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糕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被坑过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也许你经常在城市的闹区见到,几个新疆人推着一个小车,上边卖着看着甜甜糕点,很有卖相,如果您经不住诱惑,上去买一小小块,很可能你的钱包就会扁了……最近有个“切糕”事件非常火,有人甚至发出感慨说宁撞宝马车,不惹切糕车,这是怎么回事呢?有没有切糕事件完整版呢?
12月3日微博上最火的话题无疑是切糕。上午岳阳公安警事在微博上称处理了一件价值16万元的核桃仁糖果纠纷,下午新周刊发布了一张切糕图,并称之为硬通货。网友纷纷跟帖,或回忆那些年吃切糕的经历,或吐槽切糕是检验高富帅的重要标准。”你是否曾今也被“糕富帅”坑过?
岳阳公安近日处理了一起“切糕纠纷”,称由于“语言沟通不畅”,买卖双方打起来了,把切糕和摩托车也损坏了,最后警方判买方赔偿新疆人损失,新疆人遣返回新疆。震撼点在于赔偿的数目:摩托车加上两个伤员值4万,切糕值16万。
网民们还是比较有幽默感,没有一味攻击少数民族,而是专心吐槽这“16万”,最有意思的一则是:由于通胀升级,售楼处已经弃“潘币”而改用“切糕”计价了,这天某男子提了一坨切糕交给售楼小姐:“这一套房子我要了!”售楼小姐红着脸又掰下一小块还给他:“全款97折。”
切糕是玛仁糖的俗称,是一种新疆南疆维吾尔族人民采用传统特色工艺,选用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因出售时一般用刀从大块玛仁糖切下小块,因此又被称作“切糕”。
由于采用了压紧的制作工艺, 使切糕的密度变得非常大, 很小的一块切糕重量就可以达到1-2公斤。
切糕之所以又硬又重,是因为掺了大量的糖、花生和面粉,而且经过了层层压制,密度非常大,有点像“压缩饼干”。其中,糖可以起到防腐作用
由此可见切糕不会比黄金还贵。
我的亲身经历,我被坑过,属完整版过程,2005年,在南宁,这些好像是新疆人,糕看起来很诱人,其实很不好吃的 。看卖相 我就产生了兴趣,他们两人,一中年,一青年,问了价钱 怎么卖,他们说的话都是研究过的,套人的,说那些不确切的话,说吃多少切多少 ,他们不会按照你说的 要几两 或者几块钱来切,就说吃多少就切多少,最后你同意了,他就按照你说的切多宽,下刀的位置有两厘米宽,最后切到底的位置给你切个10厘米以上,给你切出一个三角形的切糕来,而且要比你预计的重量价格 要多出4-5倍,按照他的价钱预算 你要的是5元,但是他那么一切,一刀下来, 一秤,不低20元,说太贵了,让他们退 可不那么容易,就胡搅蛮缠的跟你耗着,我跟他们讲了很久,突然一年轻人从中年手里拿过切糕和水果刀, 很大声的跟我说,你不要是吗?这多了是吗?然后举着水果刀 向他手中的切糕砍下去,一秤 还有十三元,,妈的,我要的是5元 ,他给我切了30元,经过讨价还价 最后还切了,13元,看那青年气势汹汹的那架势,就算了,付钱走人,结果发现真的很难吃,后来想叫人 砸他的摊子,想想算了,他们是新疆人,不好惹,很生猛的,那年我在南宁也是混夜场的,以前跟我一起混的人 跟新疆人打过架,太生猛了,什么古惑仔 也不是他们的对手,除非你有抢,属少数民族,我也是属少数民族的壮族,还是不挑起民族之间的斗争,在此给大家提个醒,新疆人的切糕不能买,不但味道很难吃,而且是骗人的,那些人蛮不讲理,全是靠卖相骗我们这些市民,
曾风靡一时的新疆切糕怎么不见了,原因太现实,你有被坑吗?
新疆切糕就是骗人的,维族人太啃人了,今天路过几个买切糕的大声,非要我买,没办法只好叫他们切,可是切下来,要了我240没办法就掏了,不给不行,他们拿的刀,我知道维族人很野蛮,认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不要上当受骗,千万不要买切糕。也希望我们当地的,政府部门管管,
最近很多地方都有出现新疆人团伙以贩卖切糕糖果要敲诈案件,所谓切糕是用很多臻果以及焦糖制作成的块状食品,质地软但重量密度大,如果路人要买切糕,商贩会以几十元的叫价给客人切下切糕,但是结账的时候才会告之其切糕是几十元一两,如果买家当场反悔拒绝购买就会招来一群或若干新疆人来骚扰。所以现在才会出现一句讽刺的话:你爱我吗?那就把房子卖了给我买块切糕吧。用来形容切糕的贵重和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