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先天“黄疸” 妈妈割肝救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只要儿子能救活,我什么都不在乎……”这句感人的话来自一位普通的母亲。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住院病房,见到母亲黄慧芹。
目前,39岁的她和13岁的儿子郑强(化名)肝移植后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肝移植
成为唯一的救子希望
郑强是昆明一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他出生在浙江省台州的一个农村家庭。
他出生时患有黄疸。由于家庭贫困,他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他一直受到影响。自今年以来,郑强的黄疸开始增加。他的父母把他送到昆明接受治疗。
经医院诊断,郑强患有先天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变和肝功能丧失补偿,即代谢功能丧失等并发症。
黄慧芹和丈夫郑林叶来自浙江台州。
多年前,他们从家乡来到昆明,在螺蛳湾经营一家小理发店。除了养家糊口,他们还把所有的钱都花在儿子身上。
十多年来,他们花了40多万。
两个月前,夫妻俩带着儿子来到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要救孩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肝移植。”医生告诉他们。这让夫妻俩感到尴尬,也遭到了家里老人的反对。
“医生说,肝移植至少需要20多万元,不包括观察和治疗费用,但看着儿子奄奄一息,医院发出了关于疾病的通知,我们不想放弃。”
黄慧芹说。
郑林叶说,为了筹钱给母子做肝移植和后期康复,他打算卖掉房子。
黄慧芹也有自己的担忧:“螺蛳湾搬迁后,我和老公的理发店也没开,以后怎么赚钱治病?”
得知郑强一家的困难后,他所在小学的师生向郑强捐款32200元,这让全家非常感动,也增强了做手术的决心。
“我的肝脏是我儿子的新生儿”
“肝移植对受赠者和捐赠者都有很大的危险。手术难度是如何准确分离肝脏,保证供应,受赠者有足够的肝脏储备功能。”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冉江华介绍,肝移植的条件必须符合血型匹配原则,即血型相同或匹配。
经过测试,郑林叶A型血和黄慧芹O血型和孩子A黄慧芹对丈夫说:“不用争了,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万一有个不测不行啊,所以还是由我做移植吧。”这让爱儿子爱妻子的郑林叶犯了一个难题,黄慧芹看到了丈夫的心事,她说:“我的肝脏是我儿子的新生儿。”看着危在旦夕的儿子,黄慧芹决定把部分肝脏移植给儿子,她在手术风险书上签了名。
12月9日8时,黄慧芹和儿子郑强同时被推进手术室;21点左右,黄慧芹先被抬出手术室;第二天凌晨3点30分,郑强也被推出了手术室。医院院长李丽说手术非常成功,黄慧芹右肝35%;(360克)移植给郑强。
目前,黄慧芹恢复良好。
冉江华介绍,一般来说,黄慧芹的肝脏在10个月左右就会长满。由于是亲体移植,无论是排斥反应还是恢复,都优于非亲体移植。手术仅一周多后,郑强的肝功能明显改善,全身黄疸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郑强的肝脏也会生长。预计他将在一个月后回到学校。
手术成功 妈妈哭了
黄慧芹说,她是哭着进手术室的,当时并不是害怕自己有什么不测,而是担心同时做手术的儿子能否平安下手术台。
“麻醉清醒后,除了剧烈的疼痛,我想让儿子康复,什么都没想。”
第二天凌晨3时30分,黄慧芹的肝脏顺利移植到儿子体内。
手术成功后,黄慧芹被换到普通病房,但郑强因需要特殊监护,仍在特殊病房,母子尚未住在同一病房。
“我还不能下床,否则我会去看儿子,因为我太想儿子了。”
据医生介绍,郑强目前意识很清楚,但外人不能进入病房,以免细菌入侵造成损害。当得知儿子脱险时,黄慧芹在病床上流下了激动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