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教程」如何平滑曝光让堆栈效果更佳?

「教程」如何平滑曝光让堆栈效果更佳?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教程」如何平滑曝光让堆栈效果更佳?

Intro

最近经常有人跟我说不要只是发修好的作品,也找机会跟大家讲讲拍摄创作思路和拍摄故事,以及后期修片流程等。我于是也开始琢磨这事,之前主要是时间太有限了,连写游记的时间都很少,更别提费时费力的教程了。

今天,我做一次试水,找一张照片,给大家讲讲我当时拍摄时候的想法和过程,以及后期修片的思路方法。

但是不知道这张照片是不是有代表性,我个人觉得这不是一个常规的教程,更多是让你思考整个摄影流程中,怎么物尽其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本文是图文教程,如果大家觉得视频教程效果更好,回头我再研究学习制作视频教程,希望大家多给意见和建议。

2016年在托斯卡纳拍摄了这么一张车轨勾勒出的田园S弯照片,今天跟大家讲讲拍摄和后期这张照片的故事。

下边动图是两张对比:一张是 常规堆栈 出来的效果,另一张是采用 新办法平衡曝光堆栈 出来的效果,大家看看明显的区别吧。

拍摄描述

当时连续拍摄了31张照片,用车轨把这条S型弯路勾勒出来,但是固定了曝光组合开始拍摄后,我才发现我忽略了天色已晚,而且黑的特别快,最开始一张天空还很亮,甚至天空有点过曝,而最后一张,也就是半小时后,画面已经漆黑一片!

这其实是一个失败的教训,现在想起来,应该把ISO设置成自动,以配合光线的变化;另外,局限于当时相机没有延时功能,也没带快门线,如果现在的话,根本不用30秒快门去拍摄,直接设置成A档延时拍摄功能,这样每一张快门速度可能短,但是多拍几张也没问题,缺点是因为两张之间短暂的间隔,后期堆栈后可能在车流上产生小小的断点;另外,照片多了也会对电脑进行后期堆栈带来很大压力。

话题说回来,既然这样拍摄了,那就要想想怎么把这张照片后期做出来?

后期处理

基本就是三个步骤: 批处理RAW文件 -> 堆栈车轨 -> 合成后的二次调整(细节局部) ,本文因为篇幅原因,仅涉及前两步。

其实基于现有的拍摄素材,按照我们一直以来的经验来操作,就是批处理这31张照片后,导入PS里,创建智能对象进行堆栈后,得到的效果是下图这样( 标准堆栈操作,在文末 ):

这是因为进行堆栈时候,因为每张照片亮度相差很大,批处理后不能实现所有素材都准确曝光,因此每张素材里车轨亮度不一,合成后自然车轨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常规操作得到的成品如下图, 车轨不是特别明显 :

那问题来了, 如何快速轻松调整这31张亮度不均的素材,保证每张都曝光合适,以便堆栈后期合成车轨后达到最明显效果呢? 一张张手动调整? 也不是可以!就是这样不够准确,也非常繁琐低效,31张如此,如果100张呢?

这时候,从处理延时视频我得到灵感!

这里用LRT去批处理平衡曝光是非常简便的操作方式(LRT是延时视频处理最常用的软件,开始界面如下图)。

打开LRT,倒入这31张Raw文件。(注意:新版LRT不支持外挂硬盘读取,需要把Raw文件拷贝到电脑硬盘里)。

第一步, 选择关键帧,这里我选择三个关键帧,也就是三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第1张、中间的第16张和最后一张第31张,点 “保存” 来保存关键帧。

第二步, 进入Bridge,读取这个素材文件夹,左侧“评级”里就会有3张照片是 四颗星 ,其他无星,这三张就是刚才在LRT里标注的那三张关键帧。

右键,用ACR(也就是Camera Raw)打开此三张Raw文件。

第三步, 选中这三张照片,进入ACR。对三张照片任何一张调整好曝光的色彩后, 同步设置 。

你会看到三张曝光还是不一样,再分别对这三张的曝光甚至色温色调都单独调整,调整后直接选 “完成” 。这里先做同步设置是为了让其他更改(比如高光、暗部、清晰度以及饱和度等等)保持一致,分别调整仅仅是针对 色温和曝光 单独操作。

第四步, 回到LRT, “重新加载” ,然后 “自动过渡” ,这样这个软件会根据你选的三张关键帧照片的曝光和色温, 自动算出来其余照片的曝光和色温,从而实现平滑过渡处理。 这就是LRT最方便快捷准确的地方!

第五步, 直接关闭LRT即可,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在关闭前选择 “可视预览” 查看,不过需要花一点时间,至于“可视化去闪烁”就没必要,这个在压延时视频时才用到。

此时,你得到31张处理好的曝光平滑过渡又曝光合适的Raw文件,你需要用Bridge把他们倒出成JPG格式保存,以便进行下一步在PS里的堆栈处理。

此时,很关键的对Raw文件的曝光处理就完成了,剩下步骤都是常规的堆栈合成操作,如果已经掌握,就可以在此结束本文,如果想继续了解,请接着往下看!

PS堆栈操作步骤

如下图,打开Photoshop, 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

导进刚才保存的31张JPG格式图片,下边勾选 “尝试自动对齐图像” 和 “载入图层后创建智能对象” ,前者是为了防止你拍摄时候机位有轻微抖动,它自动帮你对其图像,而后者更加重要,如果不是智能对象,后边操作无法进行,切记!

需要花点时间进行导入和转化智能对象,具体速度看电脑配置,如果图片数量较多,尺寸较大,也需要预留比较大的缓存空间。

下图即是创建完智能对象后得到的界面,因为此时图片是叠加在一起的,所以你只能看到最上边也是第一张照片的效果,需要进行堆栈处理才有效果:

下边我们进行最大值堆栈操作。依次进行操作: 图层-智能对象-堆栈模式-最大值 ,再稍等一会就会看到成品!最大值意味着PS会把这31张图片中不一样的元素(车轨)堆积在同一张照片中,从而实现最大化显示效果;相反,最小值就意味着只保留31张图片中相同的像素,像车轨这种不同的像素反而会被消除掉。

需要稍等待一些时间:

针对智能对象实施 最大值堆栈 后得到的效果,如下图:

基于此成品,依然可以调用ACR进行调整,甚至局部不满意的话,比如天空的云层形态或者色彩不是你想要的,可以从素材中找到你想要的那张,在PS里用蒙版进行局部调整,这个就不多说了。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两种方法产生的效果的明显区别吧:

到这里,本文所介绍的就完成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最佳方法,完全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就像我平时修片一样,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土办法。我觉得挺好,就如同拍照一样,没有哪种方式一定对,得到想要的效果就好。因此本文也是给大家一个参考而已,如果有疑问和建议,欢迎留言和私聊,如果还想知道哪些教程,也可以跟我说!

我们下期见!

关 于

南 山

独 立 摄 影 师 , 常 年 行 走 于 世 界 各 地 。

如 果 你 想 交 流 摄 影 ,

或 者 跟 我 一 起 出 行 ,

欢 迎 关 注 我 的 公 众 号 : n a t h a n - p h o t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