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通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近期,读者咨询的钱币中,大部分的币种都非常普通,而币种特殊的又多有赝品之嫌。钱币研究专家提醒普通收藏人士,收藏钱币起码要先练上10年8年的“基本功”,才能有得到“投资回报”的能力。
据了解,广东普通收藏者手中数量最多的是清钱和南宋钱。清钱年代比较接近,很容易获得。而北宋每个皇帝都铸造年号钱,所以现存量也非常多,赝品非常少。另外具有南方收藏特色的是南宋的钱币,而且从南宋淳熙7年开始,钱币上开始出现年份,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另外,部分花钱也存在民间收藏者手中。花钱多为皇族诞辰所铸,不是流通货币,而类似现代的纪念币,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花钱从汉朝开始出现,目前较多现世的是清代和民国的花钱,历史年份越长价值越高,而且讲究造型和图案、内涵。
收藏“对钱”也有价值
目前在普通收藏者手中出现的假钱币,多为众人皆知的知名钱币,比如北宋的“铁膜钱”、清朝的“雕膜钱”,都是收藏者梦寐以求的。广东省钱币学会专家表示,他们已经“摸”出一个规律———造假的人非常熟知收藏者的心态,迎合他们铸造知名度高的钱币,而大多数藏者见到价格比书本估价低,通常都会忘了辨析判断,从而上当。
专家建议热爱钱币的普通市民,收藏要从便宜的、大众化的钱币开始,即使每个只需几角几元也不要小看,直到自己具备了“基本功”,才可以放手买贵一些的品种。一位钱币收藏行家告诉记者,这个“基本功”他足足练了10年!而且他建议一开始收藏可以从北宋钱币开始。因为当时文化发达,钱币上的文字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而且价格也不贵。
另外,系列收藏更具有价值。例如收藏对钱,即同一种年号名称的两枚钱,其大小、薄厚、币材、边廓、穿孔完全一样,只有书法形式不同。
多做文化积累才会“捡漏”
针对绝大多数读者关心的价格问题,专家表示,收藏要从文化历史价值角度出发,不要太急功近利。而且只要其学术价值被认可了,市场也会认可其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很普通的品种的特殊版式,价值也非常高。比如一位钱币收藏家曾在广西南宁以10多元的价格买入两枚同治通宝,回到广州后把其中一枚给了一位好友,而这位好友则“意思意思”地给他1000元。
众所周知,同治通宝是极其普通的品种,为什么这一枚值1000元?原来,这枚同治通宝是广东铸造的,有“宝广局”字样。当时清政府要求广东自己铸造钱币,而广东只铸了极为少量的钱币以应付检查,所以其传世量非常稀少。
这位藏家感叹:“有时很普通的品种只因为某个版式的不同,就有较高的价值了,那才是真正的‘捡漏’。”
华网银川4月17日电(张莹)宁夏收藏家协会近日在会员艺术品展览交流中意外发现一枚罕见的清代同治年间错版钱币。
这枚清穆宗同治年间1862年浙江宝浙局的“同治通宝”字模颠倒铸币,经国内著名钱币专家张志超鉴定,确认为清同治年错版币,属国内首次发现,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该币为铜质,直径1.9厘米,字体为楷书。错版之处是:币面的横排“通宝”两字,左右位置颠倒,字形上下倒置。据张志超解释,出现此种错版币,是制币时模具有误,发现后将错版币销毁,偶然遗留下了一二枚,后流落于民间。(完)
解放前,北京北新桥南香饵胡同新安12号,住着一户钱币收藏世家。
这家主人叫王希贤,是北京钱币界的老人。
除了“鬼市”、“晓市”、琉璃厂、“铜局子”,王希贤还有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近水楼台”,即他家的邻居。住在香饵胡同5号的大户——“瑞府”。
这个号称“瑞府”的大户是一家皇亲。辛亥革命之后,大清王朝完蛋了,皇亲失去了依傍;“瑞府”一天天地败落了,民国后靠卖卖当当过日子,东西也就渐渐地散了出来。
在从“瑞府”流出的珍稀钱币中,有一枚非常特殊的钱币,就是“同治通宝”宝泉小平牙样。
所谓“牙样”,又称“牙雕祖钱”,或“象牙雕母钱”,是一种用象牙刻成的钱币的样钱。每当朝廷要启用一个新的年号时,就要开铸一种以新的年号为钱文的制钱。户部在新铸这种制钱之前,就要把设计好的钱币样品恭呈皇帝御览。这种样钱是用象牙雕成的,所用的象牙是一种高贵的“血牙”,即活生生猎杀的大象的牙,与一般市场上买卖的象牙大有不同。这种“血牙”色黄,有浑厚凝重的质感,还有“雀丝纹”。牙样雕得往往比后来正式铸造的铜钱要厚,拿在手里更像一块袖珍的玉雕工艺品。
由于这种牙样用料高贵,工艺精致,淳厚可爱,而且意义特殊,往往能得皇帝的欢心,常留在身边把玩,高兴时就赏赐给后宫或哪个近臣,所以流传在民间的甚少。至今人们发现的传世真品,不过四五枚而已,而且多为咸丰年号的。民国年间的钱币收藏大家陈仁涛、罗伯昭先生,都曾经收藏过(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王希贤从“瑞府”里收得这枚宝泉局“同治通宝”小平牙样,一直视为铭心之品,存之内室,不轻易示人,因为这毕竟是一枚存世孤品。就同治年间的钱币来说,一枚铜质的祖钱也很少见的,何况这是枚牙雕祖钱了。
可惜若干年后,他经济上不济,不得不将他的一部分宝贝出以易米。从“瑞府”里流到他家的东西,渐渐又从他手里流了出来,有一部分就成了家父马定祥的柜中之宝。
这枚牙钱家父曾经拿给在故宫里工作过的黄鹏霄先生看过。黄先生说,他民国后在故宫里整理清代钱币多年,只是听说过象牙雕母钱,却没有看见过实物,现在能够亲眼看到,真乃三生有幸。
现在这枚牙钱距离同治年间已经一百四十多年过去了,到了我家转眼也是六十年了,这中间经历了十年浩劫,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安放此钱的金属盒子上至今可见家父当年的手迹:“同治牙样1”。这个“1”字,就表明了这是他老人家收藏的第一等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