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关于“神舟号”飞船的信息

关于“神舟号”飞船的信息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关于“神舟号”飞船的信息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扩展资料:

飞船结构:

轨道舱:

飞船结构分为: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附加段,四部分,“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7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轨道舱被称为“多功能厅”,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它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清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返回舱:

返回舱又称座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返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供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各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

推进舱: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或设备舱。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

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参考资料:

神舟号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由中国研制的一种卫星式宇宙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总长8.86米,总重7790公斤。神舟号火箭是由长征2F火箭送入低轨道的。

结构

推进舱

飞船的推进舱位于飞船后部,外形为圆筒状,装有4台主发动机和平移发动机,两侧装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阵。推进舱主要用于飞船的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

返回舱

飞船的返回舱位于飞船中部,外形呈大钝头倒锥体,直径2.5米,空间约6立方米,可容纳3名航天员,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飞船的返回舱外形按照部分升力体设计,飞船采用升力式再入方式。飞船采用圆顶降落伞回收方案,降落伞面积12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降落伞。

轨道舱

飞船的轨道舱位于飞船前端,外形呈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两侧装有[太阳能电池]]阵、太阳敏感器、天线和对接机构。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轨道舱具有留轨能力,可继续在轨工作半年以上。上次发射的轨道舱可以同与下一个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这样就节省了交会对接的发射次数,降低了载人航天计划的总体费用。 飞船的附加段主要用于飞船交会对接,一般根据飞行任务内容决定是否需要附加段。

已执行任务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发射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6艘系列飞船,其中神舟五号、六号实际载人。

-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 神舟二号(2001年1月9日)-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数据和科学实验数据。

-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29日)-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首次成功载人飞行。承载宇航员杨利伟围绕地球十四圈。

-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号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由中国研制的一种卫星式宇宙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总长8.86米,总重7790公斤。神舟号火箭是由长征2F火箭送入低轨道的。

结构

推进舱

飞船的推进舱位于飞船后部,外形为圆筒状,装有4台主发动机和平移发动机,两侧装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阵。推进舱主要用于飞船的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

返回舱

飞船的返回舱位于飞船中部,外形呈大钝头倒锥体,直径2.5米,空间约6立方米,可容纳3名航天员,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飞船的返回舱外形按照部分升力体设计,飞船采用升力式再入方式。飞船采用圆顶降落伞回收方案,降落伞面积12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降落伞。

轨道舱

飞船的轨道舱位于飞船前端,外形呈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两侧装有[太阳能电池]]阵、太阳敏感器、天线和对接机构。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轨道舱具有留轨能力,可继续在轨工作半年以上。上次发射的轨道舱可以同与下一个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这样就节省了交会对接的发射次数,降低了载人航天计划的总体费用。 飞船的附加段主要用于飞船交会对接,一般根据飞行任务内容决定是否需要附加段。

已执行任务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发射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6艘系列飞船,其中神舟五号、六号实际载人。

-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 神舟二号(2001年1月9日)-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数据和科学实验数据。

-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29日)-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首次成功载人飞行。承载宇航员杨利伟围绕地球十四圈。

-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计划中的任务

- 神舟七号(2008年)

- 神舟八号

神舟号飞船是由中国研制的一种卫星式宇宙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总长8.86米,总重7790公斤。神舟号火箭是由长征2F火箭送入低轨道的。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发射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6艘系列飞船,其中神舟五号、六号实际载人。

神舟一号

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发射,21日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二号

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发射,1月16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三号

时间:2002年03月25日22时发射,4月1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四号

时间:2002年12月30日零时发射,2003年1月5日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神舟五号

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21小时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神舟六号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