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1988年的南沙海战,总指挥是谁?伤一人歼敌300,是功还是抗令?

1988年的南沙海战,总指挥是谁?伤一人歼敌300,是功还是抗令?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1988年的南沙海战,总指挥是谁?伤一人歼敌300,是功还是抗令?

南沙 海战 凯旋归来

1988年3月14日这天,在中国南沙群岛赤瓜礁海域打响了一场名扬至今的海战,面对越军挑衅进攻,英勇的人民海军以1人受伤的代价,击沉越南海军舰艇3艘,打死打伤越军超过300人,此战一举收复南海9个岛礁。

此次战斗的 总指挥 就是被称为常胜将军的海军虎将- 陈伟文 将军。

陈伟文将军

穷人家的苦孩子,却成了常胜将军。

1937年陈伟文生于台山的一个贫困山村,作为家中6个孩子的老大,陈伟文本只是念两年书后退学分担家庭重负,却不想年年考第一,学校为了留住他,就免除了他的学费,成绩优异的陈伟文在1956年考入武汉大学的生物系。

时值建国初海军大建设,陈伟文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了海军,进入大连舰艇学院航海系学习,一生奉献海军的陈伟文,也拉开了他传奇一生的序幕!

陈伟文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的海战一个不拉全参与,陈伟文被称为常胜将军真是实至名归!

1、击沉蒋军“协进8号”特务输送船战斗;

2、击沉蒋军“大金1号”、“大金2号”特务输送船战斗;

3、西沙海战;

4、指挥过捕获越南三艘军用武装船战斗;

5、总指挥南沙海战。

真正让陈伟文名扬天下的还是南海海战!

南沙海战的历史背景:

从1956年开始,越南逐步入侵蚕食我国南海诸多岛礁,一直到1974年西沙海战后,南海三沙中我方实际只控制两个,最远的南沙还孤悬海外。

对于南沙群岛纠纷,我方一直以外交手段为主争取主权,加上苏联当时与中国关系紧张,支持越南当局对中国进行威慑。

最重要的是当时中国海空力量薄弱,南沙群岛远离中内陆,那个年代我们没有航母和大驱,更没有轰6等远程支援,当时中国飞得最远的歼8-2作战半径只有800公里,而南沙群岛距离海南陵水机场最短也要900公里。

在南沙海域,越南海军比我们更有地利。

敌舰威逼靠近

1988年2月中国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请求,开始在南沙建立海洋观测站。越南当局多次派舰船对我方施工进行侦察和骚扰,并企图派人登礁与中国对抗。

同时越南军队连续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中的散落岛礁,将实际侵占岛礁增加到20个。

随着双方摩擦加剧,战斗随时可能爆发,中国海军火速增兵南沙。

赤瓜礁上一战定南沙!

赤瓜礁位于中国南沙九章群礁西南角,因盛产赤瓜参而得名,长约4.4公里,宽约2.6公里,露出海面只有6.06平方公里,岛虽小,可位置重要。

如今的南沙岛礁

南沙群岛中永暑岛、美济岛和渚碧岛是地位最为重要的三个大岛,赤瓜礁就位于三岛中部,旁边就是著名的水上航道南华水道。

1988年2月22日,中国人民海军502编队、162编队和510编队会师南沙,陈伟文担任总指挥。

1988年3月14日8时47分越军率先开枪,杨志亮左臂顿时被子弹击穿,陈伟文立刻下令还击!

人民海军反击中

很多文章介绍说这场海战仅仅进行了28分钟,存在一定不实,从第一枪开始,到我军舰队停止射击,大概54分钟。

这场一边倒的战斗中,唯一受伤的杨志亮后来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政委、南海舰队政治委员。

陈伟文果断下令还击,展现了将军的血性担当。

早知道陈伟文在奉命出发前,接到的是五不一赶的原则:

不主动惹事,不首先开枪,不示弱,不吃亏,不丢面子,如敌占我岛屿,要强行将其赶走。

敢于出击的陈伟文,承担了压力和质疑,但所谓阵前将军自号令,派陈伟文到南沙正是信任他的能力和勇气!

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签发的嘉奖令:

1988年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度,陈伟文本应授予大校,但是中央军委为表彰他突出的战功,破格授予他少将军衔。

后世关于陈伟文的文章很多,有种论调是陈伟文回航后接受核查,并且授予少将军衔后调到海军学校。

坚守岛礁的人民海军

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战斗审查是一项例行工作,功过自有后人评,邓公的嘉奖更是对陈伟文功劳最大的肯定!

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临战自当当机立断,陈伟文作为一线总指挥有着绝对战斗指挥权!

陈伟文出生于1937年,到1988年已经51岁,等到1995年退休时58岁,按照少将退役年龄完全没问题。

至于工作调整,让老将军在晚年从事海军人才培养,一是照顾身体,二是更能传递将军宝贵的战斗经验。

南沙一战,功高至今!

2019年在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大会上82岁高龄的陈将军入选人民海军7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

陈伟文将军

时光飞速跨越,如今中国人民军队拥有了包括航母编队在内的强大海军力量,悬置大海的南海岛礁也有了更安全的守护力量。

今天的赤瓜礁经过改扩建,有人民海军常驻其上,赤瓜礁上矗立的50米高赤红色的灯塔,正日夜守护着南海海域!

灯塔照南沙

从浅蓝迈向深蓝,将军功劳足以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