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语族和拉丁语族的主要区别在哪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包括的语种不同
1、拉丁语族:属于印欧语系,包括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罗曼什语、加泰罗尼亚语等。
2、日耳曼语族:
(1)又分为北日耳曼语支(包括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冰岛语等);
(2)西日耳曼语支(英语、德语、荷兰语等)
(3)东日耳曼语支(目前已经灭绝,唯一已知文字的是哥特语。除此之外有汪达尔语、勃艮地语、伦巴底语和克里米亚哥特语等)。
二、特征不同
1、日耳曼语族特征:
(1)拉丁语族的语法变化主要依靠动词的词形变化,而不是衔接成分。这意味着动作的描述更多地取决于动词本身的变化,而不是像英语中go这样的“动词+介词”结构。这也是罗马文字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
(2)拉丁语族通常频繁使用两个助动词来构成时态,时态由不定词义变为不定词义,从语法开始。一个用来描述本质,另一个用来描述状态。
(3)拉丁语族的动词应根据数字和人称而变化。第三人称通常有语法差异,而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没有。这与希伯来语相似,只是希伯来语中的所有人都有性别和数字变化。
2、拉丁语族特征:
(1)将印欧语系的时态体系削减为过去时与现在时(或一般时)。
(2)附加的牙科后缀(/d/或/t/)用于表示不带元音转换的过去式(印刷的欧元)。
(3)动词转置有两种:规则转置/弱转置(附加的牙科后缀)和不规则转置/强转置(元音交替)。英语中有161个不规则动词/强动词,都属于英语的源语言。
(4)使用强形容词和弱形容词。现代英语中的形容词除非在比较级或最高级使用,否则不会改变。在古英语中,形容词根据前面是否有冠词或指示代词而变化。
(5)遵循格林定律的辅音演变。
(6)有些单词的词源学很难与其他印欧语系的语言联系起来,但现在几乎所有日耳曼语言都有这些单词的变体。
(7)重音转移到词根上。尽管英语的重音位置并不规则,但本语词源的单词重音经常是固定的,无论附加什么词缀。有人争论这点是最重要的变化。
扩展资料:
拉丁语族的发展历程:
在拉丁语族发展的历史中,最先分裂出来成为独立语言的是萨丁尼亚语,其次是东方的罗马尼亚语。第三个重要的过程是意大利语与高卢-伊比利亚语言的分离。此时,法国和伊比利亚半岛的语言保持高度一致。
拉丁语族的第四次重大变化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语言和法语脱离,以及两种非常相似的现代语言(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逐渐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首先,它们都属于印欧语系,都有来自于印欧语最根本的词,但我见识短浅,我只知道,英语否定词放动词后面,其余日耳曼语言包括德语我不知道,拉丁语族的语言否定词放前面的,如西语里我不是就是(Yo)No soy,英语I'm not,日耳曼语言一般动词名词的变化保留的都挺完整,但英语由于是一种准国际语言,该变的屈折变化都没了,拉丁语言除了罗马尼亚语动词变位,名词变格变性,形容词性的变化保留的很完整,所以罗马尼亚语比较接近于古拉丁语,其余的都只有动词变位和名词的阴阳性还有形容词的变性(变性这个词用着真别扭··),一般日耳曼语言单词的结尾多为辅音,而拉丁语言的结尾大多为元音,这主要因为拉丁语言单词的变化通过改变词尾的元音,而日耳曼语言多半在词尾加上辅音或者整个词都变了(英语的过去式不经常是看上去和原型有很大区别吗)。拉丁语言还有什么代词式动词之类的挺烦人的,不过学长了很有意思,我现在在自学西班牙语,是拉丁语族的语言,楼主有兴趣可以学一学,然后对比英语可以发现许多,我纯手打,里面很多东西是我自己总结的,比如结尾辅音元音,楼主好歹给点分吧。希望楼主别选粘帖党 最后祝楼主国庆愉快,阖家欢乐
日耳曼语族和拉丁语族同属印欧语系,拉丁语族包括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等,而日耳曼语族包括英语,德语和丹麦,挪威,瑞典语等等。简单地说,拉丁语族和日耳曼语族是兄弟俩各自的孩子。
我很诧异你都开始想这问题了居然当伸手党。
进en.喂鸡pedia.org搜这两个:
Italic_languages
Germanic languages
两个语族都属于印欧语系。
具体地讲:
日耳曼语族
Germanic group
印欧语系的主要语族之一。所属各语言使用于北欧、中欧(德国、奥地利、卢森堡等)、西欧(英国、比利时、荷兰),以及欧洲之外的英语国家和地区,总人口在4.8亿以上。通常认为,日耳曼语言是印欧语言内发生“日耳曼语音变”时分化出来的;这个音变就是:原始印欧语的p、t、k变为日耳曼语的f、p、h,同时b、d、g变为p、t、k,而f、p、h则变为b、d、g。例如拉丁语的 decem(十)变成了哥特语的taihun。学者们习惯把现代日耳曼语原始印欧语中的词根元音交替现象在日耳曼语言里还表现得很突出。原始印欧语的单词重音不固定,日耳曼语言的重音却常常固定在第一音节上。原始印欧语的复杂词形变化到了现代日耳曼诸语言里又进一步简化。句法上词序趋于固定。词汇方面,日耳曼诸语言内部的相似性很明显。分为3支:北支、西支和东支,其中西支包括原来的3个方言。
北支: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冰岛语 (同属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芬兰语属于斯拉夫语族)
西支:英语、德语、荷兰语、南非荷兰语、佛兰芒语、依地语、弗里西亚语等
东支:东日耳曼语支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之下一个已经灭绝的语支,唯一已知文字的东日耳曼语支语言是哥特语。其它被认定同是东日耳曼语支的语言有汪达尔语、勃艮地语、伦巴底语和克里米亚哥特语。克里米亚哥特语使用者相信在18世纪之前它仍然被使用。
拉丁语族属于印欧语系,包括拉丁
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罗马尼亚语,波兰语等;
拉丁语族是以拉丁文为父本产生的一个语言亲属集团。拉丁语是居住在拉丁姆地区台伯河入海口附近的拉丁人的语言。在公元前8世纪,拉丁姆地区及其周围居住着其他同种族的人,如Umbri, Osci,Sabini,Sanniti人,他们离台伯河越远,他们的语言与拉丁语差别越大,由于文化的相对落后,在罗慕鲁斯建城的时代,拉丁语还是个词汇贫乏,仅能表达个人感情、劳动生活、物品交换、宗教信仰等基本观念的语言。有文化的拉丁人仰慕希腊文化,选择希腊语为自己的第一语言,用希腊语写作,例如早起的罗马史学家,乃至于帝国时期的皇帝马可·奥勒留都是如此,他们看不起拉丁语。后来随着战争与和平形式的交流的扩大,大量的希腊语、阿拉伯语词汇进入拉丁语,极大地改变了拉丁语的面貌。尤其是公元前1世纪的西塞罗以自己的作品提升了拉丁语的层次
(一种语言的成熟总是在一个作家的手里完成的)。到了公元1世纪,庞大的帝国建立起来,拉丁语成为这一帝国的官方语言。帝国的征服者军队把拉丁语带到被征服地与当地语言混合。前2-1世纪对西班牙的征服导致拉丁语取代了迦太基语,从公元前225年开始到前57年完成的对高卢的征服导致拉丁语取代了凯尔特语,106年对达契亚人的征服也导致拉丁语取代当地语言或与之混合。尽管如此,拉丁语与土著语混合形成的方言仍然是官方的拉丁语以外的存在。当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后,这种民间拉丁语就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条件。随着18世纪民族国家的建立,它们也就作为新生国家的国语成了独立的官方语言。由此,首先在罗马帝国的故地产生了意大利语,它是亚平宁半岛上的诸多方言中的佛罗伦萨方言,佛罗伦萨在文艺复兴中表现出的文化上的先进性,伟大的但丁的伟大作品《神曲》都帮助佛罗伦萨方言取得了意大利的普通话的地位。其次,在西班牙,卡斯提利亚方言取得了西班牙普通话的地位,它是一种与意大利语最接近的语言,实际上,在西班牙,还有其他的拉丁语族的方言,例如Catalan语仍在巴塞罗那地区使用;第三,葡萄牙语也获得了独立,它与拉丁语的距离大一些,在语音和语法系统上更接近法语;第四,法语独立得更早,但它与拉丁语差距比较大,因为一些基本词汇都不一样,很可能因为它是凯尔特语与拉丁语混合而成,把凯尔特语的许多因素带进来。最后,罗马尼亚语也成了一种独立的民族语言,实际上,从语法的角度看,它最接近拉丁语,因为一种语言越是古老,越是具有综合性,换言之,越加注重用屈折的方法表达语法意图,反之,一种语言越年轻,就越具有分析性,换言之,越加注重用词序手段做同样的事,在这个意义上,英语是一种年轻的分析性的语言,而当代罗马尼亚语非常注重屈折。
上述拉丁语的分裂导致形成了现代的拉丁语族。不过这里要提到两个统一的插曲:第一,天主教会的存在;第二,欧洲学界的学术普通话的存在。前者导致罗马帝国崩溃后拉丁语在教堂内使用一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后者为了克服民族语言出现带来的学术交流的困难,把拉丁语作为各国学者的学术语言,因此,德国的莱布尼茨、英国的弥尔顿都用拉丁语写作。
希望可以帮到你:)
提前祝你国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