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刺身?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刺身是生鱼片的一种。
日本北海道渔民在供应生鱼片时,由于去皮后的鱼片不易辨清种类,故经常会取一些鱼皮,再用竹签刺在鱼片上,以方便大家识别。这刺在鱼片上的竹签和鱼皮,当初被称作"刺身",后来虽然不用这种方法了,但"刺身"这个叫法仍被保留下来。刺身就是指鱼生之类的东西,指将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直接食用的鱼料理。
日本料理中的生鱼片,吃法主要有两类:一、刺身,即纯鱼片,用快刀将鱼肉切成片状;二、寿司,用切好的鱼片半裹小团米饭。
日本料理文化的名气日盛,生鱼片就成了日料的名片之一。很多人从而觉得生鱼片就是日本的原创,其实不是的,生鱼片最开始起源于中国唐朝!
生鱼片起源于中国唐朝
我国食用生鱼片的历史,源远流长。往上溯可至周朝,往下延及于当代。
出土的青铜器《兮甲盘》记载,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周师大败猃狁,为了庆祝胜利,大将尹吉甫设宴款待部属张仲等,主菜是“炰鳖脍鲤”,即烧甲鱼和生鱼片(鲤鱼)。
同诗歌一样在唐朝达到鼎盛,生鱼片的食用也在唐朝达到鼎盛。不同于日料生鱼片多用海鱼,唐人大量使用淡水鱼制作生鱼片。当时盛唐威压周边四方,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壮大自己,就派了一堆留学生(遣唐使)来唐,其中这种在大唐流行的生鱼片吃法就被带到日本。
日本生鱼片 = 唐朝鱼鲙
在当时唐朝人把生鱼片叫鱼鲙[kuài],唐人把生鱼切成丝状,小片状,片状会呈现半透明白色,极轻薄极细嫩,用筷子夹起鱼丝,就着调料送进口中品尝,又滑又凉,鲜腻中带甜。
“脍炙人口”中的脍:指切得细很的鱼和肉。这个‘脍’同‘鲙’,古代牛羊肉太贵,生鱼片相对就实惠,后来脍几乎专指生鱼片。
唐朝人为了吃生鱼片,调料上也是很讲究,小碟盛上用芥末、豆豉、葱碎、蒜泥、橙丝等作的调料,鱼丝的鱼腥很好的被掩盖。
从唐诗中都可以找到芥末、豆豉、葱碎、蒜泥、橙丝这些调料。
白居易有诗云:“鱼鲙芥酱调,水葵盐豉絮”诗中提到了芥末、豆豉。皮日休:“共君无事堪相贺,又到金齑玉鲙时”中的金齑,大约也是芥末。
岑参的“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韩翃的“衣香楚山橘,手鲙湘波鱼”、白居易的“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李群玉的“隽味品流知第一,更劳霜橘助芳鲜”、王昌龄的“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白居易的“何况江头鱼米贱,红脍黄橙香稻饭”等诗中有提到橘和橙,调味作用可能像现在的柠檬。
还有杜甫诗的“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诗中中提到了青葱做生鱼片调料。
唐朝人还喜欢生鱼片就着米饭吃,唐诗中也多有提到。柳宗元:“炊稻视爨鼎,脍鲜闻操刀”,许浑:“早炊香稻待鲈鲙,南渚未明寻钓翁”,白居易:“红脍黄橙香稻饭”,跟今天的寿司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