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郑州地铁5号线遇难名单中为什么女人、外地人、年轻人居多?

郑州地铁5号线遇难名单中为什么女人、外地人、年轻人居多?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郑州地铁5号线遇难名单中为什么女人、外地人、年轻人居多?

图为郑州浸泡在水中

7月20日,郑州持续遭遇极端特大暴雨,致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18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导致5号线一列列车被洪水围困,500多人被困。经全力施救,还有12名乘客不幸遇难。

后经过全力组织开展搜救排查、抢险排水,分别于24日下午2时、25日上午6时30分左右,又发现2名遇难者。据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消息,在郑州地铁5号线“7·20事件”中,有14人不幸遇难。

目前,郑州正在逐渐重启,遇难同胞“头七”这天,5号地铁口也放满了哀悼者赠送的鲜花。此时的郑州阳光铺满大地,曾经的生机似乎也在一点点恢复,可是逝去的生命却再也没了重生的机会。生命太脆弱了,我们除了能做的哀悼逝者,珍惜眼前人、眼前事!我们更重要的是吸取教训,虽然是天灾,提前预防,掌握些事故自救的基本常识,把伤害降到最近程度,是我们迫切要做的事。

图为郑州5号线地铁站

笔记看了名单以后,发现有几个特点,14人当中女性11人,比例高达78.6%,如果不算邹某强被水突然走,女性比例高至84.6%;如果郑州下属的县级市算为外地的话,本地人遇难4人,比例10人,外地人遇难比例为71.4%;这列地铁上不可能没有60岁以上老人,18岁下小孩,但事实上没有老人,小孩遇难,中青年人却高达100%。总结起来,遇难者就是女性、外地、年青人居多,这可能有些偶然因素,但也有些必然因素,我们来分析必然性的原因。

首先来回顾地铁5号线被淹的过程,一名当时乘坐5号线的乘客李女士就经历了这惊魂的时刻。

图为浸水地铁隧道

下班之后已经是6点多了,她乘坐地铁5号线打算回家。20分钟后,行驶中的地铁忽然停了下来。此时车上的乘客并不多,提前的大雨预警让很多人提前离开或者在家躲避。到7点20分的时候车辆依然没有行进,然而车厢里的水渐渐高起来。只听啪嗒一声,车厢里的灯熄灭了,人们在黑暗中顿时陷入了恐慌之中。刚才的灯光还能给人们一种安全感,此时的黑暗让人顿时心生恐惧。不少乘客纷纷高举着手机,打开了手机的手电筒功能,借着昏暗的灯光,大家恐慌地看到车厢里的水已经淹到了肩膀的位置。

最可怕的时候当时窗外的水已经差不多一人多高了,向后看,车厢后半截水也已经到顶,大家都向前聚在前三节车厢,当时处于1、2节车厢的中间处,算是人群的中间位置。水继续漫上来,人群后半截,水流基本已经漫到了脖子,最前面的部分也都到了胸口的位置。这个时候车厢开始出现缺氧的状况。身边陆续有人出现缺氧、低血糖的症状,有人发抖、大喘气、干呕。当时车厢内还有孩子、孕妇、老人,大都因为久泡水中体力不支,出现各种身体状况。

图为消防战士抢救受困人员

有些女乘客开始哭泣,担心自己得不到营救。更多的乘客早就开始拨打求救电话,还有向亲人打电话和视频的。当时不少当地人的朋友圈里都在转发地铁5号线的情况,一场救援行动正在酝酿中。然而此时困在地铁车厢里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情况已经越来越糟。除了不断上涨的水位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车厢里的氧气越来越少,这可能是更加致命的。

李女士说,当时有人在不停地打电话,但是被身旁的人喝止,让她不要再说话了。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能够坚持下来,就能等到救援,就能有生还的机会!2个多小时后,消防队员们来到了乘客被困的车厢。车厢里一片欢呼声,大家知道自己有救了!大家在消防队员的带领下,逐渐离开了险境。

图为进水地铁车厢 从获救者自述上看,导致女性遇难多,有这么两个原因。女性体质差是一方面原因,生理上的原因也就决定了女性肺活量的时间会比男性更短,而地铁5号线进水后,对于人的闭气时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闭气时间较长的,将会坚持更多的时间等待获救。另一方面,女性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能力要弱于男性。这一点,我们常在生活中是这样调侃女司机的:发生突发状况时,双手离开方向盘,抱着头,脚使劲踩着油门,雨刮器打开,嘴里大声尖叫着……当然,这只是一种调侃的说法,然而,我们站在科学的角度上看,不可否认,的确男性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从心理层面上看,要稍微冷静和理智一些的,而在面临生命安全威胁的那种情况下,冷静的头脑和理智的处理能力,更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想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所以女性容易惊慌,不冷静,导致吸氧不够,体力下降。获救者回忆材料中说如下情况:车窗外的水位更高,一个女士拿着手机拍摄视频,嘴里哽咽地喊着:这个可能是我发的最后一条微信!一名女乘客发出了尖叫声,不少人甚至开始想着一会回家向家人讲述自己在地铁里的奇怪遭遇。这些活动,会大量消耗氧气,导致体力不支,人体失温,从而导致死亡。

图为进水地铁车厢

可以想象外地人本身对地铁站不熟悉,更容易惊慌失措,想的问题更多,这是什么地方,下一站是哪儿等等问题,加重思想负担,导致心慌,大脑容易缺氧,精神坚持不住。而且大部外地人都是一个人,很孤独,没有人打气,大都人求助于手机,求助于亲人,加快了体力消耗。获救者回忆意现场大家很多人很 焦虑 ,(我想外地人更会焦虑),会感觉缺氧,幸好车厢内有三四位男士,开始告诉大家,“不要着急,尽量降低呼吸,就不会觉得闷。”“保持平静,降低对身体的消耗。”这时候,不要惊慌,保持体力,保持意志力最为重要。

图为地铁进水已到人胸口

当然老人、孩子在这列地铁上少,下大雨主要是上班族,但应该有些老人,孩子,会受到随行家属、亲人的保护。有亲人在,就会相互鼓励,像这种情况,不易惊慌,救援肯定会来的,只要坚持,就能够保持一定的体力。老人和小孩,也最容易得到大人、陌生人的帮助。事故面前,生死就一瞬间,从图片上看,还有不少孩子,从孩子的状态来看,心情不错的,没有出现惊慌,所以能够保持一定的体力,直到救援的来临。事后获救者回忆,车厢里还有孕妇、老人和孩子,孩子只能被托举着,乘客轮流举起陌生人的小孩,体现出了人类的大爱无疆。另地铁中的一名男性亲历者称,为了救两个素不相识的小孩,他在看到救援人员之后累昏厥了过去。他进入地铁站,水进入的很快,前后不过十分钟时间,水已经漫到他的胸前,他把手机叼在嘴里,顺手抱起身边的一个小女孩,但此时对面一个女童没站稳,从凳子上滑了下去,马上拖住这个孩子举了起来,没想到他也差点呛水,幸好被旁边的人搀扶住了,地铁乘务人员稳定大家的情绪,等待救援。

事后有人说为什么乘客们不敲碎玻璃,进行自救。当时车辆停在隧道里,外面一片漆黑,还有不断上涨的水位,并不确定情况,不敢贸然出去。关键是他们相信留在车厢里可以等到救援,事实证明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否则可能伤亡更大。在生死关头,一个选择就可能结果天壤之别。不盲目自救是最大的自救。

危急时莫要“惊慌”,冷静最重要。 了解自己所处的处境,采取最优的办法才是最好的自救。

注: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观点供参考。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