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扩散性社会关系?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扩散性关系(diffuse relationships)公共空间比私人空间相对要小,且受到较仔细的保护。如西班牙。
与之相对的是特质关系(specific relationships)人们通常拥有较大的公共空间和相对较小的私人空间,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有分隔,私人空间由于受到限制而保持了较多的隐私。如美国。
关系特定—关系弥散这个维度可以用来很好地描述和解释在不同文化中生活的个体在人际交往方式上的巨大差别。
这个维度的提出源自已故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科特卢温(Kurt Lewin)的圆圈拓扑理论。卢温本人出生并成长于德国,后来到美国留学、工作并定居。他发现美国人的人际交往方式与德国人的相差很远,于是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并在1934年发表了《拓扑心理学的原理》一书。他提出了两类交往方式,一类被称为U类方式(即关系特定类型),另一类被称为G 类方式(即关系弥散类型)。
U类交往方式,也即美国人的一般人际交往模式。
美国人的公共空间很大,他们对人友善,愿意帮助陌生人,在路上行走见到陌生人也会微笑、致意,说“Hi”。有一点交往后,他们会带你去他们的家里做客,如果你需要喝饮料,他们可能会让你自己去冰箱拿。如果你下班需要搭车回家,他们会主动提出帮助,让你坐进他们的汽车送你到家门口。对他们来说,房子的客厅、厨房、书房等都是公共空间,冰箱也是,汽车也是,可以对任何人开放。
G类交往方式,也是德国人的一般交往模式。
①即使是公共生活空间,一般人也不能轻易进入;
②公共空间要狭窄很多,许多在U类文化中被看成公共空间的地方如书房、冰箱或汽车在这儿被视为私人空间;
③私人生活空间相对要大,不封闭,说明已经进入公共空间的人要进入该个体的私人空间相对比较容易;④公共生活空间的不同领域之间用虚线相隔,表明彼此的界限不是绝对分明,而是互相渗透。
在此类文化中,一般人不会对陌生人微笑,只有对熟识的人才会做出友好的表示,只有对更熟识的人才会邀请他们来自己的家做客。但如果你被邀请做客了,你就很可能被介绍给该人其他的朋友,被带入此人其他的社交圈,从而慢慢被引进该人的私人空间。一旦进入私人生活空间,彼此就会分享一些比较隐私的想法和话题,谈自己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对他人的看法等等。
同时,一个人的公共生活空间可以分为众多领域,比如工作场所、高尔夫俱乐部、专业学会、行业协会等。用实线隔开代表这些不同公共领域之间的严格界限。U类交往方式把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划得清清楚楚,特定领域,特定人群,不加混淆。
关系弥散文化中的人倾向于把所有的生活领域都联系起来,所有的事物之间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他们来说,要不将具体发生的事情个人化是不可能的,Everything is personal。
说我做的事情不好就是说我不好,当面指出我工作中的错误就是看不起我,不给我面子,让我下不来台;说我的好朋友品行不端就是对我的污蔑,贬低我的父母就是贬低我,说我公司的产品质量不好就是影射我的公司形象。
生活在关系弥散文化的人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特别顾及面子,而任何芝麻绿豆的负面小事,只要与己有关,就都会觉得会损坏自己的面子。所以,在这样的文化中,管理人员应特别关注维护他人的面子,尽量在批评的时候讲清楚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不良业绩本身,否则不但达不到效果,还把人的自尊伤害了。
关系特定—关系弥散这个维度不仅能解释人际交往的特征,还是思维方式的表现。
美国人不但划分人际交往的特定领域,对所有事务的思维也有特定的倾向。
特定、精确变成美国人的思维习惯渗透到他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有时也会妨碍融会贯通能力的发展。
有一个笑话是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的。大家都知道圆珠笔在墙上写的时候常常不出墨,因为重力向下,当圆珠笔与地面平行时,墨就出不来。在宇宙飞船上,地球引力减小,人都会飘起来,圆珠笔就更写不出来了。于是,宇航局专门拨了两百万美元研制在宇宙飞船上能够使用的圆珠笔,花了一年时间,终于研制出来了。有趣的是,当别人问前苏联的宇航员他们如何对付圆珠笔的问题时,他们说,他们就不用圆珠笔,而用铅笔写字!
而中国人思维的弥散性也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思维弥散的特点却同时导致特别强的触类旁通能力和突破框框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一个表现就是对一个东西想象其多功能用途,比如一块砖,特定思维的人只会想砖是建筑材料,是造房子用的。而弥散思维的人就会把它用来当垫高的东西,或与敌人战斗时的武器,或写字的垫板,或画画的画布,或挡雨的雨具,甚至把砖磨成粉当颜料。电学中创造的“万用表”,医学中的“万金油”都是中国人弥散思维的极佳例子。
对这些思维特点的了解在管理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关系特定导向的文化中,人们认为管理是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重要过程,是一种技术。
首先,要为员工制定明确的目标。
其次,目标实现了就应该有报酬,所以得制定清晰的报酬与目标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三,对所有的工作都应有清晰的、精确的和详尽的指令,倘若含糊,员工会不知所措。
第四,管理一定是对事不对人,清楚地将对个人的评价和对业绩的评价彼此分离。
第五,工作中人与人的关系比较清淡,只专注工作,个人性格特征应该不影响工作中的合作。
在关系弥散导向的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认为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进和改善,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合同。此外,人与人之间在工作中有联系,在工作之外也应继续保持联系。
在判断人的时候,也不仅只凭工作表现,而会对这个人各方面的特点、性格、人际关系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很难绝对将工作业绩与其他东西分离开来对待。同时,在下达工作指令时,不必太精确和周到,有些管理人员还愿意特意给出不明确和模糊的指令,给员工留出空间去尝试自己的理解和操作,让员工去锻炼自己的解读判断能力。太过细节和繁琐的指令会被看成约束人的主观能动性。
强皮纳斯曾用一道题来测文化的特定—弥散导向。这道题问:
“如果你的老板叫你在周末帮他去粉刷他家的外墙,你内心不愿意去,你会怎么办?”
他认为,如果你说你去,就表明你把自己在工作中的老板看成了生活中的老板,上班时得听他的话,下了班还是如此。也即你把老板—下属的关系从工作场所延伸到了工作之外,因此你具有关系弥散导向。而那些说“不”的人则更可能具有关系特定导向,将老板—下属关系局限于工作之中。你会怎么回答?
——————————————————————————————————
跨文化管理相关~希望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