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圣诞节究竟意味着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虽然说今天不是圣诞节,但面对对圣诞节之类的“洋节”的抵制之乱象。我早有意见。只可惜没等到一个不平则鸣的时机。而如今我终于可以在这里将我的观点抒发出来了。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社会上就开始出现一种论调:“看了《长津湖》后就不想过圣诞节了。”退一万步讲,当我看到某些市,县和学校发布关于封禁圣诞节之类的“洋节”的相关政策;一群姑娘身着汉服,举着“抵制洋节”的牌子的博客被无数人点赞;各大社交平台大肆宣称圣诞节是八国联军的狂欢;以至于是有成千上万的人上街游行,抵制洋节时。我对此深感痛心与厌恶。就在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探讨一下这种所谓的“抵制洋节”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先从圣诞节这个节日的来历开始讲起。圣诞节延伸自罗马为庆祝农神生日时而设立的农神节。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时,基督徒将农神节与耶稣的诞生联系了起来。而耶稣诞生的那一天,正好是公历12月25日。因此,圣诞节就正式成为一个为庆祝耶稣诞生而设立的宗教节日。而在当下,许多营销号和无数跟风网友将这个节日大肆妖魔化。什么旅顺屠城、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南京大屠杀等敏感历史事件,都成了他们攻击圣诞节的弹药。以至于是各种关于圣诞节的妖魔化谣言与其野史,比如“狂欢夜”,“宁静之夜”和关于全面禁止洋节的相关政策。无疑是在为这种乱象火上浇油。看着这种谣言四起,野史横飞的乱象,我深感荒唐至极。同样的,我们抵制洋节其实是源自我们的个人权利。也就是在不触犯到法律这个边界的前提下,我们可从心所欲去做的事情。当我们提到“高铁霸座”这种乱象时,我们肯定会很气愤的大骂霸座者“你怎能侵犯他人的权利”。但当我们看到某些以爱国之名,行营销之实的营销号时。我们也会盲目跟风,把“抵制洋节”四个字挂在嘴边。这究竟是怎么了?这是一个信号,一个社会风气开始逐渐变得不正常的预警信号。只要能够察觉到这一点,拨乱反正永远也不晚。甚至还可以将这种不良风气扼杀于摇篮之中。说句实话,帮我看到这些身着汉服的姑娘们高举着“抵制洋节,爱我中国传统文化”的牌子时,又或者是那些游行的人们高喊着抵制洋节的口号的场面时。我不禁想问,难道在初中九年级的思政课文里所讲到的“文化包容性”是不存在吗?爱国真的可以不用带上理智吗?传统文化的消逝真的全部都是源自外来文化的冲击吗?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难道只是嘴上功夫吗?很显然,这一切的本质既是一场为博眼球而发起的民粹主义洗脑运动,也是“文化自恋”,“愤青式爱国”等不良风气卷土重来的表现。我们将传统文化的消逝全部归罪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却不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我们在举着一切抵制洋节的大旗时,却不想想自己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做了些什么。这不就是“文化自恋”的表现吗?对我而言,能够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的正确方式就是既尊重包括圣诞节在内的外来文化,同时也发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在最后,我想要告诉那些抵制洋节的人一句话:我们过洋节不等同于不爱国,爱国也需要带上理智。比博爱国更可怕的是“假爱国”。本人首次练笔,若有不足之处,还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