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临泉县人民政府网

临泉县人民政府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临泉县人民政府网

临泉县 是伟大的祖国壮丽山河的一部分。她地处中原,沃土肥壤,广袤百里,地平如砥,一望无垠。我县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劳动在这块土地上,创造着自己灿烂的历史,改变着家乡自然的风貌。

地理位置 我县地处祖国东部,安徽省的西北边陲。地理座标为东经 114 ° 52 ′ -115 ° 31 ′ ,北纬 32 ° 35 ′ -33 ° 08 ′ 。南与河南省淮滨、新蔡县毗邻,北与界首市及河南省沈丘县相连,西与河南平舆、项城县交界,东与阜阳市区及阜南县接壤。南北长 68千米,东西宽62千米。全县总面积1818平方公里,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4%,耕地173.7万亩。

我县河流密布,交通便利。南临洪河,北依泉河,中有谷河、润河、涎河、流鞍河自然河道穿境东流,又有临艾河、界南河人工河道横贯南北。阜临、临鲷、临新公路是沟通东西交通的动脉,临艾、临南、临界公路有连接南北往来的要道。

地貌土壤 我县地域属淮北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海拔40米至38米,自然坡降为八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由于历史上无数次的洪水泛滥,形成了堆积平原。土壤构成主要有砂礓黑土、砂礓土和泥土3种,十分适宜种植作物。地下水位高,且含量丰富,可提取水量达3.6亿立方米,而且无色、无味、透明、属中性偏碱性淡水,适宜生活和灌溉。地表水也十分充足,除洪河、泉河水流已污染外,其他河流均适宜灌溉,对农业生产颇为有利。

气候物产 我县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区。表现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寒而多雨,冬干而少雪,夏热而雨水充,秋爽天气晴朗。年平均气温14.9 ℃ ,全年无霜期 218天。年日照4553小时。最高气温41.4 ℃ ,最低气温零下 20.4 ℃ 。年均降雨量为 812毫米。每年6月至9月为汛期,雨水集中,易患洪涝。

我县地理位置属暖温和夏绿林带,气候温暖湿润,为生物生长繁衍汇集提供了良好自然条件。农、林、牧、渔产业十分发达,野生植物资源颇为丰富。

粮食作物 主要有小麦、黄豆、高梁、玉米、红芋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芝麻、油菜、烟叶、花生、薄荷、红麻、荆条等。药用作物主要有生地、白芍、白术、半夏、菖蒲、菊花、穿心莲、猫儿眼、马齿苋等。瓜菜作物主要有西瓜、南瓜、黄瓜、甜瓜、白菜、萝卜、菠菜、芫荽、芹菜、韭菜、大蒜、生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用材林木主要有泡桐、椿树、楝树、槐树、白杨、柳树、松柏、桑榆、楸梓等。经注济林木订极桃、李、杏、梨、石榴、苹果、葡萄、香椿等,饲养动物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狗、兔、鸡、鸭、鹅、猫、鸽、蚕、蜜蜂等。饲养鱼类说要有鲤、鲢、鳖、青鲩、泥鳅、金鱼等。

人口民族 我县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人类的生存。因而,早在远古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狩猎与栖息。但历史上由于连年的战争和频繁的自然灾害,解放前人口密度并不很大。建国后,由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健康,在饮食、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人口增长很快。全县人口由1949年的75万增长到1999年的181.3万,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县。其中城镇人口10.5万,占总人口比例如此之大,表明我县工业发展水平不高,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县。人口问题是当供类面临的世界性问题之一。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邓小平指出:要使中国实现不定现代化,必须首先认识人口多、耕地少这个重要特点。人多有好有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目前,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在生产力不够发喧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都成为严重的问题。因此,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古时候,安徽为夷族和越族居民住地区。长江以北称淮夷或东夷,阜阳、临泉一带称东夷。在临泉,汉族是世代祖居的土著居民。回族迁入已有 600余年的历史。先是明朝未年自山东枣林庄迁入我县长官一带的回民,后又有山陕、阜阳、淮南等地经商回民陆续来此定居。回民在县内有人数多的少数民族,有6468人。此外,县人还有满、蒙、苗、傣、彝、达斡尔、黎、壮、白、高山、景颇、土家、布依、瓦、哈尼等少数民族共190人,多半是县内支边人员或外出打工才与当地居民结婚而迁进来的。我县回汉两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斗争中,有着深厚的友好关系和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共同为改变家乡面貌,发展家乡经济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临泉这片热土,孕育着一代代风流人物,有古代先贤达士,也有近代志士人;有为推翻旧社会而英勇捐躯的革命先烈,也有为建设新中国而贡献突出的当代群英;还有技艺超群、誉满海外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业绩,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品格,将永远垂范世人,激励来者。

临泉县先锋网:www.lqxf.net.cn

阜阳人事考试网:https://ah.huatu.com/fuyang/

更多详情请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