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铜钱头并不是来自昆剧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还记得满屏铜钱头的《红楼梦》吗?李少红的这一版争议点很多,从背景音乐到造型,其中它的“铜钱头”是最受诟病的。当时还有网友把额头上的“铜钱”P成了一片片的黄瓜,一时间“铜钱头”大名响彻大江南北。
要知道这部剧的美术指导可是叶锦添,他的作品太多了,即使你没看过,也应该听说过他的大名。他的作品有电影《英雄本色》、《夜宴》、《赤壁》,还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卧虎藏龙》。导演李少红也很厉害,“影楼装”的《大明宫词》里薛绍的水墨装,陈红的嫁衣,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依然是中国电视剧史里惊艳的一笔。
大神与大神的联手,竟然出现了这样辣眼睛的造型。全剧都是一个个的铜钱头,加上诡异的音乐,还没有铺展开故事,还没有多展示精美的道具,就被批的体无完肤。
“铜钱头”并不是《红楼梦》第一个用,经典电影《青蛇》里青蛇和白蛇就有这个造型,还荣获当年香港金像奖最佳服装提名。
这种“铜钱头”出自昆曲,学名叫额妆,现在京剧,评剧等许多地方戏曲也一直沿用。
以前都是男人串戏,究其原因,是那时候女子被约束在家,不允许去演戏,所以女角也是男人演。
然而男人脸型棱角分明,扮女子容易看出来。参考一下古装剧里“男扮女装”,实在是有点出戏。
于是就有人就想到画额妆,一圈额贴再加两个墨黑的大鬓角,没有圆润的线条,就人工造一个。就这样,把男人脸型缩成鹅蛋型,扮相也比较有女人的风姿。
“铜钱头”就是这样来的。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出现了太多的发型。关于“铜钱头”是否存在于中国古代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争论久持不下。
当我们翻开古籍,竟发现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不少类似“铜钱头”的装束,其中最为形似的当属这款来自于北齐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宋人临摹版)中的侍女造型。
但是不是完全一样,这个造型它的额发作云卷状,像佛一般梳着螺旋发髻的造型另有名字,叫做“佛妆”。
自北齐之后,还有不少妇女采用类似“铜钱头”的额发造型。如北宋的“云尖巧额”是将额发盘成云状,横列于眉上,云朵数量不定。
至明代,云朵状弯曲的额发仍是仕女常用的发型之一,只是此时的额发不再如片子般紧贴头皮,而是蓬松立体的排列了。
谁能想到,我们以为出自昆曲的“铜钱头”,竟然在北齐就有踪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八个字,小编当初在政治书上看到时只觉骄傲,而当我认真去阅读“中国历史”这本大书时,却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五千年”这个数字的重量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