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钢企被曝造假10年,“日本制造”怎么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这又是一条打脸的新闻。
但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评论几句,因为之前只要是我针对日本讲些什么,后面必定会有一群张开血盆大口等着咬的。
来咬吧!
提起日本制造,很多人认为是“工匠精神”的代表,“完美工艺”的化身。然而近年来,日本企业接二连三被曝“造假”。继三菱公司篡改汽车燃效数据、高田公司篡改安全气囊测试数据后,日本第二大轻型汽车生产商铃木汽车也承认其在本土销售的16款车型存在燃效数据造假,涉及车辆总数超过210万辆。现在日本神户制钢爆出篡改数据的丑闻。
神户制钢所承认篡改不合格产品数据的做法,早在十年前就有组织地开展。其在日本枥木县、三重县和山口县的所有铝制品业务工厂均发现篡改数据。位于神奈川县的子公司生产铜制品的工厂也有篡改行为。十年了!
这仅仅是个别公司的个别现象吗?不是。
去年5月,日本东亚建设工业公司被曝在羽田机场C跑道的防震地基改良工程中偷工减料。此前,日本三井不动产集团承认其销售的横滨市都筑区的大型公寓项目出现严重倾斜,原因是承建方日本龙头企业旭化成建材公司在施工中偷工减料。
2015年3月,日本媒体曝出大型连锁料理店木曾路公司以次充好,用来源不明的普通牛肉冒充优质的“松阪牛肉”,以高价专“宰”外国游客。日本秋田市的肥料公司“太平物产”被曝伪造有机肥原料比率标示,而这一行为早在10年前就已开始。日本三重县四日市谷物销售公司则将中国产大米混入国产米中销售。日本麦当劳曾被曝多次混入异物。
日本家电巨头东芝公司自2008年度第二季度至2014年度第三季度期间,虚报了总计2248亿日元的税前利润。
日本制造怎么了?日本企业到底是怎么了?
我没有答案,你们回答吧!
日本问题还是由日本问题专家桥本来回答。
最近10年日本汽车制造商的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如去年的三菱汽车,铃木汽车的燃料值造假事件。这个事件被揭露以后,日本政府针对燃料值的检查,出台了新的规定,杜绝了各家企业的燃料值上做手脚的可能。本次的日产的安全检查手续的造假被揭露以后,原来只是“走过场”的检查将会被严格规定,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去年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大众公司在排气方面造假,促使欧盟严格了汽车的认证制度。本来各国的认证制度是由各国政府掌管,但是大众事件以后,这个权限要上交给欧盟委员会,因为欧洲人认为各国政府会对本国的制造业管理有一定的“放松”所以就从顶层设计,顶层管理上找问题根源。
日本汽车制造,从之前的三菱,铃木的燃料值造假,到高田的刹车系统召回,再到现在日产汽车的安全检查“放弃”,都会促使欧盟对日本制造“下很手”,痛打落水狗是欧盟的惯用手法。
当日本媒体还在关注日产的问题同时,日本制造造假的又一颗炸弹被爆炸。日本著名的原材料制造商神户制钢所被爆出其生产的铝制品,铜制品在强度以及尺寸上都存在人为造假,并且已经大量出货。
受到神钢造假影响的公司几乎遍及日本数百家公司,其中就有丰田汽车,三菱重工,JR东海等公司。三菱重工生产的日本国产飞机MRJ,以及日本国产隐形飞机“心神”都是采用神钢的原材料。而JR东海与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有关,也就是,神钢的原材料造假,让日本飞机,新干线,汽车都存在了隐患。
过去日本制造“神话”一直被崇拜,但在在关西地区有关神钢“神话”却不是正面的,这家公司的造假不是第一次,过去就发生过原材料不锈钢的材质造假,以及公司内部的环境值造假,各种相关的调查值的造假问题。公司不仅对品质轻视,而且也保持着传统的造假“遗传因子”在其中。
神户制钢的造假还要简单地说明一下。原来在日本公司出货前,制造方都要进行自主检查,检查产品是不是符合客户的要求,当神户制钢方发现其产品没有满足客户提出的规格后,立刻伪造一份“合格”的检查结果,告诉客户产品是满足日本工业标准。
神钢方面参与这项造假的大约有数十人之多,其中有公司高层也参与其中。而且造假不是最近才发生,10多年前就开始,造假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不造假才会使人感觉不舒服。
最近被揭露的日产汽车,神户制钢等造假事件,让外界对日本制造“神话”产生疑惑,对日本产品的信赖发生动摇。笔者在东芝财务造假问题被揭露出来后,曾经在《中国新闻周刊》专栏中这样写,“如何在企业中从上到下建立起问责制,如何从最高层开始建立个人的问责制度(对底层问责从来不是问题)?一个没有责任,没有监督的企业,最后都会走向失败”。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这些年日本企业弄虚作假的丑闻就没有断过?这次的神户制钢只不过是“又一次”罢了。
神户制钢这次的丑闻并不是神户制钢一家企业的问题,他说明了日本制造业在衰落。曾几何时的“日本制造”已经是昨日黄花,风光不再了。
神户制钢原来就是日本五大高炉厂家之一,在这几年日本钢铁企业重组之后是排在新日铁住金集团和日本钢铁工程集团之后的第三位日本钢铁厂家。
大家对“神户制钢”这个名字也许不太熟悉,但估计都见过这个公司的英语标记KOBELCO。神户制钢的工程机械也是很有名的,不少建设工地上都能看到:
(神户制钢生产的挖掘机,这个在中国经常能看到)
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大学毕业之后就在这个公司工作,按照安倍晋三自己说起来,在神户制钢加古川制铁所的工作是“自己作为社会人的起点”,也说过“我的起点”。
(安倍晋三大学毕业后最早是在这里工作)
神户制钢是日本钢铁企业中对钢铁依赖最少的企业,他有三根营业支柱,钢铁只是其中的一根,另外两根是机械和电力。而且不像一般的钢铁企业,神户制钢什么都干,铝、钛、铜等有色金属也涉及很多,这在全世界的钢铁企业中都属于比较少见的。这次出问题的就是铝制品。
神户制钢的问题,既有神户制钢独有的问题,也有日本企业共同的问题。
创建于1905年的神户制钢在历史上受到过的最大打击是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融化的铁水把高炉给结成了几个大铁疙瘩,从此之后神户制钢就开始了多面经营,什么都干,这就是它机械、电力什么都有,就在金属制品中除了黑色金属之外有色金属也干的原因。
大地震之所以没把神户制钢震垮是因为当时正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中国对于钢铁的大量需求,所谓“中国特需”的存在,而现在神户制钢的问题说到底也还是在于中国的存在。
不少人可能都看过《日本到底强大到什么地步?让人窒息》之类的网文,这类网文基本上都是在取样范围、概念和数据上不是偷换概念就是无中生有,根本不可信。但有一点倒是确实的,日本企业往往因为历史较长,技术的积累沉淀比较雄厚,经常能有一些创新的东西出来。在创新这方面现在还确实是中国企业的短板,但有趣的是创新对日本企业也没什么大用。他们缺少的是市场。
日本企业辉煌的时候是上世纪,那时候几乎全世界都是他们的市场。但进入本世纪之后,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的工厂”,几乎所有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在被中国企业所侵蚀。神户制钢就是一个特好的例子。中国的钢铁在产量上已经甩日本几条街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里面邓小平说起日本的钢铁产量时的那种羡慕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了,现在的话是这样的:
中国(不含河北)的钢产量:世界第一;
河北(不含唐山)的钢产量:世界第二;
唐山(不含瞒产)的钢产量:世界第三;
唐山瞒产的钢产量 :世界第七;
而且日本钢铁企业手中还拥有的中国无法生产的高级钢种也越来越少,所以除了几种模具用钢之外的日本钢材几乎被挤出了中国市场。
神户制钢的工程机械的竞争对手是很多的,除了日本小松,韩国现代和美国卡特皮勒之外,中国的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也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而且因为日本的人工费用和地租,日本产品还有特有的价格问题也使得日本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大为降低。
这就是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之后,日本企业各种弄虚作假的丑闻频发的根本根源,他们在竞争中,尤其是在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已经失败了,只能靠弄虚作假、减少投入、降低质量来维持经营了。
到了丰田或者发那科也爆出来了弄虚作假的丑闻的那天,日本制造业就真正的彻底完了。
(发那科的机器人,现在发那科的机器人和数控系统还是全球领先,他们是数控的国际标准)
--------------------------------------------------------------------------------
看到有人在说“创新”,就再补充说几句有关“创新”的问题。
“创新”是中国企业的一块短板,比如现在成天在说的“新四大发明”,什么高铁,第三方支付什么的,这里面绝对有文字错误。这些东西中没有一个是中国发明的,全是别人发明的,只是在中国被推广了,被骇人听闻地被推广开来了。
为什么能在中国能这么无量心地推广开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市场规模大的没良心。
对“创新能力”的迷信很容易产生误解。在很多情况下,所谓创新能力仅仅能引发一种富豪经济。出现了一个创新的使用发明之后,发明者或者团队能够得利,但这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是否能够得利则要取决于其实现能力:产业实现能力和市场实现能力。国民经济只能从把创新构思实现成产品然后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之后才能得利。
日本在这二十年中确实在各方面都有很多创新,有些网文说是“创新的20年”,也没问题,但是这二十年也确实是“衰落的20年”,国际竞争能力不断下滑,人均GDP从2000年的OECD第4位后退到了2014年的20位。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退到了第三,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率也从1990年的14.3%,下滑到2014年的5.8%。
这么有创新能力的日本为什么就是无法振兴经济呢?最主要的就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和国内市场的萎缩,还有就是中韩等国家制造业对日本原有国际市场份额的抢夺。另外日本人那种太注意过程而不注意结果的习性也有很大责任。应该说创新是为了产品的实现,而产品是为了市场的实现,但日本人发挥到了极致的工匠精神经常会把创新或者制造弄成了一种宗教而忘记了最后的市场实现。市场实现本身就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在内,日本缺乏国内市场,更倒霉的是扩展速度最大的国际市场正好还是中国。
说以上这些话并不是说创新能力无所谓,而是说衡量的指标很多,只拿一个出来说事是不行的。所谓“国力”在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产能和市场,也就是说实现能力,而不是创新能力。
在可见的将来,日本面临的问题无解。
日本著名钢企被曝造假10年,说明一点:“日本制造”老化了。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
日本制造名声大振,起源于二战之后,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之下,承接欧美制造业转移有利条件,在日本资源贫弱、人民勤劳的状况下产生的。那时候全球工业都处于进步期,而日本因为小国寡民,只能依靠工艺、技术抢一口饭吃,所以在产品上精益求精,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日本制造由此名闻世界。曾经的松下电器、本田汽车、新日本钢铁等都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导型企业。
而日本在员工雇佣上,采用的“终身雇佣制”,又为企业团队稳定,带来的极大的助力。每一位员工都是以厂为家,大家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团结互助,这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日本不少制造业,在全球确立了领先优势。这种优势,让日本人颇为得意,曾经的《日本可以说不》,“日本买下美国”等各种调调,不绝于耳。人有了成就,自然就开始骄傲,这种骄傲有时候是很致命的,企业也一样。
另一方面,日本的“终身雇佣制”为稳定企业员工,保证产品质量带来了巨大助力。但同时也为日本企业培养了一只庞大的“企业官僚”,企业员工之间论资排辈成为定势,而“企业官僚”这群人就是属于既得利益者。他们一方面要压制年轻人的活力,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自己的收入、地位、影响不被削弱,这样给企业创新带来巨大压力。
创新是一门非常艰难的事业,创新可能会带来巨大回报,但很多创新需要巨额投入。但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房地产、股市、货币等领域,曾经又一波巨大收益,然后又被美国“割了韭菜”,给日本人带来极大冲击:金融是个好东西,房地产是个好东西,不用干活,躺床上就能赚钱,进一步削弱了日本人在工业上的精益求精奋斗精神。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的崛起,欧美国家在制造业上的创新,日本企业曾经建立的技术、质量、创新优势逐渐削弱,甚至被大量超越。而日本自身在资本市场刺激下,又有了新的感悟,在这种情况下,那一群“企业官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但又不愿意将自己熬出来的资格拱手相让,于是只能在造假上作文章,以保证企业能够继续赚钱,继续赚大钱,也保证自己能够辉煌腾达。
近年来,日本在汽车行业、钢铁行业等造假丑闻不断,就是这几个原因叠加而成。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日本企业需要强大勇气,在创新上全力以赴:在制度上做根本改革;在精神上做全新调整。
企业造假,并非某一个国家的专利,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会造假,发达国家的企业也会造假。
近些年来,日本和德国企业造假的案例非常多。
比如大众的排放门造假案,就触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罚款而震惊全球(180亿美元),并让德国制造蒙羞;德银也因为操纵市场利率和账户造假而陷入大麻烦;而据德国《商报》的之前的报道,德国造假之风日盛,且假冒仿制产品有很多就是“德国制造”,被仿冒产品不仅有日用消费品,还包括大型机械设备,其中仿冒生产的机械设备四分之一来自德国本土,业内因造假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达80亿欧元。
日本企业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最近的神户钢铁造假,不但影响了自身业务,还可能波及汽车、重工、航空、高铁(新干线)等制造业,效应是十分恶劣的;而在这之前,日本的三菱汽车之前的“坦白”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其承认在燃油及经济性测试数据中造假,并且表示造假行为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
日本德国企业要造假,美国就不造假了?非也。美国公司的造假,集中在财务领域(谁叫美国金融业发达呢?)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雷曼兄弟,还有更早之前的安然,哪一个不是劣迹斑斑?美国的通用汽车,不一样地遭遇集体诉讼,被控在卡车中安装排放作弊装置以通过排放检测?
要明确的是,企业造假,核心利益诉求是为了让自己的利润得到最大化。只要是企业,都有造假后获利的空间。尤其是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剧烈,通过正常的竞争难以打败对手,那用些小手段就很难避免了。
所以,将神户制刚的造假,就归结于整个日本制造业出了问题,显然是不妥的。我们之所以有了这样一个概念,是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即日本制造、德国制造就等于品质保证,这是我们长期以来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总之,造假是不分国家的,只分企业。
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承认篡改部分产品的技术数据,以次充好交付客户。
日本神户制钢所当天发布消息称,其曾篡改了包括强度在内的部分铝制品的性能数据,并进行供货。据透露,神户制钢所篡改不合格产品数据,早在10年前就有组织地开展。其在日本栃木县、三重县和山口县的所有铝制品业务工厂均发现篡改数据。生产铜制品的神奈川县的一个附属公司也有篡改行为。一年来,涉嫌造假的产品包括铝制品约1万9300吨,铜制品约2200吨,铜铸件约1万9400件,流入大量企业。
神户制钢所是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产品波及200家公司,其中包括丰田、三菱重工等日本制造业巨头。
近日,丰田汽车公开表示确认,该公司使用的神户制钢生产存在的问题,包括在日本国内工厂组装的部分车型的引擎盖、尾门等。丰田正在确认汽车的安全性,如果涉及到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或者将引发大规模召回。
三菱重工8日说,该公司正在开发日本的第一个国产喷气式客机“三菱支线客机”(MRJ)也使用了神户制钢产品的问题。三菱重工没有透露具体使用情况,其公关部门表示,已经确认相关组件不存在安全问题,预计不会影响未来飞机的发展进程。
同样遭受波及车企还有马自达和斯巴鲁。10月8日,两家公司被确认在生产神户钢铁产品中使用的汽车零部件。数据显示,2016年马自达日本国内销售约20万辆汽车,斯巴鲁在日本国内销售约16万辆汽车。
神户钢铁造假已有10年之久,可能给长久以来号称以质取胜的日本制造业信誉一次带来巨大打击。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批评神户钢铁篡改数据”是不当行为”,要求其做出最大的努力来恢复名誉。
正经起来的东京电视台,挖出了安倍与神户制钢的过往
10月8日,日本老牌制造业神户制钢被曝长期篡改铝、铜、铁粉等制品性能数据,波及三菱重工等多家客户,不仅影响到日本国内外诸多客户的产品质量,也严重挫伤了日本自以为豪的制造业的信心。但由于10月以来各大媒体都把关注点放在选举上,安倍内阁并没有对神户制钢事件做出评论,媒体也不知道政界对于这个商界丑闻的看法。
10月20日,神户制钢所高层在东京向外界道歉 来源:视觉中国
直到10月22日晚间,日本正处于第48次众议院议员总选举开票过程中时,东京电视台的政治节目主持人池上彰突然在电话连线中,向问出一个看似与选举毫无关系的话题: “对于神户制钢所最近爆出的数据造假一事,您怎么看待?”
池上彰问出这个问题,大家才如梦方醒——原来进入政界前,安倍晋三曾在1979-1982年之间就职于神户制钢所。
日本大选期间,东京电视台主持人池上彰(右)电话连线安倍晋三
东京电视台将“前神户制钢雇员”写在了安倍晋三的介绍里 萧西之水摄
1979年,从南加州大学毕业后,曾在神户制钢就职两年。2017年6月,安倍还视察了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加古川制铁所,提出“要以高超技术能力支撑日本的强大”。
问题既然问出,安倍晋三也不得不发表对于神户制钢的第一次正面回复:“我曾在神户制钢所的现场工作过,在那里一直按照品质控制理念做事,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大家在现场忙碌非常,流洒汗水、用尽智慧来创造更好的产品。我认为这或许就是日本制造的强大所在。如今应该重新恢复诚实的责任感”。
安倍晋三的这番回复用三分之二的篇幅称赞了产业工人的品质,只在最后委婉批评了神户制钢。这个态度也可以再做进一步解读:虽然神户制钢这个企业出了问题,但政界依然对“日本制造”的品质充满自信。
安倍晋三曾供职过的神户制钢下属加古川制铁所 来源:松冈明芳 (CC by 3.0)
虽然池上彰的问题颇为应景,但这次电话连线本身却遇到一些麻烦。
池上彰(1950-)是日本老牌媒体人,出身于日本“中央电视台” NHK,而在退休之前,他便靠着多年累积的经验脱离 NHK 体系,下海成为自由记者与独立评论家。而从2010年参议院选举开始,池上彰便与东京电视台合作,主持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池上彰总选举直播”。
与其他电视台的选举直播有所不同,池上彰的节目不完全以新闻的时效性为重,更着重于从自己多年的媒体人经验出发,以尖锐且“无容赦”(不原谅)的语气审问各政治家,探寻政治背后的故事。由于话题性强,问题也引人入胜,池上彰在网络上获得“池上无双”之称号。
《池上彰总选举直播》
或许是明白池上彰的问题会很尖锐,在第一个问题“您对于这次选战结果作何评价”问出之后,安倍晋三并没有正面回答,反倒是用一分钟时间先提醒国民要警惕当日有可能到来的台风,最后才以一句简短的“我们受到严苛目光的注视,不能不铭记于心”作为结束。在有限的现场直播里以冗长的回复拖延时间,这通常被看作是政治家对付“严苛”媒体人的“智慧”。
但自民党的“智慧”或许不仅限于此。现场连线时,自民党总部一度爆出巨大的庆祝音响声,现场的嘈杂使得问答对话完全无法进行下去,观众只能听到池上彰不停重复“能听到吗?没问题吧?”,前后持续近两分钟。再加上安倍晋三经常采用冗长的回复,采访的整体时间就颇为局限。在询问结束以后,池上彰本人脸色十分难看,网民也批判自民党用噪声干预媒体询问。
日本自民党总部 来源:Joe Jones (CC by 2.0)
不久之后连线回复,但应答者已经从安倍晋三更换成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前外相岸田文雄,池上彰便以委婉态度表达自身不满:“与安倍先生对话的过程如此不顺利,这种事实在是罕见”。
其实对于岸田文雄,日本舆论也颇有议论。在修宪问题上,岸田文雄曾持慎重态度,一度明确表示“现在不考虑修改第9条”。不过在担任政调会长之后,岸田在身份上需要帮助安倍草拟修宪案,这就使得他对于修宪的态度不再取决于个人好恶。在10月22日胜选后的采访里,岸田文雄对于修宪的评论口径也已经变成“谨慎推动”,履行“说明义务”,与安倍晋三本人颇为相近。
岸田文雄 来源:美国国务院
除此之外,岸田文雄还被不少媒体视为在未来接替安倍的热门人选。早在年初,岸田文雄就在演讲里提到“安倍时代终将过去,以后仍需考虑”,而8月他离开内阁、就任自民党内部职务,更让人认为是在积累资历,不少媒体都提到安倍可能会“禅让”首相之位。东京电视台之前做过调查,在100名政治记者被问道“最理想的下一任首相”时,岸田文雄的名字出现次数最多。
而在池上彰的询问下,岸田文雄也首次对这番舆论有了直接表态。“如果安倍先生再度就任总裁、首相,(您)是不是又要再等上近四年了?”
岸田文雄回复道:“总裁选举预计是明年秋天,对一年以后的事情我还是不能多说。”
池上彰惊讶道:“是这样啊?也就是说虽然总裁选举在明年就要举行了,但您现在并没有明确表示要支持安倍先生,是这个意思吗?”
“是的。”岸田文雄的回答颇为简洁。
池上彰连线岸田文雄(左) 萧西之水摄
一次采访搞出两个首次,也不禁让人对池上彰与东京电视台不无佩服——这个东京电视台,还是那个传说中的“奇葩”台么?而靠着这番出其不意,池上彰的节目获得9.8%的收视率,成为民营电视台里的最高位,这也是池上彰自2013年参议院选举以连续第四次获得收视冠军。
不得不说,这个一向不太正经的东京电视台,正经起来也是蛮可怕。
世 界 说
萧西之水
发自 日本 东京
了解全球局势,世界趣闻,微信关注一个就够了:世界说(ID:globusnews)
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日前承认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检验数据,将产品以次充好供应给客户,产品波及约200家企业。使用该问题产品的200家下游企业中,就包括丰田汽车和三菱等的享誉世界的大企业。据报道,篡改数据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获得管理层默许,是公司整体性问题。日本公司近年来的“造假”新闻可谓层出不断。
日本的制造业怎么了?日本的制造业和德国的制造业可谓蜚声海外,德国人的严谨和日本人的精细在他们的制造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几乎每天都会震几下,同时日本的资源匮乏。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就形成了日本别具一格精细和匠人精神,并传承至今,日本的汽车就是以节能著称。二战以后,日本的制造业蓬勃发展,并成为了日本国民经济的支柱。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制造业无论质量、美誉度、出口额均居世界前列,曾经世界90%数码相机都是日本生产。日本的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笔者认为有三点原因,从历史上看,得益于日本传统上的匠人精神,在日本百年以上公司并不鲜见,甚至都有千年以上的老店,日本人对工匠也是极为尊重的。从外部原因上看,二战后,美国加大了对日本的扶持,在随后的世界产业转移浪潮中,日本又承接了大量的欧美制造业。从制度上看,日本所特有的稳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员工的“终身雇佣制”又为日本制造业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然而正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日本的国民经济支柱制造业近年来颇有点江河日下的感觉,造假丑闻频出,很多制造企业处境艰难。日本的匠人精神值得尊重,但是日本人太执着于技术了。诚然,日本的产品质量是刚刚的,但是在发达国家市场日益饱和的情况下,日本的产品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却不如以前那样的所向披靡(在汽车制造业的鼻祖美国,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汽车逐渐在美国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对于手头并不十分宽裕的广大第三世界人民来说,性价比和时尚新鲜才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而过于注重技术的日本产品在价格上就不太占优势。从国际上来看,近年来,制造业纷纷有回流的趋势,发达国家也意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美国正在积极发展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日本制造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是日趋严峻。从制度上看,日本所特有的稳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也使得日本的企业有着浓重的官僚气和缺乏创新。人员流动僵化,人浮于事缺乏责任心,创新型的小企业很少,多是大的企业,在这样的背景和日本制造业整体行业的困境下,传出造假丑闻其实并不奇怪。在全球著名的互联网公司中也鲜有日本企业的身影,日本人似乎对互联网技术也不太感冒,这些都使得日本的制造业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关键一点,可能是把过去的经验当做了灵丹妙药,固步自封,对于公司制度和制造技术缺乏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可能是骄傲了吧。
最近一段时间来,关于日本负面新闻可谓是层出不穷,最近关于日本人口危机的新闻又见诸报端, 近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估算值显示,今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将仅为 94.1 万人,创下 1899 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人口危机,再加上之前的日本制造危机,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前有日本神户制钢、神户牛肉的造假事件,后有尼康关门、东芝卖身事件,似乎一时间对于日本制造口诛笔伐之后,日本企业也似乎都在退出中国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我们就结合日本人口危机和日本制造危机,探讨一下日本到底怎么了?
一、日本制造是怎么节节败退的?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作为精工产品的代表一度风靡世界,无论是丰田、本田、雷克萨斯等轿车快速抢占国际市场,还是松下、日立、东芝、三菱、索尼等品牌电器无敌于天下横扫全球,日本制造一度是世界制造业的典范。然而二十多年不到的时间内,日本制造却似乎出了大问题,当年大名鼎鼎的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号称日本电器产业六大巨头,而如今呢?
2009年,先锋电子陷入经营困难,将“Pioneer”的品牌使用权出售给苏宁电器。
2011年,日本松下集团将旗下的三洋家电出售给了海尔集团。2015年,中国长虹公司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视业务,获得“三洋”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品类独家使用权,并承接“三洋”品牌电视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13年,松下宣布将正式放弃其一直苦心经营的等离子电视,并给出了具体时间表:2013年底停止生产,2014年3月份前彻底终止所有相关业务。
2014年,日本索尼出售旗下的VAIO一系列PC电脑业务,2016年索尼宣布将旗下中国相机制造企业索尼电子华南有限公司(简称SEH)的全部股权,出售给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日本夏普公司接受鸿海精密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4.7亿元)注资,成为鸿海的子公司。
2016年,东芝将洗衣机、电冰箱等白色家电业务卖给美的,2017年东芝用百亿美元卖出半导体业务,近日,东芝将电视业务卖给海信,还有传言要将电脑业务出售。
2017年10月,尼康宣布关停中国工厂。
一时间,这些百年日本制造巨头的衰落让人瞠目结舌,而我们看看大数据也能够发现,日本“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从1996年的99家,锐减至2016年的52家,这个数字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二、日本制造究竟怎么了?
长期以来,日本制造的成功早就给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印象,觉得日本产品好,于是很多中国人最近几年出国都去日本大肆抢购马桶圈、电饭煲等等日本产品,而日本的制造业巨头却不断传出售卖工厂,转手资产的消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仔细分析日本企业这些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完全意料之中的事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金融泡沫破裂之后,日本就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衰退期,这在经济上被称为“日本失去的20年”,然而时至今日日本的经济也尚未完全恢复。然而,危机没有恢复,深层次的问题却已经出现了,这就是日本的人口危机,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提出了日本的低欲望社会,这种低欲望人口问题给我们找到日本企业的内因提供了帮助。日本企业的内生问题是什么?
一是日本企业的技术过剩。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极度推崇工匠精神的民族,日本的工匠精神是日本制造精细,产品品质过硬的根源,但是由于过度的精细化,导致了日本企业在某些程度上会唯技术论,日本制造业企业往往会为了在技术上提升1%付出比竞争对手多很多倍的成本也在所不惜,这种高成本的代价就是日本制造产品的性价比不断降低,市场售价往往是同类产品的好几倍,这种技术与市场严重脱节的问题,也导致了日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滑。
二是日本的冒险创新精神缺位。由于日本经济常年的衰落,这让找工作在日本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于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与其去创业不如更加倾向于终身雇佣制,这种终身雇佣明显比创业更稳定,与此同时日本文化对于失败者是缺乏宽容的,这也导致了创新在日本有着巨大的沉没风险,由于日本人这种疯狂兴起的低欲望,让日本人天然形成了追求稳定的独特认知,在日本的创业投资中,日本投资者会专门增加”要求创业者自己回购股权“的条款,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的时候也要求创业者必须抵押”个人资产“,这也导致了日本创新创业文化的低迷。
三是日本企业的严重大企业病。等级森严、效率低下、沟通困难、融合匮乏这已经是日本大企业病的集中代表了,日本的大公司就像一个个身材巨大的大象,面对市场反应迟缓,行动缓慢,在日本大企业中一个创意从提出到决定往往需要几十道程序,等真正定下来决定实施的时候,这个创意早就失去了时间的优势。再加上日本企业崇尚精细化操作,做家电就是做家电,做乐器就是做乐器,做相机就是做相机,一旦要设计类似于手机这样的多元化媒体终端的时候,日本的企业就会显得束手无策。
四是日本企业对于员工创新的反对。日本企业的员工只能够循规蹈矩的工作,只要是公司的前辈一定要论资排辈,后面的员工无论能力多强都要忍受做小辈的痛苦,在等级森严的日本公司中,普通员工就像一个渺小的蚂蚁一样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公司的掌舵者,他们更多的是从企业内部提拔上来的,并且任期往往只有3-4年,对于他们来说别说创新了,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希望能够通过人际交往搞关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普通员工即使有了大的创新,也最多会给你一些奖金,而欧美国家则是直接让员工可以去创业去成立自己的企业。这些差距让日本大企业的创新能力较为匮乏。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日本的人口问题,以及人口所引发的企业问题恐怕要值得我们深思了,在我们认清日本企业出现问题的同时,反思自己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走的更稳更好。
敢于自曝家丑,本身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