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美食作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美食作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我看奶奶在忙碌着,就知道她一定又是在做青团子。每一年的这个时候,奶奶都会做青团子。因为江南一带,清明节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色泽翠绿,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咬一口,满嘴巴艾草的香气,深受我们全家的喜爱。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清明节食品中显得格外重要?
青团子是用艾草做成的,团子的馅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的,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放入蒸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青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除了青团子,江南的美食还有艾饺,艾饺是浙江省传统节令小吃之一,属于浙江清明节民俗,清明食艾饺,能驱邪禳毒。它是用鲜嫩的艾叶和米粉和匀作皮,包入白糖芝麻馅,捏成海燕状饺子,蒸制而成。其颜色翠绿,味道清香而略带苦味,在众多美食中还别有一番风味,深受江南居民的喜爱。
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又是一年清明节到来,清明节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有各种习俗,这一天大家都在进行各种活动。
我来到外公家,外婆正在制作清明果,看着就叫人眼馋。我和妈妈去洗完手后,也就参与进去了。
前部分由于我笨手笨脚的,也不会做,就在旁边记着做法:先准备各种味道的清明果馅;再把艾叶用热水焯,压出苦汁,后又放入凉水冲洗,反复两遍;然后加一点调料,将艾叶在锅里煮烂。
然后我便可以动手制作了,将艾叶连汁一起和糯米粉反复搅拌、揉匀。之后再将其搓成条,分成很多小块,将馅填入,最后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捏成各种形状了:外公外婆都将其捏成饺子形状
我不断尝试,总算有一些饺子的形状了,到后来,一个比一个好。外公外婆也都夸我聪明,我都不好意思了。
之后我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我在网络上查询的关于清明果由来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帮他化装成农民模样。没有抓到陈太平的清兵在村里添兵设岗,检查每一个出村人,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食物。
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便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身上都染上了绿颜色。
他顿时计上心头,采了些艾草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青溜溜的米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
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也就形成了现在吃清明果的习俗。
没多长时间,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欢的芝麻味,也许是自己做的吧,特别好吃,特别香,心里也特别高兴。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每年的4月5日便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了。清明节是为了祭拜先人所特定的日子。那天,家家户户都会去扫墓,而且一般只吃冷食,不能有烟火。除了这些活动以外,最有趣的便是吃清明果了。
清明果的.外形很多样化,有的像一座有三个头的小山,而有的却只是圆圆的一个团。清明果也被叫作“青果”,顾名思义,那便是因为它的外皮是绿色的了,这也是它与其他自制糕点不同的地方了。如何让那白白的米粉变成绿色的呢?原因就在它的米粉被加进了一些艾叶。将从市场买来的艾叶捣烂在融入米粉中,就大功告成了。
要说做清明果,我可就是个高手了。先将那绿绿的米粉分成几大份,再将那几大份搓成宽约两厘米的长条,然后拿出其中一条,估计好一个清明果外皮的分量,用刀在长条上每隔一段距离切一个口子,已作标号。然后就简单了,根据刚才的标号,拧下一段距离的米粉,搓成小团,用大拇指向中间按下,做成一只“小碗”,以便等会儿放馅料。做完了这些,最后就是放馅料。只有配上鲜美的馅料,清明果才能真正美味好吃。不过你别小看了这些馅料,做起来也可讲究了。
清明果的馅料一般有两种,一是豆沙,二是美味的肉炒豆腐。做豆沙馅比较费力。先把豆子放锅里煮烂,再将它放进一个大盆里,放进适量的糖,找来一根干净的木棒,使劲地剁,那熟透了的豆子便被碾开,慢慢地那豆子就成了美味新鲜的馅儿。干着活儿,必须要手力大的人来,那大盆的豆子可不是那么容易被碾烂的,必须剁上一个下午才行。而豆腐馅只要将豆腐切成小块和肉.咸菜一起翻炒,香喷喷、热腾腾的豆腐馅就做好了。最后只要将馅放进准备好的米粉里,捏好,再放进锅里蒸熟,就完工了。
随着一股热气的冒出,清明果蒸好了。我捏起其中一个放进嘴里,嗯~~软软的米粉加上鲜美的馅儿,真算是天下美味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讲的是清明前后,都会下着丝丝细雨,路上的行人都像丢了魂似的。问一下哪里有酒店,一旁放牧的儿童指着前面的小村子说就在杏花村。
没错,我今天就讲一些清明节的习俗。那现在废话不多说,直接步入正题。
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当然就是踏青了。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就是在清明前后出去郊游,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足球)、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
清明节还要扫墓。扫墓扫墓,顾名思义,就是为已逝的亲人悼念、烧纸钱。我爷爷奶奶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每当清明前后,他俩就要买许多纸钱(又叫冥币)和不少黄油纸,有时还买些纸叠的金元宝,去墓场烧掉。他们认为清明节不烧钱就是对先人的大不敬。烧完回家后,他们还要用一些小碗盛上一些饭,说是等祖先吃饭。待先人吃完饭,爷爷又倒上一杯酒洒在地上,才肯吃饭。
说完了习俗,我们再谈谈清明节独有的美食。
首先是泉州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其次是青团子,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现在各式各样的青团到是出来不少,五花八门的,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青团倒是成了大家伙一种时令的食物了哦!
好了,这次就说到这里了,期待下次再见面哦!
我的家乡除了山美水美,还有很多美食,比如山粉糊、食饼筒、嵌糕、泡虾、乌饭麻糍光想想就让我直流口水。但众多家乡美食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要数清明团子。
我之所以最喜欢清明团子,是因为每年到了草长莺飞的清明时节,就可以让妈妈带我去寻找做青团最重要的材料鼠曲草。田垄路边、菜园中间,往往都能找到鼠曲草,它们长着毛绒绒的叶子,有些开着小黄花。采摘的过程虽然有些辛苦,但更多的却是收获的喜悦。
采好鼠曲草回家洗干净,再准备好春笋、猪肉、豆腐干、小葱把这些食材切成细丁,炒熟作为馅料。鼠曲草加水煮开,再搅拌成汁,用来和糯米粉,揉成面团子。揉好的面团分成小块,取一块搓圆整成杯状,包入馅料再收口。当然,你也可以把它做成其他形状。做好后,放入锅里蒸,大约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揭开锅盖,一个个绿油油、软糯糯的青团就出现在眼前。而这个时候我总是会迫不及待地先咬上一口。啊!我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清香。
如果你吃过我们家乡的清明团子,我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