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日本关东军是这么回事,真的很强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关东军不是日军精锐,按照大连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所谓关东军就是根据《朴茨茅斯条约》,为保护包含着南满铁路在内的日本利益而‘驻满’的日本部队。”
一支护路军,也能算精锐?
它能唬中国人,很大程度上占了名字的光——关东是多威风的名字,好像把山海关以东的中国土地都给吃了。其实关东不是指东三省,而是指关东州,很小的一块地方。(1899年沙俄与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租借亚瑟港和达里尼港附近3200平方公里为租借地,由于当时山海关以东的地区称作关东,因此沙皇颁布《暂行关东州统治规则》,单方面将旅大租借地定名为“关东州”。 根据日俄战争后的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日本取代俄罗斯占领这一租借地,将亚瑟港更名为旅顺,达里尼更名为大连。日本还在1905年获得从长春到沈阳间的南满铁路两侧地带的治外法权,即满铁附属地。为管理这一新占领地区,设立了关东都督府和满铁守备队,日本派遣2个师4万人的兵团进驻关东州及南满铁路附属地,从1907年开始,日本在“关东州”驻扎有1个师团和6个铁道守备大队的兵力)
1919年,日本把关东都督府撤销,改设关东厅,成立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旅顺,直属日王。这才是正儿八经的关东军的开始。
一、关东军的兵力
在1931年驱逐张学良之前,关东军的规模基本没有扩大。1932-1937年保持在5个师团上下。面抗战开始后关东军的数量逐年增加,1940年达到12个师团,1941年达到31个师团,总兵力达到85万人。1942年关东军司令部升格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兵力达到顶峰。后来其主力被抽调去东南亚和本土,留在东北的部队重新补充新兵扩编。1945年德国投降后,日本为防守苏联,迅速补充关东军兵力达到24个师团,约70万人。此时关东军总人数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膨胀,武器装备严重不足,甚至抽调伪军的装备补充新编关东军部队,很多新兵是老人和孩子。
二、关东军的战斗力
大家知道,张学良的部队并未全力抵抗关东军,所以九一八事变时几万关东军并未以实战证明其战斗力惊人。而在东北军全力抵抗的战斗中,关东军的表现很差。例如1931年11月初,关东军组成的嫩江支队进攻嫩江桥,这个支队大约4000人,从步兵到空军装备精良,却被黑龙江边防军打退。再三增援之后才勉强占领江桥。
1931年之后东北就没有大规模正规部队抗战了,之后的关东军逐年扩编是用来对付苏联的,却在诺门坎吃了大败仗。号称关东军精锐的第23师团在诺门罕之战几乎全军覆没。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7师团主力也参加了这一仗,表现不佳。
至于抽调到东南亚去,工业化国家打农业国,加上海空军支援,对付那些国家当然占尽便宜,也不能证明其战斗力惊人。
而1945年扩编后的杂牌关东军更是一打就完蛋,在苏军进攻下彻底崩溃。几万人被击毙,几十万人投降。
所以我想问问,关东军战斗力惊人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中国军队和关东军正面交战,吃过什么大亏?(张学良的九一八就不用再提了,那根本不是战斗,是拱手相让。)
三、关东军的肉弹冲锋
诺门坎之战,日军空、坦、炮方面接连失败,只好又回到步兵“猪突冲锋”——即像野猪一样不顾一切低头猛冲的老路子上,这是日俄战争时的老套路。入夜后,数万名日本步兵一起冲出了掩体,端着刺刀呐喊着发起了集团冲锋。当日军冲到苏军阵地前沿时,苏军突然打开了车载探照灯,几千发照明弹也先后升空,暴露在强光下的日军还没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就成片成片地被打倒了。在指挥官带领下,日军继续不顾死活地冲锋。据战后统计,关东军连续几次大规模夜袭作战,共伤亡5000多人;苏军仅阵亡263人,防线后缩2—3公里。
这种战术,说得好听点,叫做”多年的军国主义教育和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说实话就是战术落后。关东军精锐尽出打苏联,结果被逼得拼刺刀。
关东军最早是满铁的护路队,后来因为张作霖的关系发展壮大,到了918之后,几乎集结了日本的所有精锐。在37年之后精锐部队逐步被调走,42年太平洋战争之后能打仗的几乎全被抽调到太平洋战场,到了45年就很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