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文史不分家?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积淀,也就是这个历史过程中的文字依据(文物则是历史的实物依据)。文学无不打上历史的印记,充分记载或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风俗人情等等。有文无史,可能是其文化本身不发达,没有被社会主流所承认,或者由于战争、天灾人祸,出现变异或历史断层。如女书就没有被上层社会承认,也无文学记载,难以成史。突厥或匈奴文字依稀尚存,中间由于战争,原始民族迁徒,被同化或混血,文学著作和历史均出现断层。甚至同文不一定同种,如印度古老文化灿烂而悠久,但由于侵略或殖民,与今日的印度并不一定关联。可见文史不分家,二者是相辅相存的。只有具有独立、强盛而灿烂的文化的民族,才能记叙连续丰富而光辉的历史。
谢邀!我们之所以说文史不分家,是因为文化是需要经过一段一段的历史积淀才能形成的,正是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才能形成今天的丰富民族文化和优良的传统。那些没有历史的国家都羡慕得不得了呢!而且这些国家大多也超级没有素质。像某某国家,才吃了几年粽子,就妄想把端午节申遗成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汉字都是用的咱们的,还要出版什么汉字大辞典,没历史没文化就低调点,总把别人的说成自己的让人看不起呀!我们之所以说文史不分家, 一方面是因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 另一方面指历史的记载, 历史知识的传播要借助于文学形式。在我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史学家, 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如司马迁、班固等; 一些史学名著, 同时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如《史记》就被誉之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总而言之,简单来说,就是文学离不开历史,历史离不开文学。
中国几千年文化学术,有一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文史不分家。即文学和历史学是分不开的,文学中也有历史学,历史学中也有文学;所以,搞文学的也要懂历史学,搞历史学的也要懂文学。中国历代优秀史学作品和文学作品,都是二位一体的。其实,“哲学”这个词汇是后来才从印度引进的;中国古人说文史,其实其中已经包括了哲学,只是当时是叫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之类。所以不光是文史两者不分家,应该是文史哲三者都分不开、不分家。要想成为一位文化和学术的大师,必须文学、历史学、哲学三者都通晓。
文学、历史学、哲学,正是中国传统文科的三大学科。山东大学还有个著名的社科类学术杂志叫做《文史哲》。至于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新闻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之类,那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学科体系。文史哲不分家、文史哲通晓,其实就是指一个人的文采、才华、想象力、情怀,与文史知识、学养、功底、治学态度,与思想、见地、智慧、立场,都要具备。古人说要“才学识兼备”,清朝桐城派写文章提倡“义理考据辞章相结合”,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可是,由于我们这些年来中学教育分科太早、大学院系壁垒森严,加之从业人士过于浮躁世故、急功近利,所以很少有人能将文史哲都通晓,搞文学的不懂历史学、哲学,搞历史学的不懂文学、哲学,搞哲学的不懂文学、历史学,或者缺文采,或者缺学问,或者缺识见,难怪再也没有大师出现了。比如文学界的这些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们,绝大多数都是只有想象力、文采、才情、艺术技巧之类,即文笔不错、故事讲得不错、人物塑造不错、技巧也用得娴熟,可是文史知识和学养、哲学思想和见识却很差,这怎么能有大成就呢?
因为文史在作品、能力和意义上都不分家。文史在作品上不分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多著作既是文学巨著也是史学巨著,既具有文学价值也有史学意义。对初高中语文课本还有印象的,可以发现,很多课文就是选自史书。如《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史记 屈原列传》等。
文史在能力上不分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的语言运用能力都很强,同理,学好文史都需要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和思辨能力。虽然文史之间有许多不同,但在基本能力上都是通用的。
文史在意义上不分家虽然文人史官的力量是单薄的,但语言的力量是超乎现象的,文学家和史学家都是以笔为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记录现实、剖析现实、改良现实,文史服务于人心的意义是不分家的。
文明文化是经验的总结和理性化,所以文明文化离不开能经验和实践,而经验就是历史,所以文史不分家。
首先讲,文史是一个学科。文史,是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也可指文化历史、指诗话、文评之类的书。《史记》有道“华夏五千年,文史不分家”。通俗讲,文靠史来填充,史靠文来记载,文像工具,史像内容,合起来就能代代传承。文史就像有爸爸妈妈就有你,爸爸妈妈分开哪来你。
四书:经、史、子、集互相关联,各有借鉴引申作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尤其是骈文、多是引经据典,以史话今,反例正史、野史、甚至是民间逸事白话小说都是以文学形式体现,也都具有文学价值。故此文史不分家是为必然,史由文展现,文无史而苍白!
楼主这个问题,我可以认为是文学、史学不分家。
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学和史学没有有明确的界限,以至于到后来,干脆就不分家了。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文学和史学史相互成就的过程。比如说很多文学作品,完全没有历史背景参考,那就成了胡编乱造,就算那些玄幻、科幻等作品,或多或少都有时代历史的因素掺杂在其中。可以说,任何能拿上台面的作品,多少都有含有史学因素。
反过来,史学家记载历史,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水平,那就是记流水账。其实很多的史学作品,一定程度上来说也算是文学作品,很多史学巨著都带有艺术化的纪实,并不是那种死板的流水账。所以说,文史确实是难以分开的,与其说文史不分家,不如说文史本来就是一家。
以上为个人见解,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司马迁的《史记》。古往今来,有道是“华夏五千年,文史不分家”,历史之所以传承下来为人们所熟知,就是因为有了文字;而文学,顾名思义,文字的学问。《史记》文笔的精炼无一不体现出与文学的紧密联系。还有班固的《汉书》,以及先秦时的《左传》、《国语》、《墨子》、《荀子》等书籍,那都是著名的文学作品、史书。历史中发生的事件、时间、人物、现象都给文学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素材,而文学又得以让历史得到传播。文学是历史的积淀,历史发展而来。比如很多的小说都是以历史为背景创作的文学作品,如魏晋时的志怪小说,还有现代的一些宫廷剧,抗日剧等。况且在较早的历史前期,文史并没有区分开来,那个时候就已经是文史不分家了,文史是一家。直到萧统的《文选》出来后,才把文学与历史区分开来。
以自己为例,我擅长填词,每天一首,而且速度很快,题材也非常广泛,这其中熟读历史帮了大忙,典故信手拈来,佳句脱口而出,没有深厚的文史功底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