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清代皇室有多讲究排场?

清代皇室有多讲究排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清代皇室有多讲究排场?

看皇家仪仗就知道了。皇家依仗就是皇家贵族外出或庆典时,护卫或随从队伍中旗帜、车舆等陈设排列,也包含具体的依仗用具。清朝统治者早在入关之前,就已经意识到建立一套完整的皇家仪仗制度的重要性。他们一面承袭前朝旧制,集历代皇家依仗之大成,一面融入满族特色。终于在乾隆十三年(1765)定制成例,将皇家仪仗制度发展到顶峰——等级森严、依仗丰富。本文拟从以下四方面来一探其规模:

其一,仪仗服饰,即清代帝后以及臣子的服饰。服饰的选择随着季节、礼俗、礼仪场合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最为首要的参照就是五礼,五礼是指吉礼、嘉礼、军礼、宾礼、凶礼。比如皇帝在吉礼,也就是祭祀之礼时,要穿专门的祭服;朝会、朝贺、大婚等典礼中应穿朝服,朝服与祭服统称为礼服;每逢吉庆典礼时,要穿吉服;军礼时穿甲胄;凶礼时穿丧服。

其二,仪仗车舆,即清代帝后及其他皇族、王公百官等在出行时所用的仪仗车辂和仪仗轿舆。仪仗车辂一般是驾车或驾象拉行,包括皇帝专用五辂(玉辂、金辂、木辂、革辂、象辂),皇后、皇太后的凤车或龙凤车,皇妃乘坐的翟车等等。仪仗轿舆则是人力抬扛或抬举等方式前行,一般无车轮结构,可以细分为辇(包括步辇和马辇)、舆、轿(由辇变化而来)。从外形来看,舆最为轻便,皇帝在朝会、巡视等场合乘用次数较多。

其三,卤簿旗仗。清代皇家卤簿旗仗包括旗帜、节幢、扇幡、伞盖等。我们重点了解一下旗帜。旗帜的种类较多,根据旗帜上不同的纹饰命名,比如纹饰为金龙的旗帜,称为纛(读到),主要有八旗骁骑纛、前锋纛、护军纛、五色金龙纛。除了金龙之外,旗帜的纹饰还包括飞禽走兽、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等。

其四,仪仗乐器。皇家仪仗乐可分为仪仗祭祀乐、仪仗朝会宴飨乐及仪仗卤簿乐三大类。仪仗祭祀乐根据祭祀的级别(大礼、中祀、群祀),来规定乐器的种类和数量。比如中祀是用中和韶乐,八音咸备(金、石、丝、竹、土、革、匏、木)。第二类顾名思义就是在隆重的大朝会和宫廷宴会上的演奏,包括中和韶乐、丹陛大乐等,视场合而定。第三类属于出行仪仗乐,其规模小于前两种,因为考虑出行方便,其主要是起护卫及威慑作用。

参考文献:

束霞平:《清代皇家仪仗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文藏来答】有人说要看仪仗,但是今天小编带你另辟蹊径,从皇帝过年吃的东西来看清代皇室有多讲究排场。

在中国,过年的习俗源远流长。一进腊月,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一应事务了,宫廷自不例外。百姓过年尚且忙碌、讲究,何况对礼仪、排场有着严格规范的皇家?每一项活动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宫廷过年,奢华高调,异彩纷呈。

乾隆皇帝像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清人绘《心写治平图》卷

乾隆年间规范宫中各项制度,国家筵宴仪式被载入《国朝宫史》,还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将元旦、万寿、上元、中秋、冬至、除夕等节日规定为宫廷家宴、群臣宴、宗亲宴的筵宴日。除夕、元旦家宴是皇帝与后妃女眷、亲王、皇子等分别举行的团圆宴。虽为家宴,也要严格遵守礼仪程序进行。

清乾隆 剔红 飞龙宴盒(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剔红 飞龙宴盒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二年(一七三七年),皇帝与后妃女眷在乾清宫举行除夕家宴。家宴由内务府承办,皇帝御宴桌摆冷膳、热膳、群膳四十品,后摆酒膳、茶膳各二十品,再加上饽饽、小菜、汤、粥、蜜饯食品等一百零八品;皇后头等宴桌减少为六十四品;贵妃、妃的二等宴桌每桌两人,嫔、贵人三等宴桌每桌三人,膳馔为三十二品。家宴所用餐具,皇帝用金龙盘、金龙碗,金勺、金箸;皇后用里外全黄暗云龙盘碗,金勺、箸;贵妃以下无金餐具,各用「位份碗」(代表等级身份的餐具):贵妃、妃为黄地绿龙盘碗,嫔用蓝地黄龙盘碗,贵人用酱地蓝龙盘碗。

清乾隆 剔红 飞龙宴盒 故宫博物院藏

筵宴开始,皇帝升坐、离去都要演奏中和韶乐。在皇帝进茶、进酒、进馔时,与宴者要叩头行礼,被赏赐茶、酒、馔时,与宴者还要叩头谢恩。尽管筵宴肴馔丰盛,品种繁多,但出于礼仪和礼节的约束,与宴者只是摆摆样子罢了,根本不能真吃真喝,以免失体面。所行礼仪完毕,皇帝离坐,家宴结束。

乾清宫前陈设的演奏中和韶乐的乐器

第二天的元旦晚宴,乾隆皇帝又在乾清宫举行家宴,与宴者为皇子、亲王等本支子侄、兄弟等。家宴亦由内务府承办,筵宴材料由亲王、贝子、贝勒等「具先期进献,后赐筵宴」。如果筵宴材料不够用,再由内务府具折备办。届时,乾清宫内宝座台上设皇帝御宴桌,宝座台东西向分别设王公、皇子宴桌。宫廷家宴,根据与宴人员的年龄辈分不同,依高低排列座次。皇帝御宴桌为主,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然后自北而南,东西相向,依次排列皇子、亲王宴桌。筵宴所用餐具、宴馔品种数量亦有严格的等级区别。皇帝宴桌、宴馔的品种、数量远高于其他宴桌。其他各宴桌也要分出若干等级,以示尊卑之别。

清道光 黄地绿彩云龙纹 碗 故宫博物院藏

但过年家宴也有例外。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皇帝过年的家宴,正值雍正皇帝丧期之后。年三十晚上,乾隆皇帝与后宫女眷们(乾隆皇帝刚即位,还没来得及分封后妃)在重华宫聚坐。家宴的菜肴仅有炒鸡蛋、炒豆腐、烩三鲜、清蒸关东鸭子、鹿尾攒盘、煳猪肉攒盘、蒸鸭子、羊乌叉、烧鹿肉、煺鹿肉等,其次是年年糕、竹节卷、小馍首、老米干膳等米面食物,只有烧汤煮饽饽是应年景的食品。

清 金錾花蝠寿纹 匙

乾隆六十四年(一七九九年)正月初一,太上皇乾隆皇帝在昭仁殿进早膳。档案记载:「用海屋添筹有帏子膳桌,摆拉拉一品、燕窝红白鸭子八仙热锅一品……鸭子粥进一些,克食三桌、盘肉八品一桌、点心八盘、羊肉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