测出来。 2、心脏磁共振 心脏磁共振磁是一项安全、无创、无放射性的影像学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是检测心脏左室射血分数和检测心肌纤维化的金标准。可发现早期心肌细胞损伤,应用于化疗后心肌活性的检测和评估。 3、冠状动脉CT检查 检查时,医生将含碘造影剂通过静脉血管快速注入到患者体内,当患者血管中造影剂浓度达到峰值时,对心脏进行CT扫描。以此来了解冠状动脉的狭窄等病变情况。 4、心脏放射性核素显像 心脏放射性核素显像对于药物引起的心肌改变、心脏功能判断有一定的帮助。检查时,医生先将特定的同位素制剂注入外周静脉进入体内,在体内同位素能自动与特异性的脏器细胞相结合,然后再经γ照相技术和图像分析,可显示心肌和心脏的图像。
必要时医生会建议患者做心内膜心肌活检(EMB)。检查时,医生会从患者皮肤进行穿刺,然后从静脉或者动脉插入一根导管,通过导管把取组织的工具送入心脏,之后夹取一小块心内膜和心肌组织,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时候为了查看某些特定物质的存在,还会做特殊染色。心内膜心肌活检能够确诊药物性心肌病。
心电图是一项临床常规检查项目,具有简单、经济、无创、快速等特点。当药物性心肌病出现心律失常时,可在心电图上出现相应的改变。但心电图药物性心肌病诊断敏感性低、特异性差。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等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一般根据患者的用药史,并且在用药之前患者无心脏病征象,用药后出现心悸、胸闷、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又不能用其他心脏病解释,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即可做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排除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1、高血压性心脏病 患者后期可出现左心扩大,伴发心衰时也会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但此类患者往往有多年高血压病史,心肌一般先肥厚,晚期才出现扩张、变薄。 2、冠心病 中年以上患者,若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而无其他原因者须考虑冠心病和心肌病。存在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室壁活动呈节段性异常者有利于诊断冠心病。症状发作或加重前有用药史,则有利于诊断药物性心肌病。依靠冠状动脉造影可以鉴别。 3、先天性心脏病 患者常出现心衰、发绀、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等。发钳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出现的呼吸困难常于运动后30秒内发生。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征与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心衰有所不同,心脏查体可发现与病变部位相对应的阳性体征,如心前区的异常隆起、震颜、心音分裂、心脏血管杂音等。
药物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首先需要减量或停用导致心肌损害的药物,加强支持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采取密切监测病情、尽快消除致病药物的作用、积极对症治疗等措施。
心律失常的患者,应采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安静休息,避免劳累。 2、纠正液体负荷过重及电解质紊乱,改善营养失衡。
营养心肌的药物具有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肌代谢、营养心肌细胞的功效。常用药物包括曲美他嗪、辅酶Q、维生素B、肌苷、二磷酸果糖等。
曲美他嗪、辅酶Q、维生素B、肌苷、二磷酸果糖
本病暂不需手术治疗。
药物性心肌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药物性心肌病患者确诊后及时停用心脏毒性药物,并积极采取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心肌功能,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正常。
药物性心肌病的病情进展可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栓塞等疾病,甚至出现猝死。
不会自愈,应积极治疗,避免疾病进展。
本病经停用心脏毒性药物、营养心肌药物治疗可实现治愈,恢复正常。
经积极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本病经积极治疗能够达到根治。
药物性心肌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病情进展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科学的日常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治疗效果。患者自身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改善生活方式,并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疾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1、心理特点 患者原本患有或不患有心脏疾病,服用药物后出现或加重心悸、胸闷等心脏症状。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恐慌心理,不知疾病进展如何。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常给予鼓励和安慰,帮助其消除悲观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在日常生活中照顾好患者,避免疾病进展。 (2)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维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可通过听音乐、读书、散步等方式放松自己,减轻心理负担;可通过向医生咨询的方式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避免疾病进展或产生不良影响。 2、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
1、注意休息,避免紧张劳累。 2、对长期卧床及水肿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形成。 3、多喝水,保持排便通畅。
遵医嘱定期复诊监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情况,期间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就医。
药物性心肌病患者应该注重饮食调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多种维生素,补充优质蛋白的供给,如大豆,鱼类等。 2、少食多餐,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1、忌暴饮暴食。 2、忌烟酒,禁浓茶、咖啡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3、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 4、出现严重心力衰竭或严重水肿时应控制食盐量。
药物性心肌病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明确用药适应证是防止本疾病的关键。具体预防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在使用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前,应对用药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并发症进行评估。治疗前进行治疗和(或)纠正,并应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 2、使用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时限制累积剂量、改进给药方式,降低血药浓度。 3、药物治疗期间可以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等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