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教给孩子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想教孩子聪明一点,是否从小就给他灌输东西,教这个,教那个?不见得。但有一条,教总比不教好。
但问题是你教得多了,小孩反而被动了,反而觉得讨厌了,那就完蛋了,以后再改过来就麻烦了!
从现在国家的导向来看,希望教育搞成以德育为基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的素质教育。
假如不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人,以后在社会上生存是很困难的,因为以后他要不断地在这个变化的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没有创造性和发散思维的人是很难适应的。
孩子如果没有团队精神、没有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的技能,即使在学校成绩最好,但也不见得出来以后会是个很有用的人。
现在大家都在说第10名现象,这些人不是非常注重老师灌输给他的东西,而是有他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人往往是最有出息的。
1、快乐的童年,才有健康的人格
“把唯一的童年留给孩子,才有孩子光辉灿烂的明天”。
就是说,在0~6岁时,把他本来应该有的快乐的童年给予孩子,那么,他才会有以后的很健康成长的潜在能力。
孩子在幼儿园所做的东西:一个是“动”,一个是“乐”。要让小孩能非常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让小孩在童年当中感到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他才可能有个他未来认可的人生。有些人活得很苦恼、很压抑,追溯他的早期往往就是因为他没有快乐的童年。人格健康的话,这个人才活得有意思。假如别人不认同他,他自己也不认同自己的话,那么,这个人那怕有再大的成就也是活得不成功的。我经常说:“宁可做一个快乐的清道夫,不要做一个病态的学者。”
2、再好的幼儿园也替代不了父母
最新的理念中有一条最重要的是把儿童放在关系中学习(不代替孩子成长)。母亲与父亲关系非常好、非常和谐,这对小孩就太有意义了,他们两个人吵架,最受害的当然是孩子。
一个孩子与一个家长、与一个老师,三者之间就有多种关系,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很好的话,对孩子也非常有影响,在无形中就教育了孩子。
他与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块,与不同背景的家长在一块,与老师在一块,这当中有多少个关系?那就有几百种、几千种。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对小孩的发展作用是很大的。
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禁锢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圈子里,要让他尽可能多地跟别人打交道。只有当一个孩子不断地接触社会,哪怕有时跟人家吵了、闹了、打了,那都无所谓。
“不会打架的孩子,不会吵骂的孩子,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为他可能在打骂当中觉得这个办法不好,以后就不再用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慢慢学会怎样跟人家打交道,一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往往是在失败的经验中成长起来的。当一个孩子在非常被动地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时是最痛苦的,对他的人性,对他的性格是一个很大的损害。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有他的弱点,要发挥孩子的长处,帮他建立自信,带动他的短处,这是现在世界提倡的教育方法。一个再好的幼儿园也替代不了父母亲的作用。作一个比例的话,大概70%~80%在父母亲;20%~30%在幼儿园。当家长和幼儿园建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关系时,那么教育的成功机会就多得多!
3、聪明不是训练出来的,重要的是开发孩子潜在的能力
小孩子识点字也不错,但是当他不想识字而硬要去教他的话,那就麻烦了,那到小学时他识字的动机就没有了。
教育一定要适时适度,他该做什么的时候你稍为帮他一把,他就学会了,这就最好,过早不成,过晚就没用。
我们的老师正根据每个孩子发展的情况来帮他一把,使孩子跳一跳就能采到果子,那才是最好的。识字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聪明不是抓训练的东西,也不是识字越多越聪明。
聪明最根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一种逻辑思维的方式。
一个不会玩的小孩是不会聪明的,聪明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他以后学数理化,特别是高中、大学的数理化时,他不会太累、不会太苦。
在某种程度上,逻辑的东西是玩出来的。
重要的是开发孩子潜在的能力,使他今后在跟别人赛跑过程中,始终有强大的力量冲在前面。而不是现在先跑一步,那是没用的。
先跑一步而没有潜在的能力,以后就会大大的吃亏。
那怕你先跑一步,但我有足够的能量比你跑得快,这才是根本。你先跑一步而没有后劲,往往就会被人远远地甩在后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