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如何评价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如何评价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如何评价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转载

论述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

杨双

09级行管二班

摘 要: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明茨伯格经过实证研究,具体分析了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出了有效管理者所扮演的10种角色,分为三种类型:信息传递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决策制定角色。不同类型又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又有不同的作用,不同规模企业和不同层次管理者在组织中都有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角色;信息传递;人际关系;决策制定;管理者角色

管理者角色是指组织中管理者所需要做的一系列特定的工作。不同企业所实施的管理方式不同,设立的企业角色也不同。但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明茨伯格经过实证研究,具体分析了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出了有效管理者所需要扮演的10种角色。通过角色的扮演,以影响组织内部和外部的行为,这10种角色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信息传递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决策制定角色。下面具体论述这三种类型:

一、信息传递角色

信息传递包括三种角色,即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作为监听者,管理者需要及时地搜索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包括市场需求动态经济形势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重大事件和自身组织的运行状态等,有了这些信息,管理者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经济战略,跟上市场形势的变化发展;作为传播者,管理者要把重要的信息传达给组织成员信息共享,以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作为发言者,向外界发布所在组织的目标,计划和措施的信息,如举行董事会议,向媒体发布信息等。管理者扮演好信息传递角色,需要有敏锐的眼光,清晰的头脑,善于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够把握全局,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人际关系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员三种角色。作为挂名首脑,需要代表所在组织与同行和外部组织开展有效的联络和互动,履行法律性和社会性的义务,如接待来访者,签署合同文件等;作为领导者,负责激励下属,安排工作和做到奖惩有序,如表扬先进,肯定员工业绩等;作为联络员,发展和维护组织与外界的联络网络,如发表感谢信,参加行业协会的工作等。管理者要扮演好人际关系角色,要求管理者仪表堂堂,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和交际,头脑清晰,应该具有一定的演讲能力。

三、决策制定角色

决策制定角色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作为企业家,要懂得识别发展机遇,制定、实施和监督改进方案,掌握大政方针,如制定发展战略,检查决议的执行情况等;作为混乱驾驭者,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负责采取补救措施,如正确处理各种危机,现在,出现了专门处理各种危险的危险专家这个新兴职业;作为资源分配者,负责组织内部各种资源配置的决策,如调度、询问和授权,编制预算,调配人事等;作为谈判者,应该作为组织的代表,参加重大的谈判活动,如参与谈判和谈判决策。扮演好决策制定角色,要求管理者具备所从事业务领域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要有敏锐的眼光识别市场机遇,善于权衡,具有临乱不惊的心理素质,处事果断,把握大局,善于决策。

虽然在各种组织的各个层面上,管理者都扮演着上述管理者角色,但是,不同规模企业和组织的各个层次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小型企业的管理者角色重要性由低到高为:传播者,领导者,挂名首脑,企业家,发言人。小型企业把大量时间都花在处理外部事务上。而大型企业管理者重要性从低到高为:企业家,谈判家,混乱驾驭者,监听者,联络者,资源分配者。大型企业管理者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内部事务:如怎样在组织内分配现有的资源。若小中大型企业管理者能把握好企业的发展规律,将成为有效的管理者,即工作业绩好,下级对其满意和承诺程度高。

参考文献

孙元欣.管理学——原理方法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明茨伯格.管理工作的实质[M].1973.

明茨伯格.组织的机构建立[M].1979.

转载

明茨伯格:管理者的三类角色

根据名茨伯格的划分,管理者的角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划分:人际关系方面、信息方面、决策方面。

明茨伯格是经理角色学派的创始人。此学派认为,对于管理者而言,从经理的角色出发,才能够找出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经理的具体实践中去。而明茨伯格之所以能够成为此派的开山鼻祖,则归功于上世纪70年代其对“管理者在做什么”的经典命题的颠覆。

作为正统学院派眼中的“异端”,明茨伯格是一个反传统的斗士。他质疑不断、言辞激烈,却独辟蹊径、自成一家。自其管理研究之始,明茨伯格就在思考管理者是如何工作的,组织是如何运转的,决策是怎样做出来的,战略是怎样形成的,权力是如何滋生于组织的,以及社会是如何对待它们的组织的。

从最初关注“管理者实际在做什么”开始,明茨伯格从未停止过对管理本质的探索。他的思想独特,时常提出一些抨击管理学界主流观点的独到见解。而在不断的质疑、破坏,以及思考和重建当中,也正在逼近管理的本质。

无法拒绝的角色扮演

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管理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就是管理者的职能,也就是管理者工作的重心。明茨伯格对管理的研究,更多地着眼于对管理者最基本、最直接的观察和跟踪,以确定管理者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

名茨伯格对于角色的定义是:“一个可辨认的职务或职位所表现出来的一套组织行为。”他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可能会影响到他的角色扮演方式,但却无法让他拒绝去扮演那个角色。因此,“演员、管理者和其他人都要扮演某个特定的角色,但他们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诠释。”

“管理者真正做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跟踪记录下5位管理者工作时真正在做什么,结果发现管理者们并没有做他们想做和应该做的事,他们并不是在做人们常常宣称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而是把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快速对付“短暂、多样、零碎”的事情上。

在名茨伯格的成名作《管理工作的本质》一书中,他总结了管理者的特点:大量的工作,毫不停顿的步调;工作具有简短性、多样性、琐碎性的特点;他们首先解决当前的、特定的和非常规的问题,偏爱口头交谈的方式;他们是组织内部与外部的联结点。他发现管理者是各种角色的结合体,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接受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十种。

单一体还是结合体?

根据名茨伯格的划分,管理者的角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划分:人际关系方面、信息方面、决策方面。

1、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名茨伯格认为,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的基础。管理者需要扮演一些礼仪性质的角色,需要领导员工共同为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也要与组织内个人、小组一起工作、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杜拉克也曾提出过“管理者的角色”。在杜拉克看来,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必须通过各级管理者体现出来,而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大体上分为三类:管理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人和工作。由此,管理的核心就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这与名茨伯格的观点大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意味。

2、信息方面:接受者角色、传播者的角色、发言人的角色。

名茨伯格重点研究了信息对于管理者的重要性,他认为决策的关键是对信息的把握,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整个组织的人依赖管理结构和管理者以获取或传递必要的信息。从根本上来说,管理者必须为组织的信息畅通负责。

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在其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中提到过正式组织的三要素:共同目标;贡献的意愿;信息沟通。与此相对应,他强调了经理人员的三项职能:(1)建立组织的共同目标;(2)促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作出贡献;(3)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的系统。而联系前两项职能的正是第三项的信息沟通。可以说,信息沟通是整个组织得以有效运转的保障。这和名茨伯格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3、决策方面:企业家角色、资源分配者、故障排除者、谈判者角色。

名茨伯格提到,管理者要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要以决策让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路线行事,并分配资源以保证计划的实施。管理者要做组织运转故障的排除者,危机事件的处理者,还要作为谈判者,与各种人和组织讨价还价。

然而,决策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学派甚至断言,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在名茨伯格看来,三类角色各有侧重,密不可分而合于管理者一体。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产生于经理在组织中的正式权威和地位;而这又产生出信息方面的三个角色,使他成为某种特别的组织内部信息的重要神经中枢;而获得信息的独特地位又使经理在组织作出重大决策中处于中心地位,使其得以担任决策方面的四个角色。

因此,在看似庞杂的十种角色中,仍然可以寻到这样一种内在逻辑: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管理者的权力和地位决定了他必须承担起三类责任和角色。巴纳德强调责任先于权力,或许也可以这样认为,如果非要有人承担起这三类责任的话,那么就是管理者。就这一点而言,明茨伯格或许并不会反对法约尔的思想:管理的权力和责任共存,责任是权力的自然结果和必不可少的对等物。

同时,如果想让自己胜任管理者的这些角色,明茨伯格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与下属共享信息;自觉克服工作中的表面性;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由两三个人分担经理的职务;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职责为组织目标服务;摆脱非必要的工作,腾出时间规划未来;以适应当时具体情况的角度为重点;既要掌握具体情节,又要有全局观点;充分认识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

还原管理工作的本质

对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批判源于明茨伯格直面现实的勇气。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西方管理20世纪70年代左右出现的弊病,实践不遵循理论的轨道,理论也对实践的变化束手无策。理论上十分严谨、逻辑上无懈可击的教条让许多管理研究者抛弃了现实,而明茨伯格正如《皇帝的新装》中喊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天真顽童,表面上是震动,实则是一片愕然。

我们或许应当秉承明茨伯格的质疑。1975年,明茨伯格发表论文《管理者的工作:传说与事实》。如今,十角色论仍然是管理者的现实图像吗?

许多管理实践者已经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在柳传志看来,管理基础就是三件事:“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而任正非则将自己的工作描述为:点兵、布阵、陪客户吃饭。或许,正如明茨伯格自己所言,管理是一种奇特的现象,首先它是一种充满常识的实践。管理的突破必须依靠管理者自己。

如今的现实,可能已经是11种、12种或者更多种角色。但是成功的实践者却偏向于用屈指可数的任务来定义自己的角色。诚然,管理工作必定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但对于管理者而言,如何抓住自己承担角色中的重点,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也许比认识到管理者的所有角色更为重要。

2006年4月17~30日,《IT经理世界》杂志社邀请国际知名的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教授访华。18日和25日,由《IT经理世界》、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主办,皇家礼炮联合主

办,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行了主题为“管理向何处去”的“解读大师论坛”,亨利·明茨伯格做了主题演讲,并和中国商业界、管理教育界领袖人士面对面探讨,在新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中如何提升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本次论坛汇聚了600多位中国有影响力企业的CEO及高层管理人员和领先商学院的著名专家学者。

亨利·明茨伯格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管理思想家,他一直以来的工作就是思考管理者是如何工作的。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明茨伯格先后创立了在管理界影响深远的管理角色学派、战略过程学派和实践管理教育范式,他同时是美国战略管理协会的创始人和国际实践管理教育联盟(IMPM)创始人。中国企业在20多年的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学习西方管理经历了“从器具层面的学习,到制度层面的学习,再到精神层面的学习”的过程,而眼下,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学习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华访问期间,亨利·明茨伯格还到浙大、人大、清华等著名学府进行了学术交流,到上海、北京周边的乡村进行了实地考察。他来到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做客,和《IT经理世界》杂志社的同仁深入交流,并为广大读者题词:“Learn from everyone, Copy no-one!”(向所有人学习,而不要照抄照搬任何人!)其间,明茨伯格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