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渤海银行28亿被质押,储户还拿的回本金吗?

渤海银行28亿被质押,储户还拿的回本金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渤海银行28亿被质押,储户还拿的回本金吗?

济民的本金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舍不得利息;而银行则是想遮住盖子之余,还想着帮着华业石化把这一关糊弄过去。储户和银行所在意的事情、所承担的风险都有很大分歧,这才是焦点,因此搞到双方都争着报案。

双方的分歧可以从下例中显示出来,双方谈不拢才是正常的:

根据济民提供的录音资料,在10月24日晚上8点的沟通中,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助理管鹏程,不但撂下威胁意味极浓的话语,还“贴心”地进行心理按摩,并 免费附送了一个异想天开的解决方案 :

(我们)希望济民能够继续质押,允许银行使用“剩下来”的5亿元为华业石化提供存单质押…一切顺利的话,济民的存款在到期后还能提出…相反,一旦25号华业石化“续不上”了,逾期…我们银行代付,就会拿你们的存单: 整个存单28亿全部冻结,你存单也拿不走,钱也拿不走。 这么专业的叙事逻辑过于硬核,如果换算成更直白的解释,潜台词是这样的:

强暴案既然已经发生,那就忍忍等流程结束。一旦急停刹车,可能引发当事人的生理不适,导致不可未知的后果。 说起来,这起质押风波的疑点多多。

因为,济民可信不是上市公司,因此没有自上而下授意、“通过财报调节让公司看起来更具价值”的大规粉饰动力;而 大概率是子公司(山禾药业、恒生制药)参与的存单质押套利业务出现了意外 。

这里面各方的小算盘,可以用下图予以简要描述:

综合来看质押担保业务的风险/收益情况:

收益方面 ,以济民可信的28亿元资金为例,本金是7亿元,倒腾4轮,利率比同等条件下的定期、活期强出太多。因而储户可以轻轻松松就完成母公司的KPI考核指标,顺带还能为子公司创收。这波怎么看起来都不亏。

再来看风险 ,具体操作模式大致是这样的:

① 渤海银行贴心地为储户(济民,假设为A)引荐的开piao公司B(华业石化),顶着央企光环(中石油的子公司)、业务流水大而稳(石化产品属于大宗商品贸易范畴,各种交易和细节的票据有案可稽),看上去就靠谱。

② 储户把存单全额质押并拿到前置的利息。但由于银保监会对银票的贸易背景有明确规定,因此票面收款人不能直接是B,而是它的下游关联公司C。

③ 同理,C必须把银票背书给A所控制的壳公司D。D去金融市场贴现,一番操作下资金回到A,落袋为安。

看上去,这个精准的圆环套圆环游戏毫无破绽 ——从济民出去的资金绕了一大圈,最终又回到了济民可信,用互联网黑话来说是:

形成了资金流动和管控闭环。 简直完美,不愧是高质量人类搞出来的金融创新。

唯一有点顾虑的是,如果银票上署名的票面收款人C没有如约完成背书给D、或者开piao公司B出现资金链断裂……该怎么办?

哟,这可是中石油的子公司,你居然担心出问题。

这想法多新鲜呐?! 偏偏,这个看上去最不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就出问题了。因为 华业石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假央企。 但从目前透露的信息看,至少 “存单-质押-贴现-董事会决议-放贷”的质押流程是清晰而齐备的,而济民的质押合同与董事会决议、银行的核保材料和存单也都整整齐齐。 更何况,济民这家企业,长期以来就积极从事银票套利和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打个比方, 一个花丛老手突然守身如玉倒也罢了,还对风月之事毫不知情? 所以,我更倾向于:

对济民而言,这笔大额存款质押出事, 只不过是运气不好栽在假央企手里而已 。在本质上,和二十年前绿皮火车临时停车时,车上的乘客用假/币购买车下小商贩手中用乌鸦制成的道口烧鸡一样。

一门心思捞偏门的遇上不讲武德的老千,这真是一桩悲伤而乏味的故事。 或者说,事故。 而且我相信“ 上得山多终遇虎 ”的道理。济民这位金融老玩家不栽在假央企这个坑,迟早也可能栽倒在另一个未知的坑。正所谓:

子母连环十八坑,总有一款适合你。 最后说一句, 不干正事,总想着搞点快钱的某些圾公司,以及路子狂野的金融机构,还是早点超脱为好,利国利民。 详细情况,可参阅这篇文章: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 将军箭 (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