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富兰克林的故事

富兰克林的故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富兰克林的故事

富兰克林自传 在美国文化史上,《富兰克林自传》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前后历时17年之久。这部传记可以说是在读者如饥如渴的等待中出版的。一经问世,立刻被翻译为法文,被一抢而光。世界各地,青年人都希望学习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他们把这部书当成“人生指导”读物。富兰克林写出了“美国梦”,“到美国去发财致富”成了影响力很大的口号。这正是当下中国一代青年的梦想。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又不盛气凌人,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进会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文字朴至素幽默,么事清楚简澍,使读者备感亲节而易于接受,《富兰克林自传》开创于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从此,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在最新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江苏版的“人物传记”选修系列节选了《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作 者: (美)富兰克林 著,林弘文 译

出 版 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

字 数: 273000

版 次: 1

页 数: 300

印刷时间: 2009-11-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1348550

包 装: 平装

价格:22元

本杰明·富兰克林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美国十八世纪名列华盛顿之后最著名的人物,被举世公认为现代文明之父、美国人的象征。同时,他还是杰出的科学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会实业家。他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报》,著有《电学实验与研究》、《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穷理查历书》和《富兰克林自传》等,其中《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当富兰克林还是一个浮躁的年轻人的时候的,一位老朋友把他叫过去,对他说:

本,你真是不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个和你意见不一致的人。当你在场的时候,你的朋友和同事们觉得很不自在;你不在场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很愉快。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什么,因为那样既吃力又不讨好。因此你不可能接受新知识了,而你原有的知识又非常有限。

富兰克林直面自己在社交方面的失败,决心改掉粗野武断的习惯。他说,我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当我表达意见的时候,避免使用“无可置疑”“显而易见”“当然是这样”这些独断的词汇,而改用“我认为”“我想”“我假设”“至少我在当前的情况下是这么认为的”。当别人发表一个我不以为然的意见的时候,我不会直接说那是错误的;我会说:在某些情况下,你的看法是对的,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事情似乎有些不同。当我反驳别人的意见的时候,我会说:我倒有一些看法,但是不一定正确,我经常会犯错,如果我错了,我愿意我被纠正过来,让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吧。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有护短的习惯,如果你当面给他指出,必将会伤害他的感情。我们既讨厌别人说我们的房子不好看,衣服不漂亮,手表不准确,也讨厌别人说我们的知识面不够宽,讨厌别人纠正我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当你毫不留情地纠正他的错误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击,你可以向他搬弄伟大地爱因斯坦和不朽的康德,但是你无法说服他,因为你已经伤害了他的感情;如果我们能巧妙委婉地指出他的错误而不伤害他,他可能会很乐意接受,并且以自己乐于接受不同意见宽宏大量而自诩。

当我一开始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觉得很别扭,非常不符合我从前一贯的性格,但是时间长了,我就觉得越来越来像我的风格了。50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人听过我说过什么武断的话来。我用谦虚的方法表达意见,反而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在以后的有我参加的场合,气氛都变得融洽多了。以后,在提交新的国会议案,修改旧条文的时候,我的意见能够得到同胞广泛的支持。我不是很善于言词,还经常说错话,但是总的说来,我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lin,1706~1790)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1706年1月27日生于波士顿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英国移民,从事肥皂和蜡烛制由于家庭贫寒,从8岁起只上了两年学就辍学当了学徒,从12岁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以后长期从事印刷工作。他刻苦自学,他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他常常去找别人或书店借书,利用深夜读书,清晨就去归还。他曾以笔名Richard Saunders投稿,报纸编辑以为文章“出自名家手笔”。他不仅从书本上学习各种知识,还辗转到纽约、伦敦、费城等地流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21岁时,他在费城创办了北美第一个青年自学团体“共读社”,组织工人、技师、鞋匠、瓦匠、诗人等每周星期五来讨论哲学、科学、技术、文艺问题。这个团体后来发展为1743年创立的美利坚哲学会。1769年他被选为该会的会长。25岁时他又在费城创办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以后发展为北美公共图书馆。45岁时,他又创办费城学院(即后来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如果阅读外国名著一定要找一个好的版本,很早我就想买一本《富兰克林自传》,苦于找不到很好的译本。去年我去中国人民大学开会,听发言听得无聊时就去逛校园的旧书摊,发现有一本三联文化译丛的《富兰克林自传》,花4元买到。在返程时,飞机误点总共用了七八个小时才回家,这本书陪我度过漫长的时光而没有感到旅途的寂寞。

去年读了一半,今年读完另一半。近日读完《富兰克林自传》,很久都沉浸在一种阅读佳作后的快乐之中。

《富兰克林自传》是一本成功励志的书,富兰克林小时侯家庭很贫困,他只读过两年书,然后到他哥哥开办的印刷厂当学徒,但他从小就爱好读书,把全部的零用钱都花在书上,在印刷厂他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书,有时借到书阅读到深夜,他靠自学最终成才,并靠坚韧的毅力去创业最终成功。

富兰克林办报纸,倡导民主自由;他组建大学、图书馆、消防队、铺设道路、设计新式路灯……他在18世纪荒凉的美洲大地上点亮了文明的明灯;他的道德自修也令人敬佩,他认为完美的品德于我们有利,好的习惯必须加以培养,他想出了“一个达到完美品德的大胆而费力的计划”,他提出了十三种德行:节制、沉默寡言、生活秩序、决心、俭朴、勤勉、诚恳、公正、中庸适度、清洁、镇静、贞节、谦虚。他说,“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即使他希望在今生得到快乐的话,也是于他有益的”。“世界上没有其他品质能像诚实廉洁一样地可能使一个穷小子发财”。

在中国当下道德与文明都在滑坡的状况下,学习富兰克林更有时代的意义,不管是学他的勤奋和执著,学他善于抓住机遇,还是学他的诚实廉洁,都会使人早日成功,也活得更快乐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