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地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历史地名
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与尼泊尔、不丹等国接壤。面积17.8万平方千米。人口64.1万。辖日喀则市(县级)及定结、萨迦、江孜、拉孜、定日、康马、聂拉木、吉隆、亚东、谢通门、昂仁、岗巴、仲巴、萨嘎、仁布、白朗、南木林等县。地区行政公署驻日喀则市。元为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地,在今日喀则地区范围内曾建出密(又译楚密)、夏鲁(曾译沙鲁)、古莫(又译古美,曾译固莫)、北拉堆(又译拉堆强、拉堆羌,又称羌万户府)、南拉堆(又译拉堆罗、拉堆洛,又称洛万户府)、湘巴(又译香巴,又称乡万户府)六个万户府。明属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辖区,始将西藏分置十三大宗(相当于县),日喀则地区内就建有仁蚌、桑珠孜(又写谿卡桑珠孜)、白朗等宗。清统治西藏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封班禅额尔德尼在后藏日喀则的管辖区域为拉孜、昂仁、彭错林、康巴四宗和谢通门、梅康萨、达那仁钦则、金龙、兰伦饶五个谿,另有藏北的达木萨迦宗和新格尔、多巴谿以及“噶厦”辖区内的六十三个谿卡(有的相当于宗)等,并批准建立“班禅拉让”(又称班禅囊玛康)管理辖区的政教事务。1913年九世班禅被迫到内地后,达6*赖强行将班禅辖区划归“噶厦”所属,改置为“基宗”。班禅在祖国内地期间曾组建“班禅行辕”,以后改称“班禅堪布会议厅”(简称堪厅)。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班禅返回日喀则,恢复了班禅的地位和职权。1954年“噶厦”把“基宗”改为“藏基”(即后藏总管)。辖区扩大,下辖日喀则、江孜、定结、定日、南木林、汪丹等十六宗谿。1960年将“藏基”改设为日喀则专区。1961年“班禅堪布会议厅”经国务院批准向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上交印鉴结束其历史使命。1964年日喀则、江孜两专区合并,仍称日喀则专区。1970年改称日喀则地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在北部的冈底斯山与南面的喜马拉雅山隆起之间而形成的藏南谷地上段。主属温带高原气候,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局部地区属亚6*热带气候。多山间冲积宽敞谷地,适宜农耕。北部较高宜于从事牧业。经济以农、牧、林多种经营。为西藏自治区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农产青稞、小麦、豌豆、蚕豆、玉米、谷子、荞麦、马铃薯、油菜籽等。畜产有牦牛、犏牛、藏系绵羊、山羊、马等。有原始森林,主要树种为松柏、冷杉、桦、青㭎、长叶云杉、铁杉、长叶松、雪松等,其中长叶云杉、铁杉、长叶松、雪松为珍贵树种。还产梨、桃、核桃、苹果等。野生动物有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岩羊、黄羊、熊、豹、獐、狐狸、猞猁、水獭、旱獭、小熊猫、长尾叶猴、恒河猴、猕猴、长吻松鼠以及黑颈鹤、孔雀、红嘴相思鸟、藏马鸡、藏雪鸡等。产冬虫夏草、麦冬、贝母、党参、黄芪、胡黄连、天麻、当归、大黄、茵陈、车前子、三棵针、羌活、麻黄、雪莲等药材。矿产有铜、铁、金、煤、锂、硼砂、硫黄、玉石、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重晶石、食盐等。建有电力、煤炭、建材、森工、汽车修配、农机修造、皮革、粮油加工、食品加工及印刷等工业。民族手工业产品卡垫、藏靴、氆氇、金丝帽、玉器、藏6*刀等久负盛名。有日拉、日亚、日阿等公路。名胜古迹有扎什伦布寺、夏鲁寺、江孜宗山抗英遗址、白居寺、萨迦寺、珠穆朗玛峰及其自然保护区等。
地区的解释 1 ∶较大的地方多山地区华北地区2 ∶行政划分单位地区差价3 ∶指未获得独立的殖民地、托管地等
在今云南梁河县东十五里。明一统志卷87南甸宣抚司: 蛮干山 “在司东一十五里。土酋恃其险阻,世居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