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英国希思罗机场免税店对中国消费者价格歧视,你怎么看?

英国希思罗机场免税店对中国消费者价格歧视,你怎么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英国希思罗机场免税店对中国消费者价格歧视,你怎么看?

在欧洲,英国伦敦的希思罗机场是最繁忙,最现代化的机场之一,自然这个机场里的中国游客也是川流不息,并且中国消费者也是该航站楼免税区的主要消费群体。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机场,却被曝光了一项针对中国的歧视政策:前往中国的顾客想要领取免税店优惠券需要消费1000英镑,而前往其他目的地的人只需要消费79英镑即可获得同样资格。而经过媒体连续报道后,机场免税店才做出正式道歉,确保为所有游客提供相同福利。

针对此事,必须要说的是,机场这一做法是典型的“宰客”行为,谁都不会想到,以漂亮、现代化闻名的希思罗机场,竟然还会存在这样丢人的事情,而这次是被曝光了,那么在以前,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事情呢?

这件事可以说是挑战了民众对英国及欧洲的认知,机场之所以这样干,可能除了认为中国人除了有钱,也觉得比较容易受骗,“宰客”行为不容易被揭露,或多或少还掺入了一些文化歧视。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某些中国人的“崇洋”心态也是蛮重的,这也导致了外界对中国人的财力和消费能力存在了一定的误解,虽然这样促进了国外经济,但是有的时候会引起国外特定社会的不满。而这些,是需要靠我们自身的改变来弥补的。

但是,希思罗机场这一次的“宰客”行为,是实实在在的一次黑心,已经突破了商业文明底线,“看人下菜碟”这一套让他们的诚信受到了侵蚀,而且作为欧洲文明的“地标”之一,这一次不仅丢了英国人的脸,让欧洲也在游客心中留下一个负分。虽然机场已经道歉,但是谁又能保证没有下一次呢?

事情经过

2月11日凌晨,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第二航站楼免税店打零工的中国留学生爆料称,该免税店在价格上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中国客人必须购物满1000英镑才能获得优惠券,而其他外国人只需支付79英镑便可获得该打折卷,此事引发网友的高度关注。

希思罗机场官方回应

2月12日,希思罗机场在微博上发布声明称,感谢广大顾客对于World Duty Free VIP贵宾券一事给予的反馈,公司已于第一时间就此事展开了调查并查明问题。

无论是在推特上还是微博上,网面用犀利的言语表达着对这件区别对待的不满。在推特上,官方也给出了如下的回应:“我们已了解情况,目前正在同我们的商业伙伴一起进行调查,确保事情得以解决。我们感激你们的支持和理解。各位乘客和客户一如既往是我们的绝对优先。”在官方微博上也做出了如下的说明:

但是在微博上,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原来也经历过类似事件,这样看来希斯罗机场免税店这样的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了,而且也不是个例。

网友们纷纷表示:不要求什么VIP但我们要求被尊重,被平等对待其实就足够了。

其实除了,免税店事件以外,我国游客在国外收到不公平对待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大家有过出国旅游的经历,其实并不难感受到这一点,有人表示去柬埔寨旅游时,海关直接跟游客说中国人走那边,就是专门为中国人设置要收小费的通道,到了也要先被教育处处都要给小费的理念,越南和俄罗斯也海关也发生过类似情况。

透过问题看本质

其实这些情况的发生,让我们反思的不应该是问题本身存在的歧视现象,重要的是探究发现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为什么大家明知道免税店会存在区别对待还会去购物,为什么海淘,代购行业如此繁荣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令我们深思!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的消费观念让人唏嘘,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的购买力也大大增强了,特别是在近些年消费相对拮据的欧美国家,给人一种买东西不要钱的错觉,国人长期在外旅游给老外留下的印象就是大笔大笔的消费,国人外出旅游方式不变的话,这样的情况还会出现。究其原因,还是与国内专柜产品价格太高有一定的关系,同一品牌,国内专柜打折力度太小甚至没有,而国外打折力度可以达到7折甚至6折,如果一套化妆品2000,那么国外只卖1200左右!两套化妆品就可以省出机票钱,谁不愿意花更少的钱买相同的东西呢!是个正常人都知道怎么选吧,这就是为啥到了国外就买买买的根本原因,再有钱也不愿多花钱买个一些本来价格就不低廉的物品。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我国国内假货盛行,让消费者不能安心购物。这也是导致较多消费者放弃国产品牌和在国内购买奢侈品,美妆,药物和家电的主要原因,宁愿跑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的国外免税店去购买让自己放心的物品,也不愿意图省事让某宝某东送货到家!笔者认为这也是国内消费行业和制造业需要反思的地方吧!

最后希望希思罗机场可以严查此事,并给出一个合理的答复,涉事店铺也应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只有国内消费者和消费行业对事件发生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新年临近,相信有许多中国游客会选择海外旅行过年,笔者在这里提醒大家,外出旅游度假,在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首先,这件事是真实发生了的。尽管最初只有一名在免税店打工留学生的微博孤证,且免税店并没有公开用海报、文字提示等标明歧视性政策,但实际上是执行了,否则12日希思罗机场和World Duty Free就不会分别发帖公开道歉了。希思罗机场的道歉声明说“我们免税区的零售商已‘向所有目的地旅客提供了相同优惠’(offers the same benefits for travelers to all destinations)”,表明此前的确“未向所有目的地旅客提供相同优惠”;World Duty Free SpA在微博上声明称“已调查和纠正了这一问题”(that it had investigated and rectified the issue),同样表明此前“存在问题”。

其次,道歉本身并不深刻,相对而言,真正的直接责任人免税店方面更不深刻。机场至少在微博和twitter都发了道歉声明,且只是管理者而不是直接经营者,而免税店只在中文微博上发了声明。不论哪一个声明,迄今都未直截了当承认“那是个错误”。

第三,希思罗机场上周刚刚出席议会交通运输委员会听证会,希望增加第三条跑道,机场最重要的客户——英航所有者国际航空集团(IAG)也刚刚向英国民航机(CAA)提交报告,呼吁将希思罗机场免税区从机场中分离“独立经营”,两家在听证时都提到“这样可吸引更多中国旅客”,这些重大经营方向变化让机场焦头烂额,而免税店的歧视性政策是“潜规则”,并非明目张胆标出来,因此最大的责任方是免税店,机场则负管理不当的次要责任。

第四,正因如此,这个问题不是“中英问题”而是“国际问题”:World Duty Free SpA在全球20个国家经营550多个机场和其它窗口免税店,它的母公司DUFRY是60个国家2200多家,其中包括马德里、巴塞罗那、赫尔辛基、墨西哥城、温哥华……等中国人常去的机场免税店(且每个机场不止一家,比如在赫尔辛基据说有11家之多),既然主要责任是免税店方面的,既然他们反省不彻底,在希思罗发生的一幕就随时随地可能在上述“窗口”花样翻新

希斯罗机场免税店已经在中国网友的谴责压力下,道歉了。

明目张胆的“歧视”!

中国旅客喜欢在机场的免税店购买物品,是各国商家喜欢的客人。

在英国希斯罗机场,据英国咨询公司的报告,一年为英国贡献数亿英镑的GDP,可以称为名副其实的主力贵宾。

这样的贵宾,却被爆出被严重的歧视!其他客人只需花费79英镑得到的vip优惠券,中国的客人却需要付出1000英镑才可以得到vip优惠券,甚至你也许根本不会知道有优惠券这样的消息!

不需要什么理由,这是赤裸裸的歧视,没有什么别的理由。

你可以道歉,但我并非必须接受你的虚伪!

国外很多的企业,在做了伤害国人感情的事情之后,迫于巨大的经济利益,都会道歉,很诚恳,很及时的道歉。

韩国的萨德,前几日的宝马Dalai宣传语,我们都会收到道歉,为伤害了我们的感情而道歉,也会立刻去改正自己的行为。

可在我的教育理念中,做错事必须道歉,但对方却未必一定要原谅你。

如果犯错的时候是有意的,明明白白的去犯错。这样的做法本身,失去的是我对你的信任。

而信任的恢复,需要你付出时间去证明!

希斯罗机场,祝你2018年安安静静的度过自己反思的一年,比较我们有很多国内的渠道去买到全球的商品!

再见,不懂得尊重的虚伪!

同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英国希斯罗机场。

以朋友经验为例,在西班牙马德里的机场就遭遇过类似的事情:

机场免税店有优惠活动,是完全没有宣传牌通知的那种,只有买单后看小票(如果你看得懂的话)才会知道,她们一行几个中国人买买买的时候,店员只字不提,是后来遇到的华人店员告诉她们的。之后她们特意观察了一阵子,外国游客进店,店员就会主动宣传。

一次可能是误会,两次就应该是故意的了。第二次又到该机场店买东西,这次她们主动问店员,店员犹豫了几句之后说帮忙去问一下,回来告知确实有优惠活动。戏演得不算太好。

在国外,很多销售认为中国人人傻钱多。

这里说的“人傻”不带贬义,不是智商上的,而是对中国人购物行为上的不能理解:

--同一个东西为什么要买好几个?

--这双鞋平时都卖不出去,怎么最近突然卖断货?(可能就因为某某明星自拍时穿过)

--这东西不是“中国制造”吗?干嘛跑这么远带回去?

这里说的“钱多”,还就真是钱多!

包括媒体,也更乐于宣传中国人爱买名牌的习惯。

那些欧洲小白领也不会轻易下手的奢侈品,中国游客买买买;店大欺客的名品店,一波中国游客能把它弄成菜市场即视感。

对店员来说,中国游客真帮他们解决了不少业绩压力,店员普遍尝了不少甜头。

因为中国游客普遍赶时间,购买量大,一般在短时间解决战斗,不讲究本应可以享受到的在名店购物的服务。就这样,把店员/商家给惯坏了。店员对中国游客相对没那么有耐性,有时候买得少甚至不高兴。

久而久之,店员/店家默许把客人分成两类:中国游客和其它。

在大把大把赚中国游客钞票的同时,对中国游客暗地里制造一些不公平的规则。

中国游客钱花出去了,很多时候却忽略了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这里有两个问题:

1.为什么中国游客更愿意在国外花大钱?

原因有很多:国外价格更便宜,对国外产品质量更有信心(即使是中国制造),同样产品国内买不到,思维上感觉国外买的回国送礼更有面子,等等。

2.为什么愿意吃亏?

主要是语言问题,不懂,也不敢质疑。其次是维权意识不够,而且旅游多为短时间逗留,多一事不如没有事,吃一点亏能忍则忍。大部分人觉得,和国内相比,东西已经便宜了,买到了就不再计较了。

出国旅游,买买买是自由,在提倡遵守公共秩序的同时,也应该提倡维护作为消费者的合理权益!

花钱了,可以不做大爷,但也不能随便被宰!

针对希斯罗机场免税店事件,中国应有组织出面为中国游客讨回公道!

关注“坐家”,好好聊天!

尽管事发时也有一些人根据自身经历作出“优惠券是随机发放,和金额无关”的证词,不过从事后机场方和真正的事主:World Duty Free零售商的官方声明的用词(“对于已存在的问题给予立刻纠正”)来看,区别政策应该是确实存在过的。

这件事里有几点值得我们警醒:

1 虽然在舆论战里机场成了主要矛头所指,但就像上文说的,真正的事主是World Duty Free这个机场零售商。它和机场是场地租用合作关系,机场面向这些商业设施的主要业务是出租和场地管理,运营方针是不归机场管的。这件事里机场可能有监督不到位的责任,但主要责任在免税店这个零售商。但结果零售商的社交媒体页面没太大动静,投诉都集中在机场页面。机场有点躺枪。虽然这可能促进了调查,不过零售商在道歉时只发了微博,也可能有在国外互联网没投诉所以没影响的原因。

我们在机场遇到麻烦时,最好明确责任方,达到投诉有效率最大化。比如行李托运出现问题,主要投诉方向可能是负责行李托运的独立公司,而不是航班公司或机场。这样投诉起来能确保直达责任核心,少绕弯路。虽然投诉到其他单位大概也会帮忙转到真正负责的部门那里去,不过直接投诉到位还是能省不少重复的口舌书面功夫。

2 免税店的问题。从其他人在不同机场World Duty Free的不同消费经验来看,这家零售商大概是存在政策传达模糊,甚至执行不统一的经营管理问题的。从官方道歉的潦草,以及处理方式(发券标准一律提到1000磅),也可推测出零售商在对自己政策失误认识上的潦草。这件事也引发了大家对机场免税店普遍的不信任,比如实际上免税店价格并没有想象得低。虽然免了税但实际上单价已经提高了。

3 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对国际市场商业运作的影响

中国消费者消费量大、消费额高的行为特征这两年在经济和社会新闻中被反复提及,这股突然出现并增长的购买行为,对世界许多地方消费市场的影响我们都是能看见的。比如日本连续两三年都有新春中国游客大购物的报道等。

对商业市场来说有利润就会迎上并想办法最大化,比如一些著名商场和品牌推出面向中国顾客的导购、特别设计的产品等;而另一些则做出不恰当的应对,比如限制购卖量(面对中国顾客就谎称商品没有了),或者像WDF这样针对客流量大的机场和航班人群,作出区别性的政策,还随机变动政策。比如,根据界面的报道,1000磅标准是针对去往北京的航班,去往巴黎的就是79磅。相比巴黎,来往北京的中国客人光顾频率可能更少,更有冲动大量消费etc,WDF可能是根据类似的消费分析制定了不统一的优惠政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不同机场对WDF的体验不一样。

根据消费人群的特征制定不同的销售政策(定价,优惠等)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消费中是常见的。因此这件事背后大概没有多少真的源于对国民的歧视,更根本的原因是资本面对利润的贪婪嘴脸是盲目的。而这个问题,大概要假以时日,通过消费行为和市场应对能力的成熟和磨合才能逐步看到改善。

在国内很多人看来,英国是欧洲的“文明之国”,“绅士之国”;因此很多人都会选择到英国进行旅游,根据英国咨询公司“前沿经济学”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已开通的直飞伦敦希斯罗机场的航班,单是这一项收入就为英国GDP每年贡献了数亿英镑,并且为英国创造了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看看这就是我们众多国内游客为他们做的巨大贡献阿,可是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就是我们享受着高端的vip“服务”,但是却要比其他国人多给900多的英镑。

尊重在哪里呢?难道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虽然现在机场已经发表了声明表示进行了调查和纠正,但是这一现象已经不是现在才有,也不是个案,为什么之前不调查,要等到我们曝出后才进行调查呢?难道这就是绅士之国该有的绅士行为吗?

世界上能够旅游的国家很多,我们不是傻子;很多国人都说国内很多的景点如何如何,外国的服务态度如何的好,但是外国月亮就一定圆吗?我看未必,他们的产品也未必就比我们的好,之前也报道过去韩国旅游的游客买到非正规途径的化妆品;奉劝那些喜欢出国买买买的朋友们,睁大你的双眼阿,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感谢楼主的邀请和各位朋友的阅读,如果你出国旅游的时候受到这样的待遇还会选择再次去游玩吗?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谢谢!

生活小世界,欢迎关注,带你去看不一样的世界!

首先要声明的是,当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本人认为希思罗机场免税店的做法是非常令人可耻的。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客人都不应该被分出三六九等以至于被区别对待。

但同时这个事件也不免让人深刻反思。为什么中国在自身发展中取得了如此耀眼的成绩,在当今世界舞台中的地位也是如此的夺目,GDP的增长又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国人的地位确没有显著的提高,被区别对待,被歧视的事件依然层出不穷,有时会让人即麻木又莫名。

我想或许跟以下两点或多或少有些关系。

对国外商品过于看重

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原因有二,其一,国货不强,品牌知名度不高,没有在国人心目中建立起应有的信任度。其二,国外进口商品在国内价格虚高,这样间接导致国人一味跟风出国消费,衍生出任何时候任何东西只要在国外买就超值的想法。

这里需要思考的一点就是,本身出国消费没有任何需要质疑的地方,但在仔细甄别商品优劣的前提下,如何理性地消费,避免跟风似的冲动,这是至关重要的。

对品牌价值不甚了解

曾经有个段子想必大家都知道,说国人出国买奢侈品,走进一家店里,指着其中几个包说道,除了这些,其他的都要了。暂不论故事的真伪,但可以想象如真实发生,店里的销售在高兴的同时肯定会夹杂着些许的错愕和不解,因为他们还不曾见过买奢侈品像买白菜的顾客吧。

近些年,国人确实荷包鼓鼓了,敢于走出国门,走向全球了。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着金钱至上思想也就不足为奇了。没错,很多东西是可以用钱来买的,但前提是你要懂得它的价值,哪怕基本了解一下也好。一个好东西之所以被人所接受所喜爱,就是因为它本身附带着巨大的价值与内涵,这种价值传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花钱拥有物品固然很好也会让人羡慕,但懂得背后的价值才是赢得尊重的关键。

“人傻,钱多,速来“虽说是一句略带讽刺的调侃,但多少也反应出了现今国人出国消费过于盲目的一种现实。但愿我们有朝一日既能成为买得起的消费者,更能成为让人尊敬的中国人。

刘龙珠律师法律评论:英国希思罗机场免税店狠宰中国消费者

文/刘龙珠律师

英国希思罗机场免税店近日被打工的中国留学生爆出种族歧视,称中国消费者一直都以高出其他国家消费者的价格在World Duty Free(WDF)店内获得折扣券,如今甚至将消费79英镑的VIP折扣券以1000英镑天价消费强加到中国消费者身上——而且,只是中国消费者。

次日,希思罗机场和WDF的官网推特及微博都发布了中英文声明,表达了歉意的同时,也就此事展开了调查。可惜,网友并不买账,纷纷爆出以前经历的类似事件。

一、 明确责任对象

新闻一爆,大家都把矛头对准了机场,认为希思罗作为英国机场的门面担当,做出这种行为太丢人了,而且还是对消费主力大军中国人有歧视行为——要谴责!要道歉!要赔偿!

可是,这个事件发生在World Duty Free店铺内——是WDF的员工歧视中国消费者,要求其消费额比其他国家的消费者高出10倍以上才可能获得折扣。而机场,只是WDF的经营场所之一,并不是直接经营者,机场和WDF仅仅时场地租用合作关系。并不是希思罗机场在歧视消费者,可是舆论反而都在投诉机场。当然,机场作为管理者,可能也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但是要求机场为这起“歧视消费者”事件负责,是不对的。

二、 WDF违反英国法律

英国法律Equality Act 2010中规定,如果A对B就法律规定的原因产生区别对待,则可能构成间接歧视。

WDF的员工明确对爆料的那名中国留学生表示“Because she’s Chinese, need to spend 1000 to get voucher”,同时,经理也说的确是需要消费1000磅才可以拿到VIP Voucher,而且这项规定只针对飞往中国的客户。同时,英国的同事还告诉这名打工的留学生,外国人要得到这个VIP的折扣券只需要消费79磅,而中国消费者的价格一直在上涨,250磅,500磅,甚至1000磅——根据上文提到的法律,基于种族而对某一个群体的人实施歧视行为,构成间接歧视,而WDF对于折扣券的消费额度,没有统一的标准,是视消费者是不是Chinese来决定能不能获得VIP折扣:不是中国人,花了79磅,就可以拿到VIP折扣券;是中国人,花1000磅,才可以拿到VIP折扣券——明显,WDF违反平等法要求,绝不是如今一则道歉声明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必须受到严格整顿。

一般情况下,有三种方式来控诉种族歧视。

1、 直接控诉:

如果案件不是非常严重和紧急,可以直接向给予歧视的个人或组织发出控诉(Complain directly to the person or organization),要求道歉和解决方案。

2、 第三方解决

如果无法通过与给予歧视的个人或组织直接的沟通来解决问题,可以向第三方寻求帮助,从中协调解决问题,例如Equality Advisory Support Service, 是一个专门解决歧视问题的资讯网站,针对各个受歧视者的具体情况,与对方交涉。

3、 向法庭或裁判庭提出索赔

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无法消除歧视,则可以向法院或裁判庭提出民事诉讼。此时,需要聘请律师,明确自己在什么环境下受到了何种不公正待遇,提交案件申请,提出索赔。

三、 美国对歧视行为的惩罚

说到“歧视违法”,这里就不得不提同法系的美国法对于歧视问题的法律规定。

1955年12月1日,42岁的黑人女裁缝罗莎·帕克斯下班后坐公交车回家。由于车上乘客很多,坐了一站后司机要求她起身,把座位让给后来上车的白人——罗莎·帕克斯轻轻得说了声:“No.”这个举动点燃了美国黑人平权得导火索,这一天也成为了民权运动的开端。

当时的美国还实行宗族隔离政策,支持歧视性政策的法律叫吉姆·克劳法(Jim Crow laws)——公共设施必须把白人和有色人中隔离开,不仅是黑人,包括蒙古人、马来人等等有色人种,都要和白人区分开——交通工具、学校、剧院、公园、理发店甚至公共厕所,都必须有明确标识来划分区域,如果有色人种进入了没有设置区分标识的公共区域,是违法行为。

罗莎·帕克斯因为拒绝让座被捕,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将她保释出来后,在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开始了民权运动,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个黑人乘坐公交车。可黑人本身就是公交车的主要乘客,如此导致了公交车公司损失非常惨重。

1965年12月20日,最高法院判决文书送达,黑人坚持了381天的公交车罢乘运动获得了胜利,此后1963年,肯尼迪主持起草了民权法案,禁止公共场所起施行为;1964年民权法案在国会通过,民权运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因此,有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赖斯,有了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

如今,提到“歧视违法”,全世界的人都会想到美国法律对“歧视行为”的惩罚。

美国加州刑法422.55, 422.6, 422.7和422.75是一个特有的法律概念,叫做Hate crimes law——Under California hate crimes law, your motivation for committing a crime can matter a lot to your eventual sentence. This is because California's hate crime statutes, beginning with Penal Code 422.55 PC, impose severe, additional punishment for harming, threatening or harassing someone because of the person's:

根据加州仇恨犯罪法规定,从刑法422.55条起,由于下列原因而对他人造成上海、威胁或骚扰,将获得额外的严厉惩罚:

· Disability, 残疾,

· Gender, 性别,

· Nationality, 国籍,

· Race or ethnicity, 种族或族裔,

· Religion, or 宗教,或

· Sexual orientation. 性取向。

如果触犯仇恨犯罪法,将要被处以轻罪,包括非正式缓刑,1年监禁,5千罚款,以及400小时的社区服务。

中国人钱多是真的,对于人权的保护意识淡薄也是真的,所以总是被冠以——“消费主力军,钱多人傻”的头衔。好在如今“维权”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也意识到在海外受到不公待遇时不要忍气吞声,而是要明确好责任方,通过投诉,为自己讨回公道!

(下图为WDF创始人Robert Warren Miller)

怎么看?坚决不去买呗,日上买的够用了,外国的又不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