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内涵是否一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内涵不一样。
1、大智若愚:
意思就是,许多才华出众的人,在处理很多日常事物的时候,让自己显得很傻很迟钝,很吃亏的样子,但是在事关自己的根本利益的大事上却能做得很出色很成功。
大智若愚出自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译文: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
大智若愚用来形容现实生活中一些非常低调、厚积薄发的人。
2、大巧若拙: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大巧若拙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 成 若 缺 , 其 用 不 敝 ; 大 盈 若 冲 , 其 用 不 穷 。 大 直 若 屈 , 大 巧 若 拙 , 大 辩 若 讷 。 躁 胜 寒 , 静 胜 热 , 清 为 天 下 正 。”
译文:最圆满好似欠缺,可是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好似空虚,可是它的作用不会穷竭。最正直好似枉屈,最灵巧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会辩说。急走能战胜寒热,安静能克服暑热。无为清静可以做天下的首领。
大巧若拙用以形容一些深有城府但不愿意显露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