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微创心血管外科论坛(原载于中国医学论坛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第四届上海国际微创心血管外科论坛(SISMICS2013)于5月24日-5月26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盛大召开,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医院和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ISMICS)共同举办,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和ISMICS前任主席RandallK.Wolf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2010年-2013年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国际微创心血管外科论坛,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在心血管外科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此次大会吸引了300余位国内专家、学者参加,为推广成熟、有效、安全、规范的微创心血管外科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会议本着“引进国际最新技术、接轨世界先进水平”的宗旨,邀请了30余位来自国内外的顶尖心血管外科专家就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微创冠心病手术、微创房颤手术、微创大血管手术以及微创先心病手术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本次大会还安排了微创动物实验以及5台微创心脏手术的现场直播,给与会代表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体验机会。SISMICS目前已成为国内微创心血管外科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年度盛会,为广大心血管外科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高规格、多视角、全方位、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必将促进我国微创心血管外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全世界心血管疾病现状 进入21世纪,心血管疾病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就当前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重大疾病分析,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最高,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约1700万人,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心血管疾病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人的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每5位成年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全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约350万人。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死因的首位。农村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速度高于城市居民。 2011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心血管疾病的预测:
(1)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患者人数未来20年内将增长2-3倍,其快速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未来10年。
(2)2010年到2030年,心血管相关疾病的负担(生命年损失)预计将增长近50%。心血管疾病(包括心梗和卒中)比重将超过50%。其中卒中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最大。
(3)中国的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卒中死亡率是日本、美国和法国的4到6倍。
(4)如果不改善应对措施,2005年至2015年,心血管疾病、卒中和糖尿病将会给中国造成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2010年心脏外科手术总量为170,491例,其中只有1%行微创手术治疗,同期在西方国家的比例约为10%。因此,我国微创心血管手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微创心血管手术的优势 传统心脏手术需将胸骨正中切口,切口长达20-30厘米,创伤大,创面出血多,恢复慢,术后病人往往需住院一周以上,多数患者需使用输血制品。 微创心血管技术已成为心血管外科的发展趋势。微创手术在取得与传统手术同样效果的前提下,相较于传统手术,其优势在于:
(1)减轻或免除体外循环给机体带来的创伤。包括
①改良的体外循环技术,如不开胸建立体外循环;
②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技术,如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2)缩小甚至避免经胸切口。如各类部分胸骨切口、胸骨旁小切口、侧胸壁切口以及经皮腔内治疗等,也可以通过胸腔镜完成;
(3)减少手工操作的创伤而代之以更精确的器械操作。例如机器人手术、血管吻合器等;
(4)多数患者无需输血,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减轻,病人胸廓稳定性未遭到破坏,对今后上肢运动和体力活动并无影响;
(5)良好的美容效果。 目前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现状及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已能开展绝大部分微创心血管手术,和国外微创心血管外科技术基本保持同步。
(1)直视微创小切口手术: 小切口包括正中小切口,胸骨旁小切口和侧胸壁小切口。微创手术切口约4-5厘米,无需切断胸骨或肋骨,借助特制的手术器械即可完成大部分心脏手术,包括瓣膜手术(单瓣、双瓣置换和/或修复+射频消融术)、先心病矫治术、单支及多支血管病变的冠脉搭桥术、房颤射频消融术等。 中山医院是目前开展直视微创小切口心脏手术较为成熟的医院,在王春生主任的带领下,瓣膜病已常规采用微创技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或修复、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术、瓣膜手术+射频消融术等。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以及部分不能耐受大开胸手术或要求微创手术的病人,均可选择微创手术。
(2)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主要以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OPCAB)为代表,包括
①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的OPCAB;
②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的MIDCAB等。该方法已成为心血管外科心肌血运重建的新趋势。
(3)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心脏手术 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包括胸腔镜辅助和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是一种较为肯定的微创手术。目前部分心外科手术已能通过胸腔镜进行,如体外循环下二尖瓣或三尖瓣修复或置换、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心包开窗引流术、心脏起搏电极安装、微创外科房颤消融等。电视胸腔镜心脏外科被认为是自体外循环问世以来,心脏外科领域里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是现代微创心脏外科的代表性手术。
(4)机器手臂完成的手术——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手术是外科医生离台操作机器人,通过胸壁打孔,机器手臂伸入患者胸腔即可完成心脏手术,可用于房间隔缺损修补、部分室间隔缺损修补、二尖瓣置换或成型手术,单支前降支或对角支的冠脉搭桥术等。国内少数几家医院能常规开展该手术,华东地区以中山医院开展最早最多。
(5)介入方法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微创外科结合介入技术的杂交手术已逐步成为心血管手术的新方法。主要适用于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和主动脉疾病。用机器人手术完成左乳内动脉-前降支的吻合术,结合经皮导管介入的方法处理回旋支或右冠脉病变,已被较多文献证实效果良好、创伤较小。 微创心血管手术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综上所述,目前对微创心血管手术的应用和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临床上依然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以下内容的研究对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心脏手术创伤机制的研究,可为进一步减小创伤提供理论依据;
②心肌保护的研究,有利于减少手术过程中心肌的创伤;
③相关手术器械和血管支架的改进,可使相应的微创手术更容易开展;
④明确各种心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有利于最合理微创治疗手段的选择;
⑤摸索出新的微创治疗手段。 中山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心血管外科领域已为国内同行树立了典范。该院心血管外科目前每年开展微创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手术200例以上、开展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500例以上,同时常规开展机器人搭桥、机器人二尖瓣手术等。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山医院已经建立完善了一套完整的操作常规和配合良好的手术-体外循环-麻醉-监护团队,使微创心血管手术成为常规开展的手术,并成为中山医院的特色。中山医院将在近期创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创心脏外科中心,这将是该院心外科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必将为该院微创心脏外科的科研、教学特别是外科医生的培训提供一个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